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0年本院36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2021-03-27 10:31袁月玲张芬孟晓君张红梅
中国医学创新 2021年21期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合理用药

袁月玲 张芬 孟晓君 张红梅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用药安全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laws and the factors of 368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7 to 2020,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monitoring and safe application of drugs in clinic. Method: A total of 368 cases of ADR reported to the national ADR monitoring center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 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general ADR (75.54%) was the highest, 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the ADR occurred in patients over 60 years old (228 cases, 61.96%) was the highest,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257 cases, 68.75%) was the most in respect of administration routes. Anti-infection agents (45.11%) occupie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in categories of drugs, followed by cardiovascular drugs (22.01%) and nervous system drugs (11.14%). Antibacterials drugs were the major anti-infection agents causing ADR. Pareto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jor drug factors involved quinolones and cephalosporins. Major organs/systems involved in ADR were lesion of skin and its appendents, followed by digestive system. Conclusion: In order to reduction of ADR occurrence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clinic therapy, clinicians and clinic pharmacists should enhance the monitor of ADR of antibacterials, cardiovascular drugs and nervous system drugs.

[Key word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ational drug use Medication safety

First-author’s address: People’s Hospital of Lixia District in Ji’nan City, Ji’nan 250014,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21.023

藥物不良反应(ADR),广义的ADR包括因药品质量问题或用药不当所引起的有害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后作用)、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二重感染、依赖性以及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表明,全世界超过30%的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并非由于疾病本身造成的,而不是用药不合理[2]。本研究分析2017-2020年本院36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和相关因素,以提高ADR的监测和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上报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368例ADR报告。

1.2 方法

1.2.1 将收集到的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ADR累计的器官/系统等,利用Excel表格及手工筛选的方法,进行资料录入、数据管理和分类统计。

1.2.2 应用帕累托图找出主要抗菌药物。第一步,绘制频数表:将发生ADR的抗菌药物按《新编药物学》(第17版)药品分类发放进行分类,对各类抗菌药物引发的ADR的频数统计列表。第二步,绘制帕累托图:帕累托图有左右两个纵坐标,左侧为出现ADR的例数,右侧为累计百分比,横坐标用直方图标示引发ADR的抗菌药物的类别,在直方图的上方相应部位描出累计频数并连接,形成一条由左至右逐步上升的帕累托图曲线。0~80%为主要因素(A类),81%~90%为次要因素(B类),91%~100%为一般因素(C类)。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2 结果

2.1 ADR类型及占比 368例ADR,一般278例(75.54%),新的一般56例(15.22%),严重28例(7.61%),新的严重6例(1.63%)。

2.2 患者基本情况 368例ADR,男143例(38.86%),女225例(61.14%),男女之比为1︰1.57,年龄4~99岁,发生ADR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

2.4 發生ADR抗菌药物种类分布 166例抗感染药物中,其中抗菌药物164种,其中有17例为二联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各类抗菌药物引起ADR的频次见表3。根据帕累托图,第1和2项(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的累计频率在0~80%区间,为主要因素(A类),第3和4项(对应的为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的累计频率在80%~90%区间,为次要因素(B类),第5~11类的累计频率在90%~100%区间,为一般因素(C类),见图1。

2.5 给药途径 368例不良反应中,静脉给药257例(69.84%),口服给药101例(27.45%),吸入给药7例(1.90%),肌肉注射1例(0.27%),外用2例(0.54%)。

2.6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368例不良反应中,累及器官/系统占比较高的有皮肤及附件125例(33.97%)、消化系统92例(25.0%)、神经系统50例(13.59%)、心血管系统49例(13.32%)、全身性反应23例(6.25%),见表4。

3.1 ADR类型及累及器官/系统 368例ADR中,一般不良反应占比较大,且多累及皮肤及附件系统,这与文献[3-4]报道一致。主要表现为丘疹、皮疹、皮炎、皮肤红肿,故医师在诊疗时注意询问其过敏史、肝肾功能情况及用药情况;若长期用药需要定期监测,患者要定期去医院复查。

