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化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2021-03-28 12:33秦志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6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护理人员

秦志华

(宁城县中医蒙医医院 脑病二科,内蒙古 宁城)

0 引言

脑梗死在临床中属于多种因素中造成的脑局部缺血而引发的供血障碍,并导致脑组织供氧不足而出现脑组织软化、坏死的心脑血管疾病,该病具有发病急、病程长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临床研究指出,该病与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1-2]。根据相关报道指出,对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行优质护理能提高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加快患者康复,本次研究针对脑梗死患者行细节化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收治的130 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区别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5 例,男性38 例,女性27 例,年龄42~75 岁,平均(62.63±3.18)岁;对照组65 例,男性35 例,女性30 例,年龄41~76 岁,平均(62.71±3.24)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CT 等方式确诊为脑梗死患者。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恶性肿瘤患者。

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慎重研究,最终对本次研究表示同意。同时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进行充分了解,并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卧床休养、对症治疗、健康知识宣教以及鼓励患者尽早进行锻炼等。

观察组患者行细节化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基础护理:①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严格控制室内温度,并确保病房内空气流通。②指导患者日常起床、进餐、穿衣等。③护理人员早晚对患者行口腔卫生护理。④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叩背,或为患者更换气垫床,降低患者压疮的发生。

(2)心理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中,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对治疗效果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进行沟通与开导,帮助患者稳定自身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在日常查房过程中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对患者的诉求尽量进行满足,并积极的引导患者心态,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为患者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恐惧,增强患者的信心。

(3)饮食干预:在对患者日常护理时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干预,患者的日常饮食应当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等原则,提高对维生素丰富食物的摄入,尽量避免食用富含动物油脂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与水果,少量多餐,戒烟戒酒。

(4)康复护理:为了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应当尽早对患者行康复训练护理。包括日常肢体功能锻炼、ADL 训练以及认知功能训练等。训练进度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并按照个性化原则对患者行针对性训练。患者行肢体训练,包括对患者行肢体摆放、被动运动以及主动运动等方面,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患者进行坐起训练、平衡训练以及行走训练等,行走训练包括患者日常上下楼梯训练。患者ADL 训练为对患者的日常动作训练,包括对患者进行日常进餐训练、个人卫生、更换衣物、梳洗沐浴、移动物体等项目。患者认知训练包括对患者进行拍打、冰块刺激、按摩以及毛刷刺激等方式对患者皮肤进行感官刺激。此外,还需要鼓励患者进行日常朗读、拼图、搭积木以及绘画等多种方面的练习。以上方式每日对患者进行训练1 次,每次约45 min。此外,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患者家属进行跟随陪同,并对训练模式进行学习掌握,以便患者家属对其日常巩固训练进行督促学习。

(5)并发症护理:脑梗死患者通常都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现象,为了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采用积极的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对患者膀胱进行冲洗,确保尿管周围皮肤干燥,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与排痰,并加强对患者口腔护理[3-4]。

(6)出院指导:患者完成治疗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出院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并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从而提高患者居家护理的效果,同时与患者约定回院复查的时间,并加强对患者康复训练,从而加强对患者的恢复效果。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各项机体指标对比。包括偏瘫肢体恢复、吞咽功能恢复、带入压疮愈合等。

两组患者对比护理效果。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日常生活可自理;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活可适当自理;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并未改善,生活不能自理。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得分越高代表缺损越严重。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比。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和χ2表示及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和t表示及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机体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机体指标对比[n(%)]

2.2 两组患者对比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评分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对比护理效果[n(%)]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s, 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s, 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65 28.34±3.11 11.53±2.14对照组 65 38.27±3.25 19.62±2.38 t 17.798 20.378 P 0.000 0.000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突发性疾病,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差异较大,在通常情况下,脑梗死的症状表现较为轻微,极易导致患者忽略。该病具有发病急的特点,常于患者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病,发病时患者会出现头痛、晕眩、耳鸣以及半身不遂等情况发生,同时还会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等[5-6]。该病在临床中被认为是由于患者脑部供血发生障碍,从而导致患者脑部出现缺氧、缺血所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以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与威胁[7-8]。

本次研究中针对脑梗死患者行细化优质护理,显著提高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减少了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显著改善了患者各项机体指标,从而显著提高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细化优质护理在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护理人员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