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筋膜反应点推拿结合自我牵伸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3-28 12:32梁艳安冼益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6期
关键词:紧张性头颈部肌群

梁艳安,冼益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0 引言

紧张性头痛(Tension Type Headache, TTH)又称为肌收缩性头痛。TTH 根据其发作频率划分,将TTH 分为偶发性紧张型头痛、频发性紧张型头痛、慢性紧张型头痛和很可能的紧张型头痛四大类[1]。而各类头痛在西药治疗后不能缓解,通常会发展为慢性紧张性头痛(CTTH),这导致了CTTH 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目前对这类患者已有很多国内外学者使用推拿治疗取得不错疗效,但均存在长期疗效不满意的情况。笔者前期发现我院一部分CTTH 患者使用头颈部筋膜反应点推拿结合自我牵伸的治疗不仅临床效率及远期疗效均优于传统推拿手法,为进一步明确此疗法的疗效,笔者对头颈部筋膜反应点推拿结合自我牵伸治疗CTTH 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5 月至2019 年11 月90 例CTTH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 例。对照组中,男性24 例,女性21 例;年龄27~57 岁,平均(43.3±11.6)岁;平均病程(3.9±1.2)年。治疗组中,男性23 例,女性22 例;年龄21~58 岁,平均(32.3±10.6)岁;平均病程(3.2±1.1)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与纳入标准:参照2013 年国际头痛协会修订的《头痛疾病的国际分类》的紧张性头痛诊断性标准[2]:头痛平均15 d/月以上(180 d/年),持续3 个月以上;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持续性不缓解;轻中度头痛、压紧或压迫感、双侧性、上下楼或适度活动不加重,4 个特征中出现2 个;不伴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症状。经神经系统检查及理化、CT、MRI 等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各种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焦虑症、抑郁症等引起的头痛等,治疗前1 个月未服用其他治疗紧张性头痛的药物。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头颈部传统推拿治疗:对头颈部肌群使用常规推拿手法进行放松肌肉治疗。对头颈部穴位(风池、百会、颈百劳等)进行点按刺激。操作方法:①医者先以推按法等起势手法开始推拿各肌肉,随后对相对紧张度较高的肌群使用㨰法及弹拨法进行重点放松治疗。每侧治疗时间约10 min。②医者以指腹按揉风池、百会、颈百劳等穴,后对穴位点按1 min。③医者以推按法和拍打法手法交替对各肌群治疗。每次约30 min。1 次/d。

1.2.2 治疗组

治疗组予头颈部筋膜反应点推拿结合自我牵伸治疗。筋膜反应点推拿:①寻找和确认反应点:用拇指指端在后枕部的头夹肌、胸锁乳突肌、头上、下斜肌、头半棘肌、头后大、小直肌、头最长肌、斜方肌等肌肉起、止点附近寻找压痛点或硬结。②使用拇指指腹对每反应点进行缺血性压迫20 s。③使用拇指端在缺血性压迫后对该点进行强刺激推刮15 s,推压的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④强刺激后对治疗区域稍作推拿放松。每次推拿20 min。1 次/d。

自我牵伸治疗:指导患者做自我牵伸:①颈伸肌牵伸:坐直或站直,双手交叉置于后脑顶部附近,轻轻将头部垂直向下拉,尽可能使下巴接触胸部。②颈屈肌牵伸:坐直或站直,两手交叉,手掌置于前额,将头向后拉直至鼻子正对天花板。③颈屈肌牵伸及回旋牵伸:坐直或站直,将一手置于前额附近,将头向后拉,使头尽可能靠近另一侧肩部。④颈伸肌牵伸及回旋牵伸:将一手置于后头顶附近。将头向后拉,使下巴尽可能地靠近右肩。要领:每个动作持续20 s,每组重复2次。1 次/d。

1.3 观察指标

应用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MSQOL)及头痛影响测验(HIT-6)评分对治疗前、治疗2 周后及治疗结束后1 个月做疗效对比。MSQOL:25~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HIT-6:36~78 分,分数越高,表示头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量表评估比较见表1~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SQOL 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SQOL 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治疗2 周后比较,②P<0.05;与治疗组1 个月后随访比较,③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 周 治疗结束后1 个月治疗组 45 56.00±1.42 72.40±1.23① 71.40±2.13③对照组 45 56.10±1.38 74.30±1.03① 66.40±1.23①②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IT-6 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IT-6 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治疗2 周后比较,②P<0.05;与治疗组1 个月后随访比较,③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 周 治疗结束后1 个月治疗组 45 67.00±1.02 43.40±1.43① 43.90±1.13③对照组 45 66.10±1.11 47.30±1.33① 56.80±1.53①②

3 讨论

对于CTTH 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多认为是由于精神紧张(焦虑或忧郁)、劳累过度、职业(头颈部处于某种姿势)、慢性炎症刺激等引起头颈部肌肉持续收缩痉挛、血液供应减少所致[4]。而慢性头痛的长期折磨又会产生新的情绪焦虑和头颈部的持续反射性肌紧张及神经炎症。西药的治疗虽有一定效果,可是随着时间推移,药效减弱,且加大了药物性依赖或药物性头痛的可能[5]。所以在CTTH 的治疗中,从肌紧张入手来打断痛症和肌紧张的循环显得优势更加明显。

本研究中,将90 名符合标准的患者分别使用传统推拿和反应点推拿对相关肌群进行治疗,治疗后发现无论何种推拿治疗均可改善症状。从现代医学理论来分析,推拿治疗首先是打破了肌肉保持收缩状态的化学和神经反应循环;其次是促进局部被处于收缩状态的组织所抑制的血液循环;再者可使病变组织中形成的筋膜结节得到舒展[6]。而从中医角度来分析,CTTH多认为是由头颈部经气不利,气血不通而致痛。通过头颈部的推拿手法作用于手足三阳、任督二脉,达到通督养元,使诸经之气血,皆可上聚头目,达到通经止痛、利头目之效。而反应点在中医的认识里面应属于“经结”,可能是经筋的异常交汇,用强刺激手法刺激也符合“以痛为输”的经筋病治疗理念[7]。

CTTH 患者的肌紧张不只是肌肉形态的改变,更是体态的异常的结果。这也是CTTH 难治愈的重要原因。故指导患者使用牵伸治疗,不仅可进一步缓解肌紧张,更对体态纠正有重要意义[8]。且自我牵伸法简单易学,患者可自行每天做定量的自我牵伸治疗,而从研究的临床数据分析中可得出,两组患者治疗后1 个月随访中患者会行自我牵伸的远期效果较理想。

综上所述,头颈部筋膜反应点推拿结合自我牵伸治疗CTTH 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紧张性头颈部肌群
冬河孵化肆虐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中医汤药治疗紧张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不同坐姿的6岁儿童乘员在MPDB碰撞测试中头颈部损伤评价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颈肩力量强,头痛少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
浅谈小品中戏剧冲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