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少阳经筋理论针刺辨治实证耳鸣的探讨

2021-03-27 07:34姜伟强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髂胫少阳经经筋

姜伟强 聂 甜

台州市中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耳鸣之病名最早见于《内经》,有“耳鸣”“耳中鸣”“耳苦鸣”等名称,是指没有外界声源时所感知的声音[1],其中大部分为主观性耳鸣,即只有患者自己能够感觉耳中有鸣响声。耳鸣患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2],并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及其它情感障碍等症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3]。现代医学多用营养神经、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暂无针对耳鸣的特效药[4]。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 余载,发现实证耳鸣与少阳经筋密切相关,从经筋论治实证耳鸣即时疗效明显,而传统针刺方法治疗耳鸣中,一般从心、肝、脾入手,取经主要为太阳、少阳、阳明经脉。笔者在治疗实证耳鸣时与上述常规刺法有所不同,现将个人主要体会总结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1 治疗思路

1.1 重经筋理论,疏解少阳:《灵枢·根结》记载“足少阳

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也,可见耳疾与少阳关系密切。笔者认为实证耳鸣者大多因少阳经气滞涩,枢机不利,瘀阻耳窍所致。故需谨守“疏解少阳”之治则,以疏通少阳经气,气血正常运行,耳窍才得以濡养。调和少阳经脉,除了激发少阳经气本身的运行,还需要解决其外周环境的压迫及阻滞。笔者提到因经脉之气流注于经筋之中,所以松解少阳经筋是调整少阳经络气血的关键和前提。《灵枢·经脉》曰:“胆足少阳之脉……下耳后……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三焦手少阳之脉……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灵枢·经筋》记载“足少阳之筋……循耳后”“手少阳之筋……循耳前”。由此可见,耳疾与手足少阳经及其经筋密切相关。从经筋角度来讲,一方面,少阳经筋损伤发生病理变化、粘连而形成横络时,便会间接影响到少阳经脉的通畅。另一方面,少阳经筋受损,致使整个经筋系统受其牵连,进而可能出现经筋所过之处的功能障碍。因而先需解除少阳经筋阻滞之“标”,重塑经筋功能,才能归正少阳经络之“本”,而后经脉可调,气血乃行,耳窍才得以充养,即可救耳鸣之苦。

1.2 重经筋触诊,辨别虚实:《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其中强调了触诊及辨别虚实的重要性。笔者在临床中重视询问患者耳鸣的加重因素及生活习惯,从中分析出存在的病变经筋上的中心触发点及关键肌。在多年临床中发现,实性耳鸣患者一半与颈椎病有关,且部分患者耳鸣加重与长时间维持单手持手机的静止性劳损相关。它不仅仅容易损伤枕下肌群,还会对肱三头肌造成积累性劳损及痉挛。有些患者耳鸣加重因素与行走过多、坐久及站久有关,笔者考虑可能与患者自身不良姿势时间过长导致下肢少阳经筋异常张力牵拉有关。而处于手少阳经筋中心位的肱三头肌及足少阳经筋中心位的髂胫束,如果它们发生急性损伤或慢性重复性劳损,可以致使整个经筋系统受其牵连,疼痛牵引耳周组织,卡压相关血管及神经,使得耳部血供不足,产生耳鸣症状。循手足少阳经筋,去寻找肱三头肌及髂胫束的痛点、结节、绷紧带及条索等阳性反应点,且患者拒按,按之则痛,提示为实证。若指下触之虚空绵软,局部凹陷、无张力,且患者喜按,按之则舒,提示为虚证。

触诊为实证,针刺以疏解少阳经筋即时效果明显,大部分患者针刺后耳鸣响度减轻一半左右;触诊为虚证,“疏解少阳法”针刺治疗效果不佳。

1.3 重手法操作,定位准确:笔者认为经筋的疏解手法操作关键在于“局部抽动”,这与肌筋膜触发点的针刺操作相吻合。将肌筋膜触发点内容引入经筋系统之中,不仅补充了传统经筋系统中“阿是穴”的内容及具体操作,而且丰富了经筋系统中现代理论假说方面的内容。治疗实证耳鸣,首先循手足少阳经筋,找到肱三头肌及髂胫束的2~3 个阳性反应点,指下触之有明显的结节或条索,且按压该处疼痛明显。定位准确后,进针时首先要聚精会神,押手置于定位处旁,指力透过巧劲集中在针尖,快速垂直刺入,一定不能让针身左右晃动,快速提插2~3 次,局部出现抽搐或者肌肉跳动即可拔针,拔针后需按压片刻以防局部血肿出现。

