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2021-03-25 08:56崔征韩莉
成长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效困境

崔征 韩莉

摘 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两大支柱之一,是深化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关键节点,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实效的关键途径。各高校在近年来都对思政课实践学的内容、方法等有所创新,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具有鲜明的时代导向性、更有效凝聚作用等,但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这些问题都严重降低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本文正是对这些成就和问题进行梳理,以期对相关问题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实践教学 实效 困境

1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定位与特征

1.1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定位

实践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课程过程中涉及社会相关的教育教学。辨别高校思政课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教学课程,不能简单地依据教育教学场所是学校课堂还是在校园外的社会上,而应该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是否涉及社会问题的分析、检讨、解决和总结。理论课是高校思政课基本理论知识单项传授,是课程教学的保障,是实践课的基础和指导,而实践课是进一步实现和强化理论课的重要途径。即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在完成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实践路径,达到思政课课程基本理论和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吸收和转化,从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因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前者是在理论课程中或理论课程结束后教师在课堂上对社会典型事件、热点问题、新政策法规等进行检讨性的探索分析,后者就是大家所熟识的在一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下,在教师亲自带领和指引下,让参与的学生自身融入具体可见可触可听的丰富素材中,更为深入理解相关思政课理论知识和内涵,更为可体验式的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可以使用理论中的知识,解决看到想到的问题。

1.2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征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两大支柱之一,是深化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关键节点,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实效的关键途径,了解其特征,有助于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改革创新。

首先高校思政课刚一实施开展就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政治期许和价值引领,为了巩固和提升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上指导地位而设立并持续加强推行;其次高校对高校思政理论课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了科学合理的学时并对各高校各个学院各个专业均开展思政课,实现了高校全覆盖;再者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规范有序系统化管理,已构建成熟的教学体系;还有高校思政课师资强大,高校间相互学习,网络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再者高校思政课具有教学双主体的特征,思政课实践教学目的是立德树人,教学主体大学生,在层出不穷的教学方法来看,教师也是教学主体,因为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互动过程中通过学习更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是最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分组教学,针对性强,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推陈

出新。

2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

2.1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导向性

导向是指使用各类不同的手段讲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领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性及实效性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同,在实践教学课程中受益匪浅。如有的学者所言,多年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高校举行盛大的以思政教育等主题鲜明的相关演讲比赛,大学生通过深刻思考,层层梳理,道理越辩越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理论进课程及进学生头脑工作不断的深入,大多数教师能够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实际和国际大环境新变化,及时在实践教学中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以强烈的时代感,更为有效地发挥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导向作用,在引导大学生坚信马克思主义、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坚信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和坚信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2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更有效凝聚作用

凝聚就是使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将看似不同,千差万别的个体或个人凝集为朝着一个方向一块儿用力的强大力量,为实现社会主义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思政课实践教学因其迥异于课程的强理论性,具有自身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与社会联系紧密、互动检讨性强等诸多优点,可以在课程上检讨社会上热点问题,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具体的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如通过在焦裕禄焦裕禄精神体验红色教育基地实践学习,不仅聆听了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与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战天斗地的典型事迹,而且可以在红色基地学习课程上一起检讨和课外实践活动中全员参与,协助作业,发挥团队的力量,在过程中生成团队意识,对自身的奋斗目标产生责任感和归属感。

2.3 高校思政课搭建起由内化到外化的桥梁

在各类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身知识和才能得以潜移默化的提升;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坚定自身信仰信念;还能丰富自身学习经验,又能提升解决错综问题的复杂能力。在发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条件下,推动学生从实际的课堂理论中走出来,转而进入到具体实践中,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学生思想和观念的转化提升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10]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中,如在大学生讨论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解放胜利的为何不是装备精良的国民党而是一穷二白的共产党,还有像为何美国对中国步步紧逼,为封锁中国高科技发展手段层出不穷,大学生可以从思政课的角度和理论知识接触社会,思考社会热点,深入了解国际及国内形势。经过切实感受,不知不觉中消除对党和政府的错误认知和误解,升起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将强烈的爱国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努力。

2.4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打造出创新创造平台

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点主要凸显在课程形式创新上,实思政课践教学的形式都需要依据实际课程的目标结合实际能够提供的资源而定,因此实践教学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历程持续的调整和革新,因而显得更具创新性,多彩多变的实践教学形式更有利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同时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果推动着实践教学形式继续创新发展,两者形成有效地相互促进作用。再者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上,多变的教学形式,营造出自由、宽松、公平检讨、创新性氛围,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路的意识培养和锻炼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如实践教学通过对吉林通化市四清村人民生活贫困实地调查,深入分析贫穷根源,通过基础的优化交通线路,创新创造种植经济作物品种及采摘旅游模式,在實践教学过程中,大学生通过对思政课知识的领会,发散思维,建设新的互动的创新创造平台。

