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养老服务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1-03-25 17:32孙瑾
商业文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养老智慧人才

孙瑾

我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养老方式面临重重困难,养老模式的智慧化将是必然的选择(朱海龙,2018)。智慧养老为化解我国日渐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切实可行的路径。通过智慧技术,可以把人力做不到的、做不好的或者是不愿意做的事情交给机器等设备去完成,可有效缓解养老服务的压力。随着我国智慧养老的持续推进,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也日渐突显出来。智慧养老服务人才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跨学科的知识,而当前在养老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多为文化素质低、年龄较高的群体。因职业收入、职业声望或职业空间的限制,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如何建设一支掌握跨学科知识技能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程度,是推进我国智慧养老进程的基础和有力保障。高职院校有一端链接智慧养老产业,一端链接有一定学科基础知识并愿意投身养老服务行业的学生,在职业人才培养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优势。因此,现阶段高职院校着手培养智慧化养老服务过程中的复合型人才,是顺应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符合职业院校定位的必然选择。

智慧养老的内涵和发展

“智慧养老”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提出,当时称为“全智能化老年系统”,即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理环境的限制,在自己家中过上高质量高享受的生活(左美云,2018)。现阶段我国的智慧养老模式逐步同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以及城市养老结合起来,主要是在已有的养老模式中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种物联网、互联网系统和信息平台,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智慧养老通过改变信息交流传递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整合力度、提升服务管理效率等手段能有效解决现有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各种问题,帮助社区、养老机构及企业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2017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卫生计生委联合发文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简称行动计划),为智慧养老产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指南。随着国家对智慧养老的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必将走入发展的快车道,势必会引起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

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

面向智慧养老的人才需求定位

智慧养老领域主要分为养老服务和养老硬件两大类。因此,在人才培养中也可以走向两个方向,偏技术方向和偏服务管理方向。根据目前智慧养老领域人才需求方向,将人才需求岗位大体可定位为:一是社区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健康管理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智慧养老的企业中从事智慧养老产品的开发、智慧养老平台的研发和维护、养老健康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和维护的人员。这些岗位人员需要的是有一定计算机软件知识基础的偏研发和数据分析人才,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和医学方面的知识。

二是在社区、养老机构或相关企业中从事智慧养老运营服务的人员,包括进行线上平台的运营或线下资源的组织和运营并与线上的资源进行对接。这部分岗位人员主要负责运营线上和线下资源,既需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运营能力,也需要熟练应用相关的智能软件或平台,因此需要一定的管理学、计算机、控制论、信息论等基础知识。

第三类是社区和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岗位或一线管理岗位。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并能够熟练操作相关的智能软件、智能平台或智能设备。

面向智慧养老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智慧养老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类型,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我们将智慧养老大数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两个方向:一是培养掌握计算机和智慧养老的相关技术,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智慧养老相关的产品研发和数据分析和应用,并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另一类是培养掌握医学、护理学、管理学和智慧养老相关技术,能够熟练操作智慧养老相关软件和设备,能够在智慧养老相关领域进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和运营管理的服务及管理人才。

院校养老复合型人才培養路径

高职院校智慧养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和专业特色

培养定位:高职学校智慧养老复合型人才。首先,适应智慧养老与服务发展产业的需要,从一定程度上满足智慧养老与服务行业人才的需求;其次,加强高职学校养老与服务专业的专业建设;第三,培养学生同时掌握扎实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保险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智慧养老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四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职业忠诚度,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备对新生事物的快速学习吸收能力。

专业特色:智慧养老专业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是专业特色的建设。高职学校在塑造智慧养老专业特色时,除了要把握好人才培养定位外,还需要结合培养目标重点选择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还是选择培养服务和管理人才。这要和学校的专业特色、人才需求区域的需求特点结合起来,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水平。

高职院校面向智慧养老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从培养目标来看,智慧养老复合型人才的知识能力体系可分方向设置:

第一,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方向: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并融入相关的养老服务知识。在专业课设置上,重点设置计算机基础、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互联网产品开发和设计、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课程;在养老专业知识方面,可设置老年心理学、老年护理学、养老机构运营与管理、管理学、社会学等课程。

第二,从培养服务及管理人才方向:重点培养学生的养老服务方面的知识,辅以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在专业课设置上,可设置老年护理学、急救护理、老年人保健与营养、养老机构管理与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际沟通与活动组织、管理学等课程;在信息技术方面,可设置计算机基础、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养老设备应用和维护等课程。

第三,从实践的角度:智慧养老方向的人才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其实践应用能力也是非常关键的。在实践培养方面,首先是课程所对应的实验实训;其次是企业短期见习;最后设置时间较长的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的智慧养老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智慧养老在校企合作方面,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在核心专业课的教学上,可以聘请智慧养老领域的专家来校担任外聘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第二,在师资培养上,选派校内青年教师到智慧养老机构、企业进行企业实践。请养老企业技术和运营专家指导青年教师如何进行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和运营,如何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应用,以及智慧养老产品和智能化设施的设计及维护等核心问题;同时引入养老企业智慧养老平台建设案例来进行案例教学,引入智慧养老产品或智能化设备设施进行实践教学。

第二,定期选派学生到典型社区、养老机构或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工学结合,培养学生解决智慧养老平台的设计和运营能力,智慧养老产品的设计、智能化设备设施的应用和维护能力。

第三,逐步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首先与典型智慧养老社区合作,以其为载体面向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可重点选择国家发布的试点企业或示范基地;其次,与专业从事智慧养老的机构或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基地。

智慧养老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给智慧养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但是怎么输出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定位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如何进行师资的配置和建设也给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根据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动态需求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并及时的进行师资培养和建设才能培养出各方面条件都符合智慧养老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养老智慧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养老生活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毛遂自荐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为国家选人才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