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承钰:24岁的航天发射场女指挥

2021-03-28 02:38一润
妇女生活 2021年3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大学指挥员发射场

一润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火箭托举着嫦娥五号探测器一飞冲天,举国沸腾。在发射现场,有一个“95后”小姑娘显得特别抢眼,尽管年纪轻轻,却被同事们亲切地唤作“大姐”——

在外界的质疑和反对声中,成绩优异的她依然报考了国防科技大学

1996年,周承钰出生于贵阳花溪,是一名土家族小姑娘。2008年,周承钰进入贵阳市清华中学初中精品班学习。班主任江莉说:“周承钰性格开朗,思维很活跃,成绩虽然不算拔尖,但各科很稳定,而且身体素质很不错,我经常看到她在操场上跑步。”印象中,她看起来蛮迷你,却有很大的能量。记得有一次校运会入场式,列队时喊口号的班长临时有事请假,周承钰紧急接受任务,不但没有怯场,反而吼出了洪亮的声音,带着全班顺利走完入场式。那一次,他们班获得了初中部第一名。当然,周承钰还是一个率真的女孩,偶尔也会犯一些小错误。“我批评学生时,别的女孩总会为自己找理由开脱,可周承钰不会,她能欣然接受并改正。”江莉对周承钰赞许有加。

周承钰高中就读于清华中学理科实验班。物理老师赵雯是她的班主任。赵雯说,她对周承钰印象最深的是她那甜甜的微笑。看到同学们赢得校运会的比赛她会笑,做对一道有难度的数学题她会笑,一次实验成功她更会笑……笑便是她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周承钰个子看起来小小的,娃娃脸也很秀气,“可她做事特别有毅力,一旦认定了就会坚持到底”。学习上,她非常善于总结,也很自律,物理化学都很不错,对各种实验尤其感兴趣。赵雯回忆说,周承钰除了爱学习、爱运动,还有一个与大多数女生不同的特点——喜欢做物理实验,一有空就往实验室跑。她说她心中有一个科研梦,高中三年,她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

2014年高考,周承钰成绩优异,原本可以冲击清华大学,她却报考了国防科技大学飞行器系统与工程专业。国防科技大学向来以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著称,没有其他大学那么自由,学生除了学习任务每天还需要进行出操、体能训练等,因此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在大多数人眼中,国防科技大学不是一个女生的最佳选择。当年周承钰的决定也遭到反对和质疑:“你去那里未来就业不好呀,工作环境也不好,根本不是女孩子待的地方!而且你和男生相比也没有优势,熬不出头的。”更有朋友劝她:“哎呀,国防科技大学艰苦得很,听说每天要跑5公里,你吃得消吗?”可周承钰对自己的选择非常自豪,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父母也坚定地支持她,父亲说:“女儿喜欢航天科研,这是咱土家族的骄傲。至于大学里的体能训练,凭女儿的承受能力,肯定没问题。”

“大姐”其实并不大,那时候她只有22岁,个头也只有1.58米。然而,能当“大姐”,绝不仅仅是一句玩笑话,因为“大姐”能吃苦,是个硬角儿

2018年周承钰大学毕业,怀着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憧憬,来到梦想中的航天一线——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刚来的时候,我不会调度,不懂阀门原理,不会操作也不敢操作,不知道自己能干啥,非常迷茫。岗位的师傅带着我,一有机会就教我,让我大胆尝试大胆操作,逼着我成长。”

起初,同事们看周承钰娇小可爱,经常护着她。直到有一天,在一次3公里跑测试中,周承钰以极强的耐力和极快的速度超过了一多半男同志,众人才对她刮目相看。而在工作中,她更是以能啃硬骨头著称。有人说,周承钰的出现,完全颠覆了大家对女孩子柔弱、刻板等固有的印象。自从周承钰一次开玩笑让一个年纪相当的同事叫她姐姐,其他人就都开始叫她“大姐”。后来,她“大姐”的名声不胫而走。“大姐”其实并不大,那时候她只有22岁,个头也只有1.58米,在一个将近80人的队伍里,是最小的几个人之一。然而,能当“大姐”,绝不仅仅是一句玩笑话,在高精尖的航天人群体里,“大姐”周承钰能吃苦,是个硬角儿。

在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测试任务中,周承钰被定岗在位于脐带塔15层的二级连接器配气台。而通往15层的路,是倾角接近90°的180多级钢铁台阶,很多地方根本无法直立行走,必须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堪比“天梯”。正常人单单上去一次都会累得大汗淋漓,可周承钰有时候一天得来回四趟。师傅张维星劝她:“小周,歇一下吧!”周承钰用手捋捋被汗水粘在额头的刘海说:“没事,我要多练练。”她这种不怕吃苦的劲头,令男同事们都佩服不已。而15层的工作环境,更是让所有人都胆战——不足8平方米的测试间里,设置了两个配气台、4个转接盒以及上百根电缆和供气管路。工作期间,测试间里只能容纳3个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而且充满了高压气体流动的嘈杂声,还没有空调。