3.2 ADR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ADR发生女性多于男性,与药源性疾病的性别分布一般规律一致,主要因为女性对药物敏感,同时体质也是一个影响因素,一般男性体质较女性强,因而女性发生ADR较男性多[5]。从年龄分布看,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发生仅有8例,可能与本院儿科就诊患者就诊量少有关。老年人(>60岁)ADR发生率较高[3],可能与老年人通常患有多种疾病,多合并用药,而且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弱,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也降低[6],易发生药物蓄积等因素有关。因此临床用药要考虑老年患者的年龄、生理状况、营养状况及合并用药情况,适当调整药物用药剂量及用药频率。

3.3 ADR与药物种类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引起ADR的药物主要有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神经系统用药、电解质及营养类、血液系统用药和中药注射液剂,其中抗感染药物最多(166例,45.11%),与文献[7-8]报道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帕累托图分析确定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中引起ADR的主要药物。喹诺酮类因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不用皮试在本院应用较多,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兴奋、烦躁、失眠等)、光敏性、QT间期延长等,应注意用药后(尤其夏日)避免强光照射和剧烈运动,以免引起皮肤光敏症和神经系统兴奋;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慎重选择该类药物。在滴注过程中注意滴速。头孢菌素类引发的ADR常见各种过敏反应,文献[1]报道聚合物可能是其过敏原之一,因此要重视皮试,首次用药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也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机会,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掌握联合用药指征,避免无指征联合用药,减少抗感染药物的滥用和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共16例,其中中药注射剂10例(2.72%)。文献[1]分析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有成分复杂、大分子物质、与西药联用、说明书内容不完善等。医院应加强医师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解,充分考虑所用药品的功能主治、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和药物相互作用,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中药[9]。

3.4 ADR与给药途径 本研究结果显示,静脉给药(69.84%)是引起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这与文献[10-11]报道一致,这与住院患者大量使用静脉给药密切相关。静脉给药避开了肝脏的首过效应直接进入血液,起效快,但静脉给药的注射剂的渗透压、热原、不溶性微粒及其生产工艺不同引入的杂质等均可引起不良反应。因此,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静脉给药过程中给药速度过快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要注意给药速度。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师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对于静脉给药的患者,尤其是老年、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心血管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电解质及营养类、血液系统用药及中药注射剂要多加关注。另外,不良反应基本上是医师上报,临床药师应深入临床,开展个体化用药监测,加强用药监护,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做好ADR监测工作,以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曹畅,文晓丽,林文华,等.应用鱼骨图及帕累托图进行2621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2018,36(1):88-92.

[2]林珍,蒋娟,吴小枫,等.2013-2016年我院262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8,15(1):40-45.

[3]李璇,刘红建,旷南岳.2012-2016年某三甲医院8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18,22(2):385-388.

[4]李学林,陈玉欢,李春晓,等.我院1305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中国药房,2018,29(21):2970-2975.

[5]杨耀芳,季敏醇,沈晓英.2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抗感染药学,2007,4(4):176-180.

[6]陆华,何淑华,陈龙英.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J].中华医院药学杂志,2001,21(9):546.

[7]金振波,庄浩,韩健.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0月246例藥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6):533-535.

[8]傅瑞春,黄炳川,洪佳妮,等.87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1):102-105.

[9]刘翠丽,田春华,冯红云.医疗机构如何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J].中国药物警戒,2012,9(4):224-226.

[10]高盼盼,王荣.493例不良反应的分析报告[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9):173-176.

[11]雷婷婷,张海伟.新疆某医院300例不良反应回归性分析总结[J].中国处方药,2020,18(12):75-76.

(收稿日期:2021-03-02) (本文编辑:程旭然)

猜你喜欢
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合理用药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测研究
我院活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及其对策分析
我院52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1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探讨PDCA循环法在麻精药品处方中的应用和效果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