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2021-03-25 17:32孙曈
商业文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政人才政治

孙曈

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生的素质高低关乎国运,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只有把握住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脉搏”,才会真正的培养出品学兼优的新时期人才。因此,肩负重任的高校将重点目光投向思政教学改革之上。思政课程能有效提升大学生思维维度,促进思想境界提升,对大学生学习生活起到“指南针”的作用。文章从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中的作用为主要目的,提出有效的策略来改革大学的思想政治进程。期望这项研究能够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尤其是希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过程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中的作用。

创新与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大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人才发展有赖于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基础课,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发展健全的人格,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以及相关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什么是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现状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大学生创新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就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就能早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

创新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主导地位

创新需要足够的自主权,自主权的提升不是课堂教育的“放任自流”,而是在有明确教育目之下的有教育。为了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为了促进创新,当代大学生应该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独特性,并能够给他们广阔的空间去创造。但是在实际的思政上我们发现,教学模式依然沿袭“老一套”,这样的思政教学方式会严重遏制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地位是“崇高的,不可侵犯的”,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这可能会压抑学生的自由成长,影响创造力的生成与发展。学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被当作学习的机器,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只是机械地记忆,但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和内化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理念严重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面临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必备素质,具有创新型人才需要全面和创新知识广度与深度,不仅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深厚的理论素养,还应具有一些基本技能与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对于新类型人才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发挥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其重视教育对象理论的积累却忽视对他们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方式之下培养出的大学生思想僵化、缺乏创新能力

忽视理论知识,只注重智力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将理论内化为学生内心深处的“精神营养”,这样的内化是具有终身意义的,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等都起到终身指导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忽略了内化的重要性,只认为创新人才的核心培养目标就是智力、能力、技能的高效发展,这样的误区在高校教育中占比很大,亟须改变。如果经常受到这种思维方式教育的影响,就不可能真实地反映政治教育的思想价值,它将无法履行其真正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的创新型人才的影响,不能简单的量化,我们需要内化学生的精神价值,实现教育质的飞跃。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

优化高校思政教育内容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政治教育在所有教育内容和方法中均处于主导地位。

并支配其他代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性质和方向的教育内容,政治教育中,理想和信念是核心内容。通过加强引导大学生树立有助于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崇高理想信念,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潜力和热情,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的个人目标更好地与社会目标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时代具有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大学生,学校必须改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广大师生必须靠信念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

所谓创新教育,是全面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了实现质量目标,我们致力于各学科的思政课程的开发,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了解。这些教育资源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并培养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好地促进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那么在其过程应当包括创新教育的内容,以培养针对目标的创新意识,有效地形成创新思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政治教育的思想理论方面可以从创新教育中学到。在强调开发学生穿心素质的同时进行多方面的教育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教学内容选择以及创新教育课程开发的融合。我国大学的创新教育起步较晚,因此需要开发许多创新学科。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基本技能外,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很重要。另外,应注意对思想政治教育教科书的修订进行整合。在修订过程中,有必要增加创新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通过适当的实践互动,调动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更新思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整合多种方法和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这里着重强调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策略。理论教学是使用某些教学方法,以确保教育主题坚持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社会主流观念,包括政治思想,法律观念和道德标准,前提是政治方向是第一要务。实践教育法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积极地组织、引导教育对象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际内容,并把它放在重要位置。思政教师与高校思政管理部门需加大资源整合,工作计划合并。通过建立各种类型的创新兴趣小组或学生会,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实际活动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此外,利用大学生创新教育基地、校外资源等学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而且深化和加强了大学生的素质和道德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教育成果。

增强高校思政教师的创新意识

思政教师是思政课程开展的第一责任人,教师如果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那么,他在教育过程中就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增强高校思政教师的创新意识是思政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第一步。高校应加强教师的内部培训, 加强思想政治教师和创新进取型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使之在观念上与时俱进,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的思想一致性。与此同时,高校应建立思想政治教师和创新进取型教师的定期培训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質,提高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创新创业精神和政治理论的能力,从而使教师能够在创新教育课堂中帮助学生更容易发挥潜力,实现培养具有更高价值的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和教育,在科研活动中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不断将发现的创新点融入教育,鼓励学生使用创新思维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问题。

高等教育的时代性强调高等教育要与时代“齐头并进”,这是时代赋予高等创新摇篮——高校的历史使命。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取向或深化高等教育全面改革的主要使命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主动适应创新时代的主题,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高校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对接为突破口,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助力培养一流人才。

(吉林工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人才政治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