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让不少男性都望而却步,而周承钰在这里整整干了60天,从来没有一句抱怨,硬是把二级连接器配气台这个艰苦的边远岗位打造成了“先锋岗”,顺利完成了长征五号火箭的复飞任务。此役之后,周承钰能啃硬骨头的名声更加响亮,“大姐”的名号也在单位里被广泛传开。

而工作之余,周承钰就是一个普通的爱玩的“95后”小女生,喜欢逛街、吃零食,和同事关系都不错。可一旦干起活来,她就表现得异常坚韧,敢于大胆尝试,勇于突破自我。一位领导夸赞她:“周承钰业务素质过硬,‘大姐之称当之无愧!”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动力系统的队伍里,周承钰是换岗最为频繁的一个人。过去两年,她一共参加了5次测发任务,由于工作需要,她在每次任务中的定岗都不一样:一級连接器配气台、二级连接器配气台、后端工作站、连接器指挥等。每一次换岗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不同岗位对人员的知识能力要求差别巨大,这对一个测发经验并不算太多的小女生而言,充满挑战。然而,周承钰每次都能出色完成任务。一次,由于劳累过度,她晕倒在工作台上,被同事们七手八脚地扶进休息室,缓了好一阵才清醒过来。

苦心人,天不负。2020年10月,周承钰接到命令,成为整个文昌航天发射场的第一位女指挥。

嫦娥五号发射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杨孟飞院士夸奖:“周承钰负责的火箭连接器系统,起着关键性作用。她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指挥员能行,‘90后能行!”

换岗难,换岗做指挥员更难,而周承钰刚做指挥员,第一个任务就遇到了“国字号”的嫦娥五号,更是难上加难。周承钰担任指挥的连接器系统,是发射场两大系统——动力系统和加注系统的纽带和命门,非常关键。发射场箭体动力室工程师张维星说,连接器系统具有工作原理复杂、设备分布广、协调接口多等特点,而且中国大型低温连接器正在技术积累阶段,经常发生各种问题,一不小心就会踩到“雷”。作为指挥员,周承钰承受的压力非常大,她当时心里也没有底,忐忑不安地问领导:“让我当指挥,能行吗?”领导鼓励她:“小周,你行的,大胆干!”周承钰暗暗咬咬牙,发誓一定要干好。

做指挥员实属不易,这一点,周承钰在刚接手这份差事时就深切地感受到了。系统内共有30多个操作手,周承钰是团队里唯一的女性。在任务开始时的液氮调试阶段,周承钰每天在发射塔上下奔走,协调各种工作,几天下来,她双脚红肿,嗓子也哑了。但歇了一宿后,她继续带着一帮大老爷们儿在塔上做测试。在空调脱落测试过程中,由于管路太重,周承钰看操作手干着吃力,就直接上手帮忙搬运几十斤的管路……正是在周承钰的高效组织指挥下,连接器系统适应了本次任务以来的多次计划调整,圆满完成了各项测试任务。女汉子般的“大姐”,再一次把现场所有人给征服了。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升空,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这一高光时刻吸引了全球的关注,而嫦娥五号任务连接器系统指挥员周承钰,也成为整个发射现场的焦点。男同胞们把她抬起来抛向空中,欢呼声响彻云霄。师傅张维星竖起大拇指,兴奋地说:“周承钰厉害,真棒!”嫦娥五号发射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杨孟飞院士也夸奖她:“周承钰负责的火箭连接器系统,起着关键性作用。她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指挥员能行,‘90后能行!”听到孟总的表扬,周承钰虽然脸红了,但豪迈地说:“刚迈入2020年的时候,我基本上还算是一个小白操作手,没想到在2020年结束的时候,我已经成了一名光荣的指挥员。”

2020年11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发文:24岁的土家族姑娘周承钰,在嫦娥五号发射任务中担任火箭连接器系统的指挥员,这是中国骄傲!好多人开玩笑反省自己:“此生与她相比,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很快,周承钰火了。上了微博热搜后,她特别惊讶。不少媒体试图采访周承钰,都被她婉拒。她说,自己能上热搜,被这么多人关注,还是挺开心的,但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航天工作者,和她一樣的人还有很多,每一个人都比她更值得关注。此外,她还说她要更加努力,不想因为突然成为“网红”而影响本职工作。

2021年1月6日,央视晚间新闻再次播出贵州“火箭少女”周承钰的事迹。周承钰的父母从电视上看到女儿,都笑得合不拢嘴。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大学指挥员发射场
森林火灾灭火指挥员研判火场制定决策的思考
国防科技大学:天河北斗,铁马金戈
国防科技大学:天河北斗,铁马金戈
小伙500天减肥128斤被大学录取
俄东方航天发射场贪腐案令普京震怒
贵州: 干好“指挥员” 做优“作战员”
湖南新增七名院士
指挥员
世界上哪些国家有航天发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