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癌癌痛的疗效观察与体会

2021-03-28 12:33巩金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6期
关键词:气滞癌痛血瘀

巩金艳

(曲周县中医院,河北 曲周)

0 引言

在临床治疗中,癌症患者的疼痛问题一直是临床医学中一件十分严重的问题,在绝大部分经过根治后的癌症患者中,通常都出现过严重的疼痛现象,并且一部分患者因接受不了疼痛,从而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1-2]。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剧烈的疼痛会导致患者食欲减退、失眠以及情绪低落等现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当前临床中,对癌痛患者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进行治疗,但疗效不太理想,虽然临床中推荐采用西药三阶梯止痛法进行治疗,但是吗啡等药物的使用会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而加大剂量,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3-4]。为了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疼痛,本次研究针对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对肝癌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收治的100 例肝癌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0 例,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年龄46~83 岁,平均(68.52±3.18)岁,TNM 分期:Ⅱ期36 例、Ⅲ期14 例,疼痛程度:轻度21 例、中度18 例、重度11 例,肝癌类型:肝细胞型38 例、胆管细胞型12 例;对照组患者50 例,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龄45~84岁,平均(68.29±3.35)岁,TNM 分期:Ⅱ期34 例、Ⅲ期16例,疼痛程度:轻度22 例、中度16 例、重度12 例,肝癌类型:肝细胞型36 例、胆管细胞型14 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肝癌以及中医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临床分期为Ⅱ期、Ⅲ期患者;生存期预计>6 个月者。

排除标准:继发性肝癌患者;病灶范围占肝脏面积>70%患者;合并心血管、肺、肾等疾病患者。

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慎重研究,最终对本次研究表示同意。同时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进行充分了解,并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采用三阶梯镇痛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包括对患者行吗啡缓释片(规格:10 mg×10 片,剂型:片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30001,生产厂家: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治疗,每次10 mg,每12 小时1 次,对于用药24 h 仍不能止痛的患者增加剂量50%。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行入院健康知识宣教、用药护理以及饮食干预等。

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行中药穴位贴敷。取患者日月穴(右侧)、期门穴(右侧)、神阙穴等三穴,采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清洗。采用虎杖12 g、姜黄15 g、川芎9 g、乳香9 g 将其混合打成粉末状,随后采用石蜡油将其按照1∶1 的比例调制成糊状,将其制作为2 cm×2 cm 大小的敷贴,并贴敷于上述穴位,并行胶带固定,每日3 次,每次4~6 h。贴敷护理:在对患者行护理时,需要对患者过敏史进行详细询问,若患者为女性,则需要询问患者是否处于经期、年龄、心理、疼痛耐受力以及皮肤状况等,同时对行中药穴位贴敷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说明,从而增加患者的配合度。在患者贴敷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贴敷部位皮肤进行密切观察,若患者出现不适则需要即刻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对比。完全缓解:患者疼痛消除;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显著改善,VAS 评分改善>75%;中度缓解:患者疼痛有所减轻,VAS 评分改善>50%;轻度缓解:患者VAS 评分改善>25%;无缓解:患者VAS 评分改善<25%。

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估法(VAS)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得分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高。

气滞血瘀证评分对比。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气滞血瘀证进行评分。包括肋痛、胸闷喜太息、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嗳气等。重度4 分、中度2分、轻度1 分、无症状0 分,得分越低代表患者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和χ2表示及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和t表示及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n(%)]

2.2 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s, 分)

表2 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s, 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7.43±2.37 2.42±1.32对照组 50 7.32±2.14 4.28±1.19 t 0.244 7.400 P 0.808 0.000

2.3 气滞血瘀证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气滞血瘀证评分对比(±s, 分)

表3 气滞血瘀证评分对比(±s, 分)

组别 嗳气 肋痛 胸闷喜太息 纳呆食少 神疲乏力观察组(n=50) 1.54±0.13 1.35±0.21 1.48±0.32 1.52±0.13 1.42±0.17对照组(n=50) 2.37±0.27 2.59±0.32 2.51±0.29 2.17±0.32 2.34±0.19 t 19.585 22.908 16.865 13.307 25.51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原发性肝癌在中医学中属于积聚、肝积等范畴,中医认为,原发性肝癌由诸多病因而成,其中气滞血瘀是最为常见的诱因[5-6]。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疏泄功能失调而至气机凝滞;肝主藏血,其功能阻碍而致血脉不畅,继而血脉外溢而成淤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亏,气滞血瘀而积成淤血,致使血脉不畅,不通则痛,日久成块。

有相关研究表明,肝癌患者其血液呈高粘滞状态,且血流动力学水平异常,因此,理气活血是对患者癌痛症状的主要治疗法则[7-8]。而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敷贴,其药物虎杖性味苦、微寒,其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经活络之功效对癌痛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姜黄味辛、苦,其破血行气、痛经止痛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疼痛;川芎味辛,具有行气开郁、活血化瘀之功效。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癌癌痛疗效观察与护理进行分析,并取得以下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我们认为,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对肝癌癌痛患者进行护理能显著提高对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疼痛评分,对患者症状评分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癌癌痛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4 体会

中药治疗在临床中具有西药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就本次对肝癌癌痛的患者行中药穴位贴敷进行治疗,并对患者进行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疼痛感,从而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因此,中医在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气滞癌痛血瘀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话说血瘀证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四川省40所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管理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