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质损害对帕金森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分析

2021-03-27 02:43苏施雅任丽黄铭娜冯季灵吴锡骅
中国医学创新 2021年18期
关键词:帕金森

苏施雅 任丽 黄铭娜 冯季灵 吴锡骅

1月-2019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确诊为PD合并LA患者96例,根据Fazekas量表评分分为轻度LA组(n=37)、中度LA组(n=31)、重度LA组(n=28)三组。分析发生LA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三组患者预后各项指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之间的差异,进一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程度的LA与PD预后的各项指标相关性。结果:三组年龄、病程、吸烟、高血压、脑梗死史及Hoehn-Yahr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LA组、重度LA组MMSE评分、MoCA评分均低于轻度LA组,且MMSE评分、MoCA评分随LA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降低(P<0.05);而重度LA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轻度LA组、中度LA组,且评分随LA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MMSE评分、MoCA评分均与LA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NIHSS评分则与L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白质损害程度越高,PD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的预后情况越严重,应及时控制脑白质损害的进展,对防治PD患者不良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脑白质损害 帕金森 预后 转归

[Key words] Brain white matter damage Parkinson’s disease Prognosis Outcome

First-author’s address: Central Hospital of Chancheng District in Foshan City, Foshan 528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18.01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中,症状以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和慌张步态为主,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的方式极大限度减轻症状,症状较轻者可在合理对症治疗后恢复工作和生活,但对于晚期且症状较重者可能会出现认知及肢体功能障碍,预后效果较差[1]。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是由于全脑血流灌注慢性减少而导致白质受损的隐袭性脑损害,既往研究证实位于前额叶的脑白质疏松与执行功能受损相关,且脑白质病变还可能阻断与智力活动有关的神经通路[2-3]。故本研究将通过分析脑白质损害是否影响帕金森预后,探讨不同程度的脑白质损害对帕金森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早期防治帕金森患者不良预后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确诊为PD合并LA患者96例。(1)纳入标准:①符合PD诊断标准[4];②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LA;③无脑外伤史,无合并全身器官功能障碍;④无抑郁、癫痫及阿尔茨海默病等病史。(2)排除标准:①近期口服影响认知或神经功能药物;②失语、重度意识障碍、严重性精神障碍;③近期严重颅脑创伤或手术史;④临床资料不完整。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分组标准 将纳入的研究对象按照Fazekas量表评分(0~6分)标准分为轻度LA组(n=37)、中度LA组(n=31)、重度LA组(n=28)三组。首先,患者入院48 h内完成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对脑室旁和深部白质病变分别评分,将两者相加总分进行分级:轻度(1~2分,局灶性损害)、中度(3~4分,早期融合病灶)、重度(5~6分,弥漫性融合病灶)[5]。

1.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临床检查和量表的问卷调查为主,(1)收集资料: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吸烟史、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等基础资料。(2)治疗方法:依据我国帕金森治疗指南[6],首选药物治疗,其次结合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及心理护理等,对于PD合并LA患者,治疗原则以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危险因素、防治并发症等。(3)PD病情评估:采用《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级量表》对PD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1级(单侧肢体疾病),1.5级(单侧肢体合并躯干症状),2级(双侧肢体症状但无平衡障碍),2.5级(轻度双侧肢体症状,能从后拉测试中恢复),3级(轻至中度双侧症状,不能从后拉测试中恢复,姿势不稳,转弯变慢,许多功能受限),4级(重度病残,不需要帮助仍能站立和行走),5级(坐轮椅或卧床,完全依赖别人帮助)[7]。(4)分析不同程度脑白质损害状态下PD患者上述基本信息的差异。(5)对所有患者随访30 d,收集不同程度LA患者不良预后情况,分析不同程度LA对PD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

1.2.3 预后评估标准 (1)认知功能障碍: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判断不同程度LA患者的认知功能[8-9]。MMSE量表(0~30分):27~30分表示认知功能正常,<27分為认知功能障碍。MoCA量表(0~30分):认知正常(≥26分),轻度认知障碍(18~26分),中度认知障碍(10~17分),重度认知障碍(<10分),若患者受教育年限≤12年,可加多1分。(2)神经功能障碍: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NIHSS评分(0~42分),包括意识、语言、感觉、视野、眼球运动、共济运动等,得分越高,则代表神经功能障碍越严重[1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三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程度的脑白质损害与帕金森预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程度LA患者基本资料及相关因素比较 三组性别、BMI、糖尿病、冠心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年龄、病程、吸烟、高血压、脑梗死史及Hoehn-Yahr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程度LA对PD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的预后情况比较 中度LA组、重度LA组认知功能相关的MMSE评分、MoCA评分均低于轻度LA组,且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LA组神经功能相关的NIHSS评分显著高于轻度LA组、中度LA组,且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各项评分与L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Spearman相关性结果显示:MMSE评分和MoCA评分均与LA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s=-0.374、-0.578,P<0.05),NIHSS评分与L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451,P<0.05)。

