重在指导,巧在授法

2021-03-25 04:39王红娟
新课程·上旬 2021年5期

王红娟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开展好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发展,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思考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学生的需求,为了能够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必须予以改革和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学生活跃思维、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1]。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阅读教学,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爱好和习惯,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正是语文综合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此阶段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小学生阅读的途径和渠道较为丰富,学生能够从教材、课堂教学、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取书籍资源。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便利了学生的网络阅读,促进了学生阅读途径的现代化、多样化发展。但是,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控力不强,自主能动性缺失,相较于自主阅读,学生往往被网络游戏、综艺节目等吸引。由于自主阅读相较于其他娱乐活动而言竞争力不强,学生阅读的精力常常被分散。许多学生认识不到自主阅读的重要意义,只想在课余时间进行游戏娱乐消遣。

(二)学生对于阅读课堂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效果不佳

教师作为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主导者,肩负着引导和组织课堂,启发和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职责。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现阶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致力于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2]。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在选择具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时,并没有以学生实际的认知能力为依据,设置出并不符合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实际需要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大,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消化吸收。这些看似丰富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方法的形成。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精力大多投注在应付阅读形式上,并没有对实际阅读教学的内容有深入的学习和领会。

(三)缺乏明确、清晰的学习目标

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有些教师并没有清晰、明确地设置教学目标。这也就造成在实际展开教学时,重点、难点不清晰,眉毛胡子一把抓。由于缺少明确的目标,总是以“组”为单位展开教学设计,造成阅读教学模式死板、单一。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阅读内容展开针对性、层次性的教学。学生很难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对相关的内容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教学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的牵引痕迹太过明显,忽视了学生自主能力的有效培养。当前教师采用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分析课题—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原因”,再根据阅读的大段落、小段落展开分析,总结全文思想。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很好的尊重,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讀的兴趣。

(四)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师重点培养的内容,需要教师、家长、学生的协调配合。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将阅读作为兴趣爱好,日常摘录文章等。然而现阶段小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很少会进行随笔记录,也没有圈画出文章的重点,对于阅读的文章也很少有消化理解,将阅读作为需要完成的任务。此外,由于家庭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家长没有协调教师帮助学生顺利开展课后阅读,也造成了学生阅读效果的难以提升。

二、优化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具体途径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所有课程的学习,都需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有助于营造适合学生阅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思想渗透课堂教学中,进而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3]。

例如,在学习文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教师在讲课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双龙洞的视频短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良好阅读的实现,有效的阅读方法必不可少,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核心素养。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学生阅读的效果,学生在不断阅读中积累经验,掌握阅读方法,进而有效促进自身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细化并精讲文章,提倡学生多读多写,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

例如,教师在讲到《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可以要求学生从头到尾朗读一遍,努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在学生通读全文以后,在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有了大概了解时,再指导学生进行分步阅读文章,教师要针对文章,循序渐进地根据文章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进一步阅读和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质疑

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在课堂上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与合作者,营造和谐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学习进入更自在、更优良的空间。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开展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应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商,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进行自我理解和探究后产生的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体现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可贵的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勇于提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质疑点,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一定的疑问,这时教师可以一步步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获得解惑的途径,最终能够完成对阅读内容的完全吸收。

(四)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语文教材的阅读内容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浓厚的课外阅读内容,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做到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鼓励学生完成独立阅读,在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的同时助力学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阅读。

(五)丰富阅读教学的途径和渠道

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展小学高年级阅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重要作用,致力于通过设置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窃读记》教学为例,当今社会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丰富,学生可能难以想象作者所描述的贫穷境况,也很难对没钱买书而“窃读”的行为有共鸣感。教师在这时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思考,帮助学生明确文中主人公生活困窘的境况,指出主人公将阅读作为愉悦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通过讲授文中主人公内心的矛盾,激发学生的共鸣感,鼓励学生向主人公学习,让学生抓住当前宝贵的阅读机会和丰富的阅读资源,珍惜时光,自主阅读。这种直接讲授细节,激发学生共鸣的方式,能够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对文中的主旨内容有更切实的体会。以《两小儿辩日》课程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展开课堂的互动对话。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也能够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做好内容延伸,鼓励和组织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等经典读物,组织学生记录读書笔记,分享读书心得,从而帮助学生拓展阅读内容,涉猎更多经典作品,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基于阅读教学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做好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晓静.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探究[J].甘肃教育,2019(23):79.

[2]刘菊霞.小学高年级语文群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9(90):42-43.

[3]王天德.例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24):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