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2021-03-28 12:33陈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6期
关键词:支气管炎哮喘住院

陈静

(大悟县中医医院,湖北 孝感)

0 引言

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婴幼儿气管、支气管以及毛细支气管相对狭窄,周围弹力纤维尚未发育完全,一旦受到细菌或病毒的侵袭,易导致感染,黏膜充血、肿胀,引起支气管与毛细支气管的痉挛。哮喘性支气管炎则是在患儿受到感染的基础上出现的哮喘,虽然哮喘性支气管炎不等同于哮喘,但如不及时治疗,部分哮喘性支气管炎可能在数年后发展成为哮喘[1]。该病临床表现通常以喘息、咳嗽、低热、咳痰等症状为主,起病急骤,病情易反复,且易并发肺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2]。常规西医治疗虽然对哮喘性支气管炎有一定的疗效,但仍不够理想,近年来,中医治疗愈发受到临床关注,本院近期在常规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了中医穴位敷贴疗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性支气管患儿200 例作为本次研究一般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儿均分为对照组(n=100,采取常规西医治疗)与观察组(n=100,在常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穴位敷贴治疗)。观察组中,男30 例,女70 例,患儿年龄6 个月至7 岁,平均(3.58±2.36)岁。病程1~3 d,平均(1.15±0.08)d。对照组中,男50 例,女50 例,患儿年龄8 个月至7 岁,平均(3.66±2.57)岁,病程1~3 d,平均(1.52±0.20)d。两组患儿上述一般资料经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经临床诊断与实验室检查,症状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关于小哮喘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患儿监护人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且依从性较高。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②对本次研究用药有过敏史者。③中途失访,无法判定疗效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给予常规解痉、平喘、抗感染以及抗炎治疗。采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生产厂商: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293,规格:0.05 g)5 mg/(kg·d)与氨茶碱(生产厂商:常州兰陵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32025188,规格10 mL/0.25 g)4 mg/(kg·d)加入100 mL 的10%葡萄糖溶液,行静脉滴注,1 次/d[3-5]。

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结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方药组成:干姜、桂枝、麻黄、白芥子、白芍、半夏、甘草、细辛。将诸药研磨成粉状,加姜汁调制成饼状,贴于定喘、膻中、肺腧、大椎穴,8 h/次,1 次/d。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①显效:经治疗,患儿咳嗽、喘息、咳痰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X 线胸片提示肺纹理清晰。②有效:经治疗,患儿咳嗽、喘息、咳痰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X线胸片提示肺纹理大部分清新。③无效:经治疗,患儿临床症状无改善,胸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样本总数×100%。

采取肺功能检测仪对两组患儿1 s 用力呼气容积(FEV1) 、用力肺活量(FVC)、1 s 率(FEV1/FVC)等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咳嗽、发热、肺部体征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治疗期间,对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计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儿临床症状好转、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儿发热、肺部体征、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肺功能指标对比

治 疗 前,两 组 患 儿FEV1、FVC、FEV1/FVC 无 明 显 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好转与住院时间对比(±s, d)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好转与住院时间对比(±s, d)

组别 例数 发热消失时间 肺部体征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100 1.03±0.24 4.26±1.47 4.01±1.03 5.96±1.24对照组 100 2.10±0.58 5.76±1.25 5.03±1.25 7.09±1.47 t 17.047 7.774 6.298 5.876 P 0.000 0.0000.000 0.000

表3 两组患儿肺功能对比(±s)

表3 两组患儿肺功能对比(±s)

组别 FEV1(L) FVC(L) 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100) 1.84±0.97 2.63±0.41 2.61±1.52 3.84±1.01 44.52±8.21 62.25±5.21对照组(n=100) 1.85±0.94 2.21±0.32 2.62±1.45 3.12±0.87 44.65±8.97 54.69±4.23 t 0.074 8.075 8.075 5.401 0.144 11.265 P 0.941 0.000 0.865 0.000 0.886 0.000

2.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有轻微腹泻、食欲降低与皮肤红肿等症状,经处理已好转。观察组共2 例出现轻微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对照组1 例出现轻微腹泻,1 例有食欲下降,1 例出现皮肤红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是由多种细胞,尤其是β 细胞、T淋巴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对易感者而言,这种炎症反应可引起反复发作的气促、喘息、咳嗽以及胸闷等症状,夜间症状明显。哮喘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认为与基因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6]。受凉、营养不良、呼吸道的过敏性疾病以及呼吸道纤毛功能异常等因素均可导致小儿呼吸道对病因防御力的下降,增加患病的几率。临床通常给予祛痰、止咳、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复发率仍高,临床收效有限。

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在中医上属于喘证、哮证的范畴。邪气久宿体内,化热化火,损耗肺部津液,化而为痰,阻气道而弱肺是本病的重要病机。宿痰伏肺、外斜入侵,使痰热蕴阻,致肺热叶举,痰随气升,气因痰阻,使得肺气不畅,津液不足而肺燥,产生咳嗽、喘息以及气促症症状。本次研究中采取穴位贴敷,以桂枝麻黄发汗散寒,利水消肿。干姜温肺化饮,回阳通脉,戒子芥子散淤通络,化痰利气。半夏和胃止呕,白芍镇静解痉,诸药以姜汁调和,共奏化痰清利、平喘止咳以及宣肺泄邪之效。贴于肺腧、膻中、定喘等穴位自伤,以血气运输至体内,改善血液循环,气道清热肃肺,化痰定喘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肺功能、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证实了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支气管炎哮喘住院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妈妈住院了
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