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防治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效果评析

2021-03-28 12:32杜玉红赵海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6期
关键词:背带出血量剖宫产

杜玉红,赵海燕

(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人民医院,河北 邢台)

0 引言

剖宫产是临床医学中帮助产妇顺利娩出的重要助产措施,其通过打开产妇腹部以及子宫,使难产产妇顺利娩出婴儿。但在大量临床治疗中发现,剖宫产手术的应用会对产妇、新生儿的性命以及健康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其中以产妇术中大出血症状极为常见。术中大出血症状的发生会导致产妇出现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以此危及产妇性命[1-3]。随着我国妊娠率的提高,临床剖宫产应用效率与日俱增,本文通过对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分析,意在为降低产妇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发生率提出可行性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行剖宫产治疗的产妇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产妇各100 例,其中研究组产妇年龄25~40 岁,平均(32.4±2.9)岁,平均体重(53.6±7.9)kg。对比组产妇年龄25~40 岁,平均(32.5±3.2)岁,平均体重(54.1±8.2)kg。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1)两组产妇均符合剖宫产治疗标准;(2)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晓此次实验研究的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其他脏器疾病产妇;(2)排除合并其他循环系统疾病产妇;(3)排除合并血液动力学疾病产妇。

1.2 方法

研究组行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术前给予患者子宫按摩、注射缩宫素20 U 等,随后对产妇行预测实验,用手固定子宫并向下挤压,观察患者具体出血量。术中采用可吸收1 号线于子宫切口右下缘3 cm 处垂直行针,经宫腔至切口上缘3 cm 处出针,将线放置宫底处并缝合2 针,随后于子宫浆膜层固定,并在右宫角缝合1 针,将线由宫底至后壁垂直绕进,在前壁3 cm 处缝合2 针,并在反向对应部位行针,经宫腔于左后侧3 cm 出针,随后按照右侧缝合方法缝合左侧。对比组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术前准备措施参考研究组,术中将子宫沿下段横切口3 cm 处提拉,触及子宫动脉,下推膀胱,随后使用1 号可吸收线自前段进针,反向对应位置出针,对其子宫肌层行全层缝合,最后于无血管区穿过并打结,另一侧处理方法参考上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相应指标严格参考临床资料,确保数据统计的准确性。观察两组产妇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按照术中子宫收缩情况、术中出血量以及尿量和生命体征等指标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并最终统计两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手术指标对比

具体对比数据见下表1,两组产妇经过不同治疗后统计得知,研究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比组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产妇手术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产妇手术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研究组 100 841.6±208.9 51.3±10.6对比组 100 1039.4±261.5 69.3±14.7 t 5.909 9.932 P 0.001 0.001

2.2 两组产妇临床疗效对比

具体对比数据见下表2,两组产妇经过不同治疗后统计得知,研究组产妇临床治疗显效率、有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比组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临床治疗无效率低于对比组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产妇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剖宫产作为产科常见的手术,由于其需要行刀切开子宫并剥离胎盘,因此接受剖宫产产妇的术中出血量往往大于自然分娩的产妇。大量的出血症状会导致产妇术后生活质量、康复效率大幅度降低,同时还易诱发多种风险因素,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危及产妇性命。因此需要在产妇剖宫产术中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此降低产妇术中出血量[4-5]。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是应用在产科剖宫产预防产妇术中术后大出血的重要措施,其虽然能降低产妇术中出血量,但在大量临床应用中发现,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的应用,其手术时间长,且不利于产妇顺利娩出后康复效率的提升,部分产妇还会出现宫缩乏力性的术后大出血症状[6-7]。

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是通过在产妇剖宫产中以背带式缝合子宫,此手术应用不易对产妇造成其他影响,是临床治疗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症状的主要措施,产妇经过治疗后能最大程度的保留生育能力,降低其子宫切除率。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作用原理在于可基于不同产妇减少其盆腔的动脉压,在产妇子宫壁发挥挤压效果,以此降低产妇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其能有效地刺激子宫肌层,使其血窦关闭,最终达到止血、预防出血等目的。此外,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相比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具有安全性、操作简单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更高[8-1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行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研究组产妇,其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比组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应用,在剖宫产治疗中有效地降低了产妇术中大出血的发生概率,产妇接受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以此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进一步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背带出血量剖宫产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一款智能自动调节背带压强的书包
相机背带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