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2021-03-27 17:34邵蒙苏张博荀
吉林中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石决明潜阳平肝

郝 瑞,邵蒙苏,张博荀*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石决明为鲍科动物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Reeve)、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羊鲍(Haliotis ovinaGmelin)、澳洲鲍[Haliotis ruber(Leach)]、耳鲍(Haliotis asininaLinnaeus)或白鲍[Haliotis laevigata(Donovan)]的贝壳。本品主要含碳酸钙(CaCO3),尚含少量镁、铁、硫酸根、硅酸根、磷酸根、氯等离子。临床常用石决明、生石决明、煅石决明。石决明性味咸寒,归肝经,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功效。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总结数位国医大师、名老中医临床运用石决明的经验总结,旨在汇总探讨石决明的临床用量范围、常用配伍,以及在针对不同疾病时的常用剂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石决明的临床运用。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古代医家常用石决明配伍不同中药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目赤肿痛、目生翳障等眼疾,湿热痔漏等疾病。如清·《通俗伤寒论》中阿胶鸡子黄汤,石决明(五钱约18.75 g)平肝潜阳,生地黄酸甘化阴,两者相配共奏柔肝熄风之效,治疗邪热灼阴所致筋脉拘急、手足瘈疭、头晕目眩等症;如现代《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中天麻钩藤饮,石决明(18 g)咸寒质重、重镇潜阳,与钩藤相配增加其平肝清肝之功,治疗肝肾不足、肝阳偏亢所致头痛眩晕、失眠等症;如宋·《圣济总录》中石决明散,石决明(一两约41.4 g,每服0.25钱匕约1.25 g)镇肝凉肝、兼益肝阴,决明子清泻肝火,两者相须为用,明目退翳之效倍增,对于目赤肿痛、目生翳障等眼科诸症应用广泛;如宋·《奇效良方》中石决明丸,石决明(一两约41.4 g,每服30 丸约2 g)清肝明目,菟丝子补益肝肾,两者相配养肝明目,治疗肝虚血弱,目久昏暗;如元·《原机启微》中决明夜灵散,石决明(二钱约8.28 g)镇肾经益精为君,夜明砂升阳主夜明为臣,两相配伍可养精血、清肝明目,治疗雀盲、高风内障等眼科疾病;如清·《杂病源流犀烛》中石决明汤,石决明(一钱约3.75 g)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僵蚕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两者相配可消肿排脓散结,治脑后肿,坚肿木硬之证;如明·《外科正宗》中黄连闭管丸,石决明(五钱约18.5 g,每服0.2钱约0.74 g)平肝潜阳、除热,胡黄连清热、凉血、燥湿,两者相配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治湿热痔漏之疾;如宋·《眼科龙木集》中千里光汤,石决明(二钱约8.28 g)清肝明目,菊花平肝明目,配伍以疏风清热、平肝明目,主治怕日羞明。

2 名老中医用量与配伍经验

2.1 周仲瑛 周仲瑛常用石决明配伍生地黄、白芍等治疗震颤麻痹,认为震颤麻痹以肝肾亏虚为根本,内风暗动、痰瘀交阻为重要病理因素。治疗应以培补肝肾、化痰通络为基本大法。石决明重镇熄风,生地黄滋阴养血,白芍养血柔肝,三药配伍,可补益肝肾、滋阴潜阳。石决明用量多为30 g[1]。

2.2 孔伯华 孔伯华常用石决明配伍旋覆花治疗眩晕,认为眩晕病因病机可为情志内伤、血虚肝旺、肝郁气滞、肝肾阴虚等,指出肝为刚脏,用柔以济之,治疗以疏导柔肝为主,选用生石决明等苦寒清热、平肝镇逆以防郁久化热,配伍旋覆花等降逆和中以止呕化浊除满,石决明用量为18~30 g,以24 g 居多[2]。

2.3 颜德馨 颜德馨用石决明配伍决明子治疗脑梗死,认为其致病可为虚、火、湿、痰、瘀、风六因交错,治宜平肝潜阳、清化熄风,兼以化瘀涤痰、清化湿热、疏通脉络。石决明镇浮阳清利头目、凉肝潜阳而育阴,咸寒善入血分,清肝热、解郁火、散瘀滞、养肝血。决明子气凛清扬,疏外泄里,清肝火、去瘀滞以釜底抽薪。诸药相配则肝阴得补,肝阳得制,肝火得清,诸风得止,诸症自愈。石决明用量多为30 g[3]。

