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1-03-28 12:33申艳林柯小云高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6期
关键词:循证住院家属

申艳林,柯小云,高丽

(鹰潭市人民医院 内一科,江西 鹰潭)

0 引言

AMI 并发心力衰竭是冠状动脉发生病变使动脉供血出现障碍,心脏输出血液达不到身体血液需求量,心脏出现严重缺血的情况,导致心脏功能无法正常工作[1-2]。心力衰竭是AMI 中常发生的一种并发症,此症状发病较急且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面对此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过于紧张的情绪,认为自己的疾病会对家庭造成负担,因而在治疗过程中配合程度不高,甚至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3-4]。临床研究表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减少患者不安的情绪,提高治疗的效果。本文就循证护理在AMI 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进行了以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0 月至2020 年4 月收治的80 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在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35~70 岁,平均(53.26±2.57)岁,病程2~19 d,平均(11.33±2.56)d;在对照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35~70 岁,平均(54.13±3.65)岁,病程2~20 d,平均(11.56±3.4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于我院行护理干预的AMI 并发心力衰竭患者;②患者符合AMI 并发心力衰竭判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脏器器官疾病患者;②患有精神疾病或者配合度低的患者。

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慎重研究决定并予以批准,并对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进行充分说明,并使其充分了解后,患者及家属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参与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进行观察,叮嘱患者按正确的服药方式和剂量进行服药,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其中包括:①成立护理小组:由院内专业的医护人员成立护理小组,选出小组组长,由组长安排护理工作,对病情较严重患者实行一人一护24 h 监护模式,对病情稍轻患者实行四人一护24 h 监护模式,对患者病情进行实时监督,总结出其患病期间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小组交流或翻阅资料等方式,循证找出解决的方法。②病情护理:根据循证护理方法,通过掌握患者的病情,制定出对患者有效的护理方案;通过与患者沟通,细致地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病因、护理时应如何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及住院期间应该注意的事项等,让患者明白应如何在护理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告知家属要按照严格的要求为患者准备饮食,尽量选择清淡且维生素高的饮食,并且监督患者在护理期间要忌烟、忌酒,避免不良习惯影响病情恢复效果。③体位护理:患者常常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医护人员要协助家属使患者行半卧位,检查呼吸道是否有分泌物堵塞的情况,及时进行清理;若患者依然存在呼吸不通畅情况,及时给予患者吸氧;当患者长时间卧床时,可能会出现褥疮、压力性损伤等情况,医护人员要按时协助家属对患者进行翻身,避免此种情况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④心理护理:患者面对疾病时,常常会因为害怕而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医护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根据循证护理原则,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并通过尽量满足其需求,使患者的情绪保持稳定状态,暗示患者保持平常心对疾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若患者出现疼痛情况引起的焦躁情绪,请家属协助将患者的注意力进行转移,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⑤康复护理:当患者病情好转后,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首先借助床上吊环进行上肢运动训练,协助患者下床行走,站立;15 min/次,1~2 次/d,训练的强度和训练时间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减,训练后及时进行按摩,促进患者体内血液循环。⑥出院护理: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预防知识讲解,并且给予健康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避免过度用力劳动,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来院进行身体检查。

1.3 效果判定

①对比两组症状恢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②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BNP 水平。③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包括心包炎、心律失常、栓塞。④使用自制护理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和χ2表示及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和t表示及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症状恢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观察组症状恢复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症状恢复及总住院时间对比(±s, d)

表1 症状恢复及总住院时间对比(±s, d)

组别 n 恢复时间 总住院时间观察组 40 6.59±1.45 10.23±1.35对照组 40 9.77±1.32 14.65±1.86 t 10.257 12.163 P 0.000 0.000

2.2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BNP 水平

观察组BN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BNP 水平对比(±s, pg/mL)

表2 护理前后BNP 水平对比(±s, pg/mL)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0 355.12±65.23 165.85±63.12对照组 40 356.23±66.01 249.32±63.25 t 0.076 5.908 P 0.940 0.000

2.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导致AMI 发病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地增加;AMI 并发心力衰竭会因患者的紧张感而造成心脏负荷较大,若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等病症,会更加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情绪,导致更多的并发症发生,造成生命威胁。临床治疗中常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有一定的效果,但大多数患者因不了解疾病知识,会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出现治疗效果欠佳情况[5]。因此临床治疗中不仅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观察,同时还应密切的关注患者的情绪波动情况,采取正确的方法稳定患者的情绪。

表3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表4 护理满意度对比[n(%)]

根据何艳梅等[6]研究表明,循证护理是优于常规护理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改善了常规护理中的盲目性,在护理中能够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对病情进行全方位掌握,再运用循证护理知识,找出病因并制定有效的解决办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与本文结论一致。因此我们认为,循证护理的优势能够完全地体现在护理中,让患者在治疗时保持平常心,树立信心战胜病魔。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症状恢复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循证护理有效缩短了患者病症恢复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观察组BN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循证护理减少了患者出现心衰的可能性;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循证护理降低了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减少了并发症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循证护理使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让护理人员的工作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强烈认同。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AMI 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较好,通过抑制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拥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治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循证住院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妈妈住院了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