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的探讨

2021-03-28 15:57吴崔杰高鹏飞苏立军张明晓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1期
关键词:疫源陆生监测站

吴崔杰,高鹏飞,张 燕,苏立军,张明晓

(1.山东省莱西市自然资源局 266600;2.莱西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266600)

确诊为重大野生动物疫情后,事发地林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封锁隔离措施,防止无关人员和家禽家畜靠近,以控制疫情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向同级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事发地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报告特别严重、严重疫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

1 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体情况

据全国350 个国家级监测站、768 个省级监测站。 在今年的监测结果,共计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死亡2726 头(只),经当地动物卫生部门检测,均排除了禽流感。

自2007 年10 月1 日以来,我国大陆未发现野鸟感染禽流感疫情或携带禽流感病毒案例。 自2008 年1 月10 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多次大范围强雨雪天气, 西北和中东部地区出现低温严寒天气。 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不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还对我国野生动物,尤其是在中东部和西南部地区越冬的野鸟正常的取食活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冻饿致死甚至可能引发疫病的暴发。

1.1 因灾许多野生动物体质下降,存在继发野生动物疫病的可能

2005~2007 年青藏高原的候鸟禽流感疫情也是在早春时气温较低且有反复时开始发病。 5.12 汶川大地震后,野生动物大量死亡和生境改变,可能引发次生疫情。 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野生动物觅食、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直接冻死、饿死的野生动物数量应不在少数。 同时,由于缺少食物、野外生存环境恶劣,造成野生动物体能下降,抵抗力降低,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过后也易引发禽流感等疫病的暴发。

1.2 南亚、 东南亚毗邻国家持续发生H5N1 疫情的传入风险加大

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动物禽流感疫情仍呈高发态势,印度、孟加拉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动物禽流感疫情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日本、韩国禽流感疫情不断,边境合法、非法动物贸易和候鸟迁徙都可能引发邻国疫情向我国扩散。

1.3 候鸟迁徙存在着携带并传播禽流感的潜在风险

根据全国鸟类环志中心20 多年的环志研究结果, 每年春季,在我国青藏高原聚集繁殖的渔鸥、斑头雁、黑颈鹤等候鸟就是从印度、孟加拉国等地出发,翻越喜马拉雅山脉,迁徙到我国青藏高原甚至到蒙古国。

今春候鸟北迁时, 就极有可能通过这3 条候鸟迁徙通道将邻国的禽流感疫情传进我国,对我国的野生动物安全、迁徙沿线的公共卫生安全和家禽家畜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潜在风险巨大。

1.4 国内禽流感疫情及预测

近期,湘、桂、粤相继发生3 例人感染禽流感(20/30),藏、贵相继发生家禽禽流感疫情。 我国香港去年12 月份以来已发现6起1 只夜鹭、2 只小白鹭、1 只苍鹭、1 只鵟和1 只鹊鸲感染H5N1禽流感死亡。

三年多的实践证明,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在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禽畜养殖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和经济社会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今年尤其春、秋冬季是我国野鸟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病的高发期和危险期。

2 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

2.1 疫源和疫病种类多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仅脊椎动物就约有6400 多种,这些野生动物由于各自的生活习性不同,生存环境多样,所携带的病原体极其复杂,如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形成一个庞大的天然病原体库。

资料表明,许多畜禽和人类的疫病,如艾滋病、禽流感、新城疫、鼠疫、口蹄疫、狂犬病、尼帕病、猴天花病、西尼罗河热、登革热等都来源于野生动物, 或者其主要宿主和传播媒介就是野生动物。

2.2 由野生动物引发的人兽共患病危害大,对公共卫生的危害重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02 年底开始发生的SARS疫情冲击了全球32 个国家和地区,发病总数8422 例,死亡916人,全球因此损失了590 亿美元。

对饲养动物安全的危害。 英国在1922~1924 年大规模暴发了口蹄疫,共捕杀了27.3 万头家畜,其中,牛13.6 万头、羊7.6 万头、猪6.1 万头。

对野生动物的危害。 2005 年5~6 月,我国青海省青海湖发生候鸟死亡,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为H5N1 型禽流感病毒所致,造成斑头雁、棕头鸥、鱼鸥等6000 多只候鸟死亡。 这起疫情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正式记载候鸟因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而大批死亡。