2.4 陈可冀 陈可冀常用石决明配伍生地黄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指出高血压以“阴虚阳亢”为主,表现为“下虚上实”之候。石决明平肝潜阳、重镇熄风,生地黄清热生津,两相配伍以清热降火、平肝潜阳。石决明用量多为30 g[4]。

2.5 李士懋 李士懋常用石决明配伍蜈蚣治疗肝热生风之高血压。蜈蚣平肝熄风,石决明清热平肝,两相配伍共奏清热平肝熄风之功。石决明用量为15~30 g[5]。

2.6 季少三 季少三常用石决明配伍生牡蛎等治疗中风(中脏腑)等疑难重症,认为闭证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黄帝内经》),治疗应泻肝潜阳,引血下行;脱证正如张山雷所谓“肾水之亏,耗于平时,肝火之旺,肆于俄顷”,治疗应滋阴固脱,兼以柔肝化痰。石决明与生牡蛎相须为用,以达平肝熄风、潜阳镇逆之效,石决明用量为40~50 g,以50 g居多[6]。

2.7 李霜诚 李霜诚常用石决明配伍女贞子治疗麻痹性斜视,认为麻痹性斜视因风邪干于经络所致,有外风与内风之分,可分为风痰型与阴虚风动型。对于阴虚风动型常用石决明平肝清热潜阳,配伍女贞子滋补肝肾。石决明用量多为12 g[7]。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3.1 仝小林 仝小林院士常用石决明配伍珍珠母治疗高血压之头痛失眠。仝小林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将“态靶结合”的中医临床处方方略应用于高血压病的临床辨治中。仝小林执简驭繁地将高血压病的病机概括为“寒、热、水、痰、瘀、革”六种类型,其中以热态为主的高血压常选用石决明配伍珍珠母安神降压,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珍珠母安神定惊。石决明用量多为30 g[8-9]。

3.2 黄煌 黄煌常用石决明配伍附子治疗阳虚而虚阳亢奋之高血压。黄煌认为此类患者应采用“温潜法”,即温阳法与重镇潜阳法合用的治疗方法。温,常用附子,潜,可用石决明,两相配伍,兼以潜阳与温阳。石决明平肝潜阳,用量多为30 g,大剂量使用时可达80 g(6剂,煎服,每日1 剂,注意胃肠道反应)[10]。

3.3 李赛美 李赛美常用石决明配伍白蒺藜治疗甲亢之手指颤抖。李赛美指出传统上认为甲亢之手指颤抖为肝火旺盛、肝阳上亢所致,治以平肝熄风。石决明平肝熄风,白蒺藜平肝解郁、活血祛风,两相配伍以平肝潜阳息风。石决明的用量可达15~30 g[11]。

3.4 马融 马融常用石决明配伍菊花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马融指出脾虚肝旺为该病根本病机,治疗当清肝熄风、疏肝健脾。石决明平肝清肝,专入肝经,菊花平肝明目,两者相配清肝热、平肝阳以助熄风。石决明的用量多为10 g[12]。

3.5 卜平 卜平常用石决明配伍代赭石治疗中风并发呃逆证。卜平指出中风呃逆证多责之于肝,治疗重在平肝镇逆。石决明清肝潜阳,代赭石重镇降逆,两者配伍平肝镇逆。石决明用量多为30 g[13]。

3.6 李惠林 李惠林常用石决明配伍生牡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李惠林指出阴液亏耗及气痰血搏结颈前为甲亢病机,治疗当滋阴潜阳并养血柔肝。石决明平肝潜阳,生牡蛎敛阴潜阳,两者相配不尽滋补肾阴,兼能滋养肝阴。石决明常用剂量为10~15 g[14]。

4 现代医家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龙胆草 邬凤岩等[15]应用石决明配伍龙胆草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石决明平肝潜阳,龙胆草泻肝胆火,配伍使用以清热泻火明目,常用石决明25 g,龙胆草15 g。