2 典型案例

患者,男,49 岁。就诊日期:2021 年2 月10 日。主诉:左耳耳鸣3 个月。现病史:3 月前长期熬夜后出现耳鸣,伴听力下降,耳鸣为“嗡嗡”声,睡觉时明显,时轻时重,持续性存在,影响睡眠,立即就诊于市立医院查头颅MRI及内耳道MRI未见异常,纯音听阈检查示:左耳平均听阈32dB,右耳平均听阈13dB。声阻抗:双耳“A”形曲线。住院予甲钴胺、前列地尔等静滴治疗,第1天耳鸣响度下降一半,后治疗效果不显。出院后左耳听力恢复正常,但仍有耳鸣,症状发作频繁,声响变大,呈“嗡嗡”声,每因劳累或情绪不佳时加重,影响睡眠。为进一步治疗,来台州市中医院针灸门诊就医。刻下症:自觉耳内有“嗡嗡”声,声音持续,工作开车5 小时后及站着1~2 小时后症状加重,耳鸣声响尤其明显,严重影响情绪及工作。偶感颈肩酸胀,无头痛头晕。形体壮实,面色黯红,寐差,胃纳可,大便偏干,小便可,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既往体健,无家族史。西医诊断:神经性耳鸣;中医诊断:耳鸣(肝郁化火型)。治法:疏解少阳经筋。针刺定位:取手足少阳经筋上的肱三头肌及髂胫束的2~3 个阳性反应点。具体操作:患者仰卧位,暴露四肢,局部常规消毒后,让患者左肩外展上举,左手掌放在头顶,用拇指和食指对肱三头肌进行捏和放,感知组织的密度及张力,找到明显结节或条索状的压痛点2~3 个,使用0.25mm×40.00mm 一次性毫针,押手置于压痛点旁,快速垂直刺入20~30mm,快速提插2~3次,局部出现抽搐或者肌肉跳动即可拔针,拔针后需按压片刻以防局部血肿出现。上肢治疗结束后嘱患者描述耳鸣声响的变化,若响度有减轻则治疗结束;若响度未有变化,则需进一步进行下肢治疗。用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指腹去触诊髂胫束的绷紧点,触诊压力要适中,触诊手指移动要紧贴髂胫束,不要移动过快。找到髂胫束上明显结节或条索状的压痛点2~3 个,操作手法同上。隔天治疗1 次,1 周3 次。第1 次治疗后,耳鸣声响减轻一半,在安静状态下仍可听到轻微的“嗡嗡”声,工作时耳鸣不明显,当天晚上睡眠改善。治疗1周后,耳鸣症状反复,声响较第一次治疗后稍有增大,睡眠尚可。治疗2周后,夜晚睡觉时耳内几乎听不到声响。嘱患者注意作息规律,保持心情愉悦,保证充足睡眠,尽量避免感冒及熬夜。结束治疗1个月后随访,患者耳鸣症状未复发。

3 小结

笔者认为实证耳鸣主要病机在于少阳经气滞涩,耳窍失去濡养。治以“疏解少阳”,关键在于解除少阳经筋阻滞之“标”,解除处于手少阳经筋中心位的肱三头肌及足少阳经筋中心位的髂胫束的痉挛,减小其在少阳经筋上下左右的牵张范围,减轻耳周神经及血管的压力,故而有利于实证耳鸣症状的缓解。这一疗法经过多年临床实践验证,即时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髂胫少阳经经筋
80例髂胫束综合征MRI表现特点及回顾性分析
超声评估髂胫束及其病变研究进展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少阳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病”的临床应用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类风湿关节炎少阳经辨治探讨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MRI对髂胫束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灵龟八法结合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