2.3 野生动物疫病传播渠道广

疫病的传播方式主要分为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两种。 疫病在种内的传播方式主要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 水平传播主要通过种内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而实现。 垂直传播是通过繁殖,将疫病从上一代传染给下一代。

自然传播是人兽共患病的主要传播渠道, 风险最大的是通过野生动物远距离迁徙而实现疾病的大范围传播、暴发。 自然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如撕咬、捕食、饮水以及媒介昆虫的叮咬等实现。

人为传播是不可忽视的传播渠道, 即通过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活动, 如贸易、 交往和不安全的携带病料造成疫病的传播扩散。

2.4 自然疫源性疾病分布广泛,自然疫源地种类繁多

自然疫源性学说是由20 世纪30 年代后期, 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巴甫洛夫斯基提出。 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域称为自然疫源地。 据《我国重要自然疫源地与自然疫源性疾病》一书对我国主要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统计,22 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自然疫源地遍布全国各省(区、市)的多种生态类型之中。

2.5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相关工作基础差

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刚刚起步,基础薄弱,加之野生动物分布区大多处于偏远落后、人烟稀少地区,地方财力、物力有限。 因此,应对野生动物疫病的能力非常弱,具体表现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研究工作滞后;缺乏完善科学的监测预警体系和管理制度;基础条件差,投入和能力不足;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3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任务和职责

3.1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的现实意义

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可以确保野生动物种群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可以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3.2 当前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的主要工作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疫情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建立科技支撑体系;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本底调查;组织开展监测技术培训和宣传工作; 制定突发性重大野生动物疫情的应急预案;监测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主要职责。

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络体系是由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 省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省级监测管理机构)、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监测站组成。

各省级监测管理机构在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领导下,具体负责本辖区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各级监测站依托已有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站、鸟类环志站、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等单位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

四方面的信息: 一是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工作的合法性, 确定了其法律地位; 二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此款规定指派专人开展监测工作,明确了监测机构和人员的合法性;三是在赋予我们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和职责;四是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中能够确定林业部门承担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工作, 是对我们前一阶段监测工作的充分肯定。

国家林业局主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监测总站具体负责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省级及以下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辖区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 成立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

监测人员的职责和管理。 各监测站的监测人员按其职责和隶属关系分为专职监测员和兼职监测员。 兼职监测员的职责是在日常监测工作中,发现、报告野生动物异常情况,做好现场的隔离并配合专职监测员开展监测、应急处置等工作。

专职监测员为监测站工作人员, 应具备中专以上学历或有三年以上林业工作经历,并经过省级以上岗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兼职监测员为监测站聘请的林业系统内职工或当地群众。应经过监测站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为了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各级监测站应积极争取编办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国家级监测站需配备专职监测员至少3 人以上。 省级监测站需配备专职监测员至少2 人以上。

各省级监测管理机构要建立监测人员登记管理制度。 各级监测站点的监测人员要保持相对的稳定, 人员变更需报上级监测管理机构备案。 监测站建设和管理包括了监测站点布设、仪器设备配备和监测资金管理等内容。 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应坚持“加强领导、合理布设、突出重点、一站多能、科学监测、专群结合”的方针。 各监测实施单位原则上必须是现有林业系统中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行政管理机构, 并尽可能将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鸟类环志、检测鉴定、生态观测、宣传教育等功能与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整合一体,实现一站多能, 促使其在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中发挥最大效能。

猜你喜欢
疫源陆生监测站
试论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北京市监测站布局差异分析
对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系统开展数据化运维的探讨
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棕熊
民进党政策不友善陆生不选台湾不足为奇
甘肃南部陆生野生动物危害及其应对措施
与酷暑奋战的环保英雄——宜兴市环境监测站现场采样组的一天
环境监测站计量认证现场评审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人大委员提议: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检测和救护体系建设
1958-2013年我国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