3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

2019年9月教育部党组印发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提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质量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形式日趋多样。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自然地将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在现行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

3.1 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状况来看,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教育内容单薄问题

自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立以来,国家教育部对思政课只是规划发布了纲领性相关文件,而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并没有设置统一的的实施具体目标数据、并没有制定在实施过程中各环节标准、并没有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流程进行规范要求。没有统一实施目标、没有实施过程中的标准、没有规范的实施流程,更重要是没有对实践教学上内容进行示范性指导,以上的缺失造成的结果显而易见,同时各类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单薄且参差不齐,教育成效自然无法保证,内容单薄,自然没有课程一一对应的督查和保障机制,实践教学自然无法得以有效有序进行。内容单薄不仅是实践教学内容单薄,而且从高校课程建设单薄来看,各专业重视自身院校强项学科专业建设,同时忽视思政课建设,忽视思政课实践教学现象普遍存在,对应的后果就是各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无法获得足量的学校各类资源支持,使得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大为缩水。[11]

3.2 从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上看,缺乏丰富有效载体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各高校思想信仰和理念培养关键部分,思政课实践教学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实际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活动载体有隐形载体,如学校人文环境、学校校内文化、学校管理团队人格风范、学校有形教学资源等,还有有形载体,如学校组织观看教育片、收听社会各岗位先进队伍和先进个人及劳动模范报告、进入示范事业单位、农村或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最后是在经历以上活动后写参加活动后感受、写调研报告、研究分析,也就是所谓的写感受、写总结、写收获,写总结等。[13] 总之,各地高校结合地区和学校本身的资源,基于显性载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围绕看、听、做、写实施的实践教学,但是从目前对比其他各类教育方式来看,面临学生多是多样的个性特征,思政课实践教学显性载体仍呈现缺乏的丰富的载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教学选择使用的载体缺乏实际的验证,没有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设定合理的载体;实践教学载体未充分切合本专业需求,未加以考虑筛选;实践教学载体的教育主体创新性差,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资源变动少,新鲜血液少,对应的实践教学的载体革新变动少;实践教学载体没有未进行有效的全程管理,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重复,教学过程中管理松散,教学完成后考核机制僵化等问题,最终呈现出现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丰富有效载体。

3.3 从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上看,教育者实践能力弱

首先是师资方面,各高校不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应课程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层次不齐,自然就会走向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老路上,或是教师自身投入课程思考研究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还是普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过程中放羊式管理,实践教学效果自然大大折扣[14]。同时,教师选择的实践教学内容也会过于片面,在具体的各类实践教学中也没将实践教学与之相结合,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存在着过一天是一天的小计心态,更有甚者还存在为了减少自身问题而有目的性减少实践教学的偶发事件,在这种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教育者对实践教学全程管理控制的能力薄弱就凸显出来了。

3.4 从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上看,受教育者主体缺失

随着社会上各类新兴思潮的不断出现、互联网触角伸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各类信息媒介富有吸引力,同时大学生获取有用和无用信息渠道繁杂多样,获取信息时间大大缩短,与此同时的是思政课理论性强、各类概念性知识多、逻辑缜密,对比网络信息,作为受教育者主体的大学生,自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始就存在抗拒心理。同时因为自身思想认识不足的原因,都没有充分意识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加之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薄弱,自然而然无法将理论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論知识在实践中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实践相联系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思考。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来看,在认识上的偏差主要集中于学习实践的态度不够端正,课程理论性知识学习不深入,有关思政教学的社会实践调查大多是参考网络资源资料敷衍了事,学校安排的实践教学效果自然无法获得课程的预期成效,最终导致受教育者主体的缺失。

3.5 从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结果上看,评价体系不健全

现各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完善,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考核是以论文、实践报告等纸质或电子文字形式呈现,没有具体的课程目标导向,没有实践教学课程各个阶段教学任务要求,也没有对应各考核项目的评分细则和考核奖惩措施,这样的单薄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显而易见无法考评并代表实际在实践活动真实的教育教学成效。同时,在新时代,网络发达因为获取信息资源十分方便,面对现在海量的国内外网络资源,大学生实践教学课程论文或报告等相互借鉴,直接抄袭现象十分突出,单纯依据论文、实践报告等文字评定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已经不能而详尽地体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实效困境
跟踪导练(一)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