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3-28 12:32刘学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6期
关键词:骨科微创切口

刘学宽

(唐山市曹妃甸区医院,河北 唐山)

0 引言

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数量较多,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医疗要求也愈来愈高。临床上,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治愈,而是要求在治愈的条件下,提升预后效果,尽量提升切口的美观度[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已逐渐发展成熟。微创技术最早发展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是通过电子镜像,以最小的切口路径为患者进行诊疗[2]。微创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减少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且患者术后的瘢痕更小,受到了临床患者的广泛欢迎[3]。本研究就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80 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 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则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女性18 例,男性22 例,年龄为20~76 岁,平均(54.63±7.58)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20 例,男性20 例,年龄为21~77 岁,平均(55.03±7.66)岁。患者纳入标准为:①未患有精神类疾病,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及交流;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为:①处于哺乳期等特殊时期者;②重要脏器出现病变者;③存在相关手术禁忌证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小(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收治患者入院后即为患者开展相关检查,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发生创伤的部位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麻醉完成后,将患者的患处皮肤切开,充分暴露创伤部位,将创伤部位的淤血及碎骨清除干净后,将发生移位的骨骼进行复位处理,复位完成后,采用螺钉、钢板等医学材料将其固定,最后为患者止血、消毒,缝合切口。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选择合适的体位使患者躺于手术床上,根据患者的创伤部位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完成麻醉后,采用C 臂机等影像学仪器仔细观察患者的病灶部位,并将骨折部位确定,了解患者的病灶周围组织情况以及病情程度。根据影像学仪器的引导,避开主要血管为患者作一小切口,冲洗异物、碎骨及淤血后进行复位。复位完成后,为患者清洁消毒后包扎,注意包扎后为患者定时更换药物。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消炎、杀菌及抗感染治疗等。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为患者的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日常行动能力恢复。有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日常行动能力基本恢复,无效为患者的创伤处依然疼痛剧烈,患者的日常生活受较大的影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指标,包括手术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采用VAS 评分,以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剧烈,生活质量评分以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5]。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肿胀、发热及切口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2.2 临床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指标(±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指标(±s)

组别 例数 手术进行时间(h) 术中出血量(mL) 创口愈合时间(d) 换药次数(次)对照组 40 5.02±1.36 52.14±3.08 8.72±1.46 9.42±2.41观察组 40 6.47±1.89 142.18±14.72 15.46±3.93 19.89±4.19 t 3.939 37.866 10.168 13.699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疼痛评分(±s, 分)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疼痛评分(±s, 分)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 疼痛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62.65±10.37 93.34±11.84 13.81±3.23 4.27±1.04观察组 40 62.46±10.38 77.07±9.34 13.76±3.28 9.21±2.21 t 0.004 6.823 0.068 11.943 P 0.997 0.000 0.945 0.000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 讨论

临床上,治疗骨科创伤患者通常都是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6]。在创伤骨科患者中,应用手术治疗主要是为了促进患者骨骼功能的恢复,避免患者骨骼畸形、骨骼错位[7]。但在传统手术方式下开展治疗,虽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为了能清晰观察创口情况,手术需要作较大的切口使创伤部位视野能充分得到暴露,患者在治疗后,切口部位的愈合时间通常较长,预后效果较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升[8]。随着微创技术的问世,不少患者由于其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瘢痕小等特点而十分愿意采用该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在微创技术下进行治疗,只需要作一很小的切口,即可完成所有治疗,且临床效果显著,切口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加快了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速度,也减少了术后的感染风险,瘢痕小满足了人们对美观的要求[9]。目前临床上,微创技术的应用已十分广泛。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等治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情况均明显改善,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在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微创技术,能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骨科微创切口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