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慢性颈痛的中医治疗※

2021-03-28 13:05翁澳州陈一迪胡浩冉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22期
关键词:颈痛熏蒸颈椎病

翁澳州,陈一迪,胡浩冉,姚 斐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颈痛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其发病性质,大致分为特异性颈痛和非特异性颈痛。特异性颈痛主要由退行性病变引起;慢性非特异性颈痛也称为机械性颈痛,是指原因不明或病理的颈部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1]。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是一种肌肉骨骼疾病,排除外伤、炎症、肿瘤等,主要由于颈部长时间保持姿势不变、过度拉伸、颈肌负荷过重,表现为颈部、枕部、肩胛区域的疼痛、僵硬,伴有颈椎1个或多个方向活动受限[2]。近年来,中医在治疗慢性颈痛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西医认识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与我国颈椎病分型中的“颈型”一致[3-4],其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明确。研究显示,颈肌在颈椎运动中维持80%峰力矩[5],当颈部肌肉长时间低负荷收缩后,造成颈部肌肉乳酸堆积和血流受阻等现象,引起颈部浅深肌群,特别是小肌群更易出现疲劳和肌力下降的情况,产生异常运动模式,致使颈椎静动力失衡,这也是慢性颈痛产生的主要原因[6-8]。

1.2 中医认识

(1)外邪致病 颈痛所感外邪以风、寒、湿为主。颈项部感受风寒湿邪,太阳经输不利,营卫失和,可致颈项强痛;督脉经气不利,可致颈背挛急,疼痛加剧,头颈转动受限[9]。

(2)体虚致病 颈痛的发病是在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感受外邪而致。另外,肾气亏虚、肾精不足也是慢性颈痛的重要致病因素。

(3)久劳外伤 久坐学习和工作可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也是发生颈痛的重要因素。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指出:“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夹背行,皆因劳得之。”«理伤续断秘方»亦有“劳伤筋骨,最易疼痛”的论述。

综上所述,外邪侵袭、久劳、外伤是颈痛发病的外因,而正气亏虚是颈痛发生的内因,故慢性颈痛的病机是本虚标实,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骨体失养为本,以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气血瘀滞为标[9]。

2 药物疗法

2.2 中药外用

(1)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是治疗慢性颈痛的常用方法,多使用生川乌、生半夏、生草乌、川芎、生芥子、当归、红花、苏木、乳香、没药等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破瘀止痛功效的药物[14]。颈肩痛患者可选择风池、肩髃、曲池、颈夹脊、大椎等穴位贴敷[15]。陈巧风[16]采用穴位敷贴联合经穴推拿治疗颈椎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向德平[17]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发现穴位敷贴能够较好地改善慢性颈痛症状。通过敷贴用药,使药效通过局部皮肤向下扩散至患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的作用,且避免药物口服刺激胃肠道,更易被患者接受。

(2)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是对中药液进行持续性加热,利用蒸汽熏蒸患者病变部位,以皮肤为给药途径,以蒸汽热力作为传导媒介,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8]。中药熏蒸方常用药物桑枝可散寒解表、温通经脉,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羌活散表寒、利关节,伸筋草舒筋活络[19]。廖叶清[20]采用丹参、红藤、羌活、桑枝、透骨草等中药熏蒸颈肩腰腿痛处,缓解疼痛效果较为理想。许帅[21]采用五加皮、桑枝、鸡血藤、当归、没药、乳香等中药熏蒸治疗寒湿型颈肩腰腿痛,具有温经通络、扶正祛邪的功效,可获得显著的疗效。中药熏蒸法中恒定的热强度有助于药物稳定吸收,安全性较高,可有效缓解疼痛。

(3)中药热湿敷 中药热湿敷是将加热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使药力和热力有机结合,皮肤腠理可有效吸收药效,提高药物利用率,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有舒缓效果。宁思涵[22]采用中药热敷法治疗颈椎病患者,可减轻患者局部疼痛。魏平[23]采用中药热敷联合常规推拿按摩治疗颈椎病患者,表明中药热敷可发挥解外邪、祛风寒、通络祛瘀之功。热湿敷疗法起效迅速,简单易行,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痉挛,对缓解颈痛、预防颈椎病有显著疗效。

3 非药物疗法

3.1 推拿疗法 研究表明,推拿治疗颈痛常以颈项、枕后、肩胛、横突后结节和胸椎夹脊等部位为主,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等为主,依据患者症状辨证治疗。推拿通过揉、拨、点、按、拿、等手法,可缓解颈肌痉挛及韧带的累积性劳损,达到舒筋活络的作用,还能放松肩颈部肌肉,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加快组织代谢[24]。推拿手法联合艾灸、针刺等疗法可有效放松颈部肌肉,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不良症状[24]。陈丽贤等[25]通过对比分析颈痛患者推拿前后肌电图,表明颈脊柱推拿可减轻肌肉抑制,提高颈部活动度及疼痛敏感性。

3.2 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操作简单,疗效确切。颈肩痛患者可选择风池、肩髃、曲池、合谷、阳溪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26],可松解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达到通经脉、调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临床上,针灸疗法常与其他中医疗法联用治疗颈痛。王英旭等[27]采用三元杯式药灸联合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患者,证实针灸结合药灸可提高临床疗效。宋海瑞等[28]通过比较针刺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炎症因子水平,发现针灸可有效抑制患者炎性反应,改善血液流动学。

3.3 其他疗法 除传统非药物治疗外,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和一些特殊训练也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物理治疗有热疗、电疗、拔罐、刮痧、磁疗等。热疗主要通过局部加热改善组织微循环,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周萍等[29]将针刺与热疗结合,证实体内加热方式可以直接作用于机体内部组织,取得较好的疗效。电疗能使组织微循环加快,达到松解软组织粘连、抑制神经末梢的功效[30]。研究证实,中频电疗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松解粘连[31]。刮痧、拔罐法可通过推进机体气血运行,具有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功效。叶毅君等[32]比较传统絮刺拔罐、滚针拔罐与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认为两种拔罐方法均具有缓解颈痛的功效,且疗效相当。陈海鹏等[33]研究证实,颈牵态下磁场电脉冲疗法治疗颈痛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运动疗法也是治疗慢性颈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赵玉果等[34]通过研究悬吊运动疗法对慢性颈痛患者的疗效,认为悬吊运动可有效缓解慢性颈痛,其效果优于单纯手法治疗。研究表明,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治疗慢性颈痛颇有疗效[35]。

4 讨论

文献研究显示,2004—2011年多对慢性颈痛的发病因素进行研究,2011—2016年主要从慢性颈痛的单一治疗方面进行研究,2016年至今多为联合方案治疗慢性颈痛的研究[36-39]。从慢性颈痛病因的探究到干预治疗,从单一治疗到联合治疗,从药物治疗再到物理理疗,研究者们一直在不断尝试、创新,以期为慢性颈痛的治疗提供临床借鉴。

中医认为慢性颈痛属“痹证”范畴,气滞血瘀于脉络,不通则痛,久之筋脉失养,不荣则痛。单纯中药治疗慢性颈痛疗程较长,推拿、针灸及其他非药物疗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且患者接受度较高,但目前中医干预类研究效果主要集中于近期的治疗效果,对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如相应病证的预防、复发及治疗后对患者心理或生活能力的影响等方面关注较少,因此中医治疗慢性颈痛效果的持续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颈痛熏蒸颈椎病
军事飞行人员颈痛的风险因素与康复研究进展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大学生低头族颈肩痛影响因素调查及原因分析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熏蒸治鼻炎
三向牵伸法治疗颈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