4.2 配伍磁石 刘勇等[16]应用石决明配伍磁石治疗帕金森病,石决明平肝潜阳、磁石镇惊安神,两者相配可增加平肝熄风潜阳功效,用量分别为石决明15 g,磁石15 g。

4.3 配伍生地黄 赵诚等[17]应用石决明配伍生地黄治疗脑动脉硬化性头晕,石决明平肝潜阳,生地黄酸甘化阴,两者相配以柔肝熄风。其中石决明25 g,生地黄30 g。

4.4 配伍桑枝 梁富英等[18]应用石决明配伍桑枝治疗偏头痛,石决明平肝潜阳为君,桑枝熄风通络为臣,两者配伍以增强平肝潜阳之效。用量均为20 g。

4.5 配伍决明子 干健、阙冬梅、粟少初等[19-23]应用石决明配伍决明子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丝状角膜炎、青光眼睫状体炎、角膜病等眼科疾病,石决明、决明子皆可清肝明目,两者相须为用,增强明目退翳功效,石决明25~30 g,以30 g 居多,决明子15~30 g,以25 g 居多。

4.6 配伍怀牛膝 陈宏乾等[24]应用石决明配伍怀牛膝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石决明镇肝熄风,怀牛膝补肝益肾,两相配伍以平抑肝阳,其中石决明12 g,怀牛膝30 g。

4.7 配伍半夏 卢炎等[25]应用石决明配伍半夏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石决明、半夏皆有平肝熄风作用,合用可镇静止痉。其中石决明10 g,半夏15 g。

4.8 配伍当归 何嘉言等[26]应用煅石决明配伍当归治疗严重妊娠恶阻,石决明清虚火降逆,对虚阳上亢、胃火逆冲之恶阻,屡试屡效;当归养血和血,疏通停滞,两者配伍可疏通血液,改善恶阻,其中煅石决明18 g,当归9 g。

4.9 配伍夏枯草 常燕萍等[27]应用石决明配伍夏枯草治疗痤疮、扁平疣等皮肤病,石决明重镇安神、止痒收敛,可使郁火消退而痒止疮散,夏枯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两相配伍可清肝泻火、消肿止痒,其中石决明30 g,夏枯草25~30 g。

5 小结

综合分析数位国医大师及名老中医临床应用石决明的经验,总结出石决明汤剂临床用量范围3.75~80 g,常用剂量为10~30 g,丸散剂用量范围为0.74~8.28 g。临床应用石决明应综合考虑疾病、证型、症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用量及配伍。如高血压、眩晕等循环系统疾病,可使用石决明平肝潜阳,配伍生地黄、钩藤等,临床用量12~80 g;如偏头痛、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可使用石决明配伍旋复花、磁石等,临床用量20~50 g;如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配伍菊花、生牡蛎等,临床用量10~30 g(丸剂0.74 g);如麻痹性斜视、角膜炎或角膜病等眼科疾病,可使用石决明清肝明目,配伍决明子、菟丝子等,临床用量12~30 g(丸散1.25~8.28 g)。

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石决明具有降压、中和胃酸、抗菌、抗氧化、保肝等作用[28],暂无致突变、畸形等相关记载。使用麝珠明目滴眼液偶见用药后球结膜充血,轻度水肿[29]。《本草经疏》及《本草求原》记载石决明“畏旋覆花”,“反云母”。与西药配合使用时发现,与强心苷类药物同用,会增强心脏毒性,更易产生强心苷药物的毒性反应;与四环素及异烟肼等抗生素合用易降低疗效[30],应谨慎配伍。本品咸寒,易伤脾胃,故凡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忌用。临床中如大剂量使用时,会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如胃脘不适,食欲不振等[31]。

猜你喜欢
石决明潜阳平肝
石决明散溯源及运用
潜阳封髓丹的临床研究进展
潜阳丹加半夏汤对无创通气的AECOPD伴呼衰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的研究
平肝涤痰通络汤联合常规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石决明对氧化应激所致白内障的作用研究*
石决明散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体会
温脾平肝、化痰宁风法治疗高血压病62例临床观察
治神经衰弱
化痰活血平肝方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化痰活血平肝方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