3 讨论

LA是由于动脉硬化导致长期脑动脉弥散性脑缺血,在影像学上为脑血管病变,其在中老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为59.0%~74.0%,前期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思维能力和记忆力下降等,但若不及时加以控制,病情再进一步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认识及神经功能恶化、慢性进行性痴呆、瘫痪等不良并发症[11-12]。既往相关研究表明,LA是导致中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认知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PD主要并发症,因此LA可能与PD患者认知及神经功能障碍有关[13-14]。故本研究对不同程度的脑白质损害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进行探讨。

在本研究结果中,年龄、病程、吸烟、高血压及脑梗死史均是导致LA发生的相关因素,通过Hoehn-Yahr分级对PD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发现LA程度越重时,对应的Hoehn-Yahr分级越高,这说明了不同程度的脑白质损害患者与PD病情进展及相关症状密切相关,且PD病情随着脑白质损害程度加重而加重。在对不同程度LA患者随访30 d后评估其认知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的预后情况,发现轻度LA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状况较好,而重度LA患者上述预后情况最差,再进一步对LA严重程度与PD患者预后各项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认知功能相关的MMSE评分、MoCA评分均与LA程度呈负相关性,神经功能相关的NIHSS评分则与LA程度呈正相关性,提示LA可影响P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随着LA程度的加重,其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的预后情况越差,这一结果与既往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5-17]。分析LA对PD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的机制可能是由于脑白质是大脑内部神经纤维聚集的区域,具有维持轴突正常传导的作用,当脑部血管储备能力下降,长时间处于慢性缺血或缺氧状态时,则影响脑室及周围脑白质,维持轴突正常传导功能将受阻,从而抑制突触的信号传递无法到达大脑皮质,最终导致患者认知功能持续性下降,甚至呈进展性恶化。而同样的,当脑白质发生病变时,其中的中枢神经细胞的髓鞘便受到损害,影响脑皮质的能量代谢和功能,导致加重PD病情,从而影响PD的预后[18-20]。

综上,脑白质损害是PD患者转归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随着损害程度的加重,P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的预后情况越差,因此,临床中应控制脑白质受损的相关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和干预其病情进展,对临床防治帕金森病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的不良预后提供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珍琼,江健,曾非,等.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与血糖和脑白质损伤的相关性[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7):1499-1503.

[2]陈燕梅,李毅,李海林,等.脑白质疏松对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30(5):330-332.

[3]梁海云,王良,杜秀兰,等.帕金森病患者血清外泌体与脑白质结构改变和认知功能损害的关联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36(4):312-316.

[4]陈凤全.帕金森病的诊治现状及进展[J].医学信息,2020,33(12):43-46.

[5]金洁,郑建乐,潘学威.血压变异性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0,20(1):92-95.

[6]南海天,陈海波,李淑华,等.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对临床用药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9):937-940.

[7]李伟,肖卫民,符小丽,等.帕金森病合并日间嗜睡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0,46(5):263-268.

[8]周小炫,谢敏,陶静,等.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6):694-696.

[9]张霜,吴野环,张一,等.三种认知量表间记忆内容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0,26(7):807-812.

[10]陈敏.路易体痴呆和帕金森病痴呆患者认知及精神行为特點的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112-113.

[11]黄梅,段炜,成戎川,等.孤立性侧脑室后角旁白质疏松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心理特征[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39(12):1262-1267.

[12]王国瑜,汪洋,石华,等.脑梗死并发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不同分级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分析[J].中国医刊,2020,55(6):641-644.

[13]李筱瑜,王粤,沈红卫.脑白质疏松与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OL].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5):62-66.

[14]朱睿明,张玉虎,唐红梅,等.记忆损害型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白质疏松及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6):606-609.

[15]李静,童秋玲,陈为安,等.帕金森病患者不同脑区白质疏松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7):1083-1085,1121.

[16]王国瑜,汪洋,石华,等.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预后分析及不同病变程度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6):677-680.

[17]张美美,陈慧敏,刘亘梁,等.脑白质高信号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和认知损害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1):47-51.

[18] Webb T,Ceccarelli D,Hargroves D,et al.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 mimicking vasculitis with pontine oedema,cerebellar white matter lesions and multiple cerebral infarctions[J].Int J Stroke,2015,10(6):23.

[19]彭泽艳,董舒阳,周华东.脑白质病变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5):693-696.

[20]王盼盼,孟彦宏,宋亚雪,等.脑白质病变对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6(6):1-4,10.

(收稿日期:2020-08-10) (本文编辑:程旭然)

猜你喜欢
帕金森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帕金森定律
手抖是否罹患帕金森
帕金森综合征的源头可能在阑尾
手抖就是帕金森
最先报道帕金森病的医学家
手抖不是帕金森的专利
过半帕金森病会和“抑郁”相伴
帕金森综合征预防七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