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与对策研究

2021-03-25 20:20张金忠
新课程·上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生农村

张金忠

摘 要:农村地区教育教学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呈现出实效性较低的情况,教育效果非常不理想。如何提升农村地区德育效果,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农村地区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研究的主要课题。从当前农村地区小学德育现状出发,分析提升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意义,并提出具体实践对策。希望可以丰富农村小学德育教学内容、改进德育方法,进而提高德育实效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德育;实效对策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学生接受的教育导向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健康成长,对学生终身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学校以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情况以及时代需求,对学生实施德育,在思想以及行为上,指引学生走入正规。但从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教育情况看,德育实效性不高,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还有待提升。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德育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在我国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从农村地区落实情况看,情况并不理想。此外,虽然部分教师提高了对德育的重视度,但在教育内容上,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行为的训练,所以德育效果不佳, 多数学生难以将德育知识落实到实践中[1]。

(二)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从小学德育内容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方面居多,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与学生生活日常差距太大,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如果只是这种理论化教育内容,学生不仅会失去兴趣,还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德育与自己差距非常大的印象,将会难以发挥德育实质性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容易被环境所影响,而当前农村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所使用的方法,不仅单一,而且非常枯燥,主要呈现出灌输现象,方法的运用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依然是课堂实施德育,形式不够丰富。

(四)与家庭联系不足

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学校教育与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非常欠缺,学生在家的情况教师不了解,而家长也不清楚孩子在校的表现。有时造成了学生的“两面性”。所以,教师实施的德育也只在学校内呈现出一点效果,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懂礼貌、遵守规则,但离开校门后,就将德育知识“还给”了学校。当前,家校合作方式非常单一,一般是以家长会为主,但农村地区,学生家长很多外出务工,只有祖辈家长,而这类人群都属于隔辈亲的情况,他们本身文化水平就低,所以难以与教师的德育进行合作[1]。

二、提升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非常有必要通过德育引导,促使小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树立道德意识,提升其综合素质,为日后学习打好基础。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等因素影响,导致农村整体教育水平不高,学生思想发展自然也会受到阻碍,此外,在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情况加剧,导致农村地区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也是农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这类学生在心理上容易发生自卑、消极、自闭等不良情绪,对其身心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因此,提高德育效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提升生活信心,让其感受到关爱,进而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

在社会发展下,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同时也提高了对人才的要求,除了必备的知识以及能力之外,更加注重人才的品质、德行,这也是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非常注重的素质教育,而德育正是践行素质教育的必然举措。“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全面提升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符合当前教育局势,符合小学生成长发展需求。高效的德育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思想以及行为,进而有效提高学生思想价值观念,树立良好道德品质[2]。

三、提升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对策

(一)转变德育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农村小学在开展德育过程中,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在德育整个过程都需要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制订教育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全面落实以小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这需要教师考虑几点内容:(1)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2)农村生活对学生的影响;(3)学生个体差异性,结合这几点合理制订出符合学生需求的德育内容,最终实现促进学生道德水平、学习能力、思维品行提高的目标,进而提升农村小学生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3]。

2.德育要回归生活

生活中充满了教育,如果教育脱离生活,那将是死教育,因此,农村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应该树立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这需要教师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关注小学生日常生活,并合理融合德育知识,利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借助德育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学生心理困惑;利用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向学生传递德育知识与道德规范,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融入实践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成为更优秀的人。

(二)积极更新德育内容

在小学中,如果只依靠德育课堂,教育內容毕竟有限,对此,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受德育效果,农村学校可以加大力度宣传德育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各个学科中,比如英语、音乐、体育、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充分发挥出各个学科的教育作用。与此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德育内容。比如,借助《世上只有妈妈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一系列作品,教育学生懂得亲情、学会尊敬老师,利用学生熟悉的音乐素材实施德育。而在开展体育课时,通过队列训练,向学生强调,纪律对一个集体和个人的重要性,让其学会遵守纪律,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此外,教師还需要不断丰富德育资源,积极引入多方面的教育元素,比如,可以融合传统文化,选出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故事,如孔融让梨,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德育知识,学会孝敬父母,懂得谦让兄弟姐妹、同学,以此来丰富农村小学德育内容。再次,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弟子规》,通过学生日常学习、朗读,逐步在实践中践行。

(三)创新德育教学方法

1.丰富德育知识渗透形式

农村教师需要改变以往“一言堂”等陈旧模式,需要创新德育知识渗透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而愿意到生活实际中实践,提升德育实效性。例如,教师可以引入实际案例,搜集学生日常不规范行为,而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升学生德育认知程度。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出德育知识,借助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德育感知力,自主落实到实践中,比如借助《今日说法》栏目,引导学生要学会知法、懂法,当面临问题时,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也要约束自身的行为,做一个守法公民[4]。

2.树立榜样楷模形象

小学阶段的学生非常喜欢模仿,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此特点,实施德育。首先,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保证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楷模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其次,教师还需要在学生之间寻找“榜样”,在学生中实施榜样力量,激励其他学生也要向榜样学习,进而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氛围,提高德育实效性。再次,学校也可以邀请农村学生所在地区道德模范,到学校给学生做讲座,利用真实事迹,促使学生树立道德意识。最后,学校可以通过校内广播、宣传栏等方式,鼓励低年级学生向高年级优秀的学生学习。借助此种榜样作用,促使学生不断学习、效仿,进而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水平。

(四)拓展德育形式

首先,农村小学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德育资源,比如,升国旗仪式就是非常好的德育素材,通过升国旗仪式,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可以采用轮流升旗的方式,借助升国旗的庄严感,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爱祖国的情感。再比如,教师还可以利用班级、学校大扫除活动,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道德品质。

其次,利用重要节日,如“学雷锋日”“植树节”“教师节”等多种节日、纪念日等,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德育,学会付出、热心助人、尊敬老师等品德。比如,可以组织学生“纪念屈原”活动,一方面促使学生增强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丰富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

最后,农村学校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利用有效的资源,融合德育知识,促使学生提升对德育知识的深度理解。比如,某一文化古迹或者与历史重大事件相关的地名等,经过有效挖掘,并整合,以达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

(五)促进家校德育合力效果

一方面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现代化社交方式优势,积极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效沟通,增加与家长的交流,主要围绕学生情况,引导家长与学校共同实施德育,提高家长德育监督作用。例如,教师与家长通过微信、QQ、电话等方式进行家访,可以建立家长交流群,此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省教师的时间,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另一方面应当考虑到部分家长不会使用手机的情况,针对此种问题,教师可以定期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或者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向家长多传授一些德育方法,形成合力,进而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总之,农村学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小学阶段加强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基础教育作用和优势,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樊红琴.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8(9):164-165.

[2]李敏娟.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渗透[J].才智,2020,67(11):200-201.

[3]周厚兰.农村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7(3):191-192.

[4]杜贵汉,周义成.润物无声 关注关爱:当下农村小学德育途径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67(18):119-120.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生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