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评价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初期左心结构及功能改变的分析

2021-03-28 12:33李普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6期
关键词:心动内径心动图

李普楠

(晋城市人民医院 超声医学科,山西 晋城)

0 引言

尿毒症属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终末期,是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肾脏不可逆损害,心血管病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和最常见的死因,尤其是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即尿毒症阶段),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进一步提高(占尿毒症死因的45%~60%)。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受损、无菌性心包炎等,导致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机制是容量负荷过重、贫血以及毒素蓄积导致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一系列原因所导致的,血液透析(HD)是目前治疗尿毒症最为常用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可以短期内迅速清除毒素,减轻容量负荷,缓解并发症,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1-3]。但尿毒症患者在透析治疗初期易出现透析不充分,毒素清除不全,部分患者依从性差所致容量负荷仍旧过重的情况,而超声心动图可早期、无创、重复性的检查方法,可及时判断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精准了解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对尿毒症透析治疗初期指导治疗方案并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尿毒症血液透析初期透析前后左心功能和结构的变化进行比对,旨在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抽取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拟行HD 治疗患者参与研究调查,并将其中的31 例实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其中31 例尿毒症患者中有男18 例,女13 例,年龄在23~75 岁,平均(62.31±12.39)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0 例、糖尿病肾病13 例、慢性肾盂肾炎4 例、多囊肾病3 例、狼疮性肾炎1 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时间段在实行治疗前和治疗后6 个月,测量尿毒症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入选标准:符合尿毒症血液透析标准者;病情稳定者;可耐受治疗者;此前无透析治疗史者。排除标准:合并急性肾衰及药物性肾衰者;合并冠心病、瓣膜病、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者;有精神系统病史者。31 例尿毒症患者实行血液透析频次为2~3 次/周,每次透析保持在4~5 h,连续透析半年。

1.2 方法及指标

31 例尿毒症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实行超声心动图测量。采用超声检测仪(美国Philips epic-7c)予以测量,s5-1 探头,3~5 Hz 的探头频率。选择左侧卧位便于测量,于左心室长轴切面对IVST(室间隔厚度)、LVPWT(左心室后壁厚度)、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ADs(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于左心室长轴切面,选用M 型取样线采集Ⅱa 区图像,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舒张末期内径为主要测量指标,以便获取EF(射血分数)、FS(左心室短轴缩短率)[4-5]。于心尖四腔心切面,选择二尖瓣口下方处,将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此处,以便获取二尖瓣PVE(E 峰最大流速)、PVA(AS 峰最大流速)。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 软件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s),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1 例尿毒症患者在采取超声心动图对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予以评价后发现,治疗前和治疗后6 个月,尿毒症患者的超声心动检查各项指标变化较大,治疗后6 个月相较于治疗前超声心动检查指标中呈增长态势的有EF、FS、PVE 三项指标,而尿毒症患者相关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实行相关治疗后6 个月超声心动检查指标中呈下降趋势的有LVDs、LVDd、IVST、LVPWT、LADs、PVA,由此可知,尿毒症患者治疗后6 个月和治疗前超声心动各项检查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表1 治疗前后超声心动检查指标变化(±s)

表1 治疗前后超声心动检查指标变化(±s)

观察时间 EF(%) FS(%) PVE(m/s) LVDs(mm)LVDd(mm)IVST(mm)LVPWT(mm)LADs(mm) PVA(m/s)治疗前 59.10±13.12 31.47±6.14 0.61±0.07 35.51±4.7 53.25±5.1 11.79±2.01 11.31±1.88 38.83±3.1 0.98±0.15治疗6 个月65.97±13.84 35.75±5.03 0.73±0.11 32.44±2.7 46.74±3.6 10.72±0.97 10.26±1.36 36.16±3.2 0.75±0.12 t 2.005 3.002 5.124 2.773 2.735 4.853 4.165 5.372 6.666 P 0.049 0.003 0.000 0.007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类型,而是各种晚期肾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阶段[6]。有研究显示,尿毒症患者接近100%伴有心脏受累,主要表现为左室壁肥厚、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肌间质纤维化、心包积液等,心血管因素是尿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对尿毒症患者心脏损害程度进行早期性的评估,可让尿毒症患者的后续诊治和预后恢复效果得以提高,使患者在接受HD 治疗后,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提升[7-8]。此前,临床检查方法对尿毒症患者HD 治疗初期心脏结构及功能评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准确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因而,本次研究选用超声心动图对尿毒症患者HD 治疗前后的左心结构和功能进行准确性评价,可将评价指标作为心脏功能损害治疗的主要参考指标,给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积极改善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实行血液透析6 个月后,尿毒症患者的贫血好转,水负荷下降,毒素排空,电解质紊乱得以纠正,患者的LVDs、LVDd、IVST、LVPWT 趋于下降,LVEF 高于透析前。同时在本次研究中,部分患者发生心包积液,经HD 治疗后明显减少或消失,有效证明超声心动图对心包积液具有高敏感性,对早期微少量心包积液即可做出准确检测。

超声心动图对于评价尿毒症患者HD 治疗前后心脏功能的无创、高敏感、安全性高等优势明显,依据评价结果可知,31例尿毒症患者在采取超声心动图对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予以评价后发现,血液透析治疗前和治疗后6 个月,尿毒症患者的超声心动检查部分指标变化较大,治疗后6 个月相较于治疗前超声心动检查指标中呈增长态势的有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二尖瓣E 峰最大流速三项指标,而相较于治疗前,实行相关治疗后6 个月超声心动检查指标中呈下降趋势的有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二尖瓣A峰最大流速,由此可知,尿毒症患者治疗后6 个月和治疗前超声心动各项检查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相对偏少,另有研究报道,长期HD 治疗对心脏会产生一定损害,故仅对尿毒症患者未进行HD 治疗至进行治疗6 个月内期间的患者进行评价分析,结论可能存在一定误差,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样本量,增加透析时长,对长期透析患者进行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发现尿毒症HD 治疗初期对左心大小及功能均有明显改善,部分患者有心包积液的患者也有改善,HD 可以延缓、改善尿毒症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恶化程度,采用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左心结构及功能中占有显著优势,对早期发现尿毒症患者心功能受损情况及时评价,对临床诊断具有参考性,同时为临床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心动内径心动图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构建德阳地区健康儿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的研究#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您了解心动过缓吗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是心动啊,糟糕,躲不掉雪中的清华路156号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