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鑫:让世界因为你而不一样

2021-03-28 11:37郭晨琳孙玮
中国共青团 2021年3期
关键词:青岛志愿者青春

郭晨琳 孙玮

这个叫王作鑫的男孩站在你面前,实在、淳朴还有一些腼腆,你不会想到他居然有这么多“头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卫国戍边铜质纪念章”获得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防某团“优秀士官”“守护抗疫平民英雄”“青岛市青年榜样”宣讲团成员,“红色合伙人”宣讲团成员……

危险在哪里,宝剑就亮在哪里

2020年5月5日早上,王作鑫穿上正装准备赶赴团青岛市委主办的“青春之岛 青年担当”青年榜样云宣讲大会。第一次參加这种“重量级”宣讲活动的王作鑫紧张又激动。临上台前他伸出两手理了理圆鼓鼓的寸头,又整了整前后衣襟,微笑着走上主席台,露出标志性的小虎牙,开始了他的发言。结合成长经历和工作实际,王作鑫分享了自己作为青年榜样,在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工作中敢于担当作为、青春建功的生动实践和感人事迹。

自从疫情暴发以来,王作鑫如新星冉冉升起,得到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他说:“我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一线劳动者的关怀、鼓励和尊重,我的干劲更大、信心更足了。”

有人曾问王作鑫:“幸福是什么?”他说:“幸福就是在不断奋斗中超越自我,让人生出彩。也许有人认为我在说大话,但这却是我内心的真实感受。”

王作鑫是普通工人的儿子,但是父母给了他最为富足的家庭教育,“父亲一直告诉我,这个世界变幻莫测,有时候甚至会给你重击,但是我们都要选择善良、坚持善良,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你而有那么一点点的不一样。正是因为这个扎根心底的信念,让我勇往直前。”

一年前的那个寒冬,面对肆意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95后王作鑫选择褪去稚嫩,身披铠甲,所向披靡。他按照团青岛市委的部署与社区对接并加入了大港社区“锦色年华”志愿服务队伍,每晚9点都要到兴国路居委会“党员先锋岗”执行守护任务。王作鑫所在的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们常常听到他说的话是:“我年轻,我先上!”“我离家近,我先上!”“防疫如临战场,责任大如天,重担纵有千斤,我是共产党员,又是退伍军人,我不挑,谁挑?”自疫情暴发至今,王作鑫累计参与社区服务时长达400余小时。

无独有偶,今年春节岛城普降大雪,交通受阻。大雪就是命令,疫情就是集结号。公交人奔赴岗位,在冰天雪地清除道路积雪,确保运行线路畅通。在“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中,率先打头阵的就是王作鑫所参加的由党员、团员、退伍军人组成的“青春战团”。王作鑫用行动诠释了逆向而行的青春志愿者、奋力拼搏的公交人的光辉形象。

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第一道工序。疫情期间,每条线路,每个车厢,都是一道关口,一道防线。王作鑫所在的“青春战团”肩负两项重任,一是供好车,保运行;二是消毒杀菌,做好隔离防护。平时,王作鑫时刻待命,抢修车辆在岗,对每辆车进行消毒,从座椅、驾驶室,到车内扶手、地板。为此,王作鑫首创了“360度无死角消杀”操作法,严格执行,为广大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疫情期间,王作鑫的事迹登上了各大媒体。在新浪微博开展的公益评选活动中,王作鑫获得了“守护抗疫平民英雄”的荣誉,并获得一万元奖金。但王作鑫决定将这一万元捐出,用来抗击疫情。他说:我充其量只能算“平民”,更说不上“英雄”。2003年“非典”时期,我们都还是一群孩子,受到父母的呵护,受到志愿者的爱护,受到全社会的保护,而今天,我们理应站出来大声说:“请放心,有我们在!”

王作鑫的成长故事也引起了青岛文昌路小学的注意。辅导员找到他请他给孩子们分享自己的青春事迹,于是王作鑫先后分别通过线上交流和走进校园的形式,与祖国的花朵近距离沟通,答疑解惑,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孩子们树立正确且坚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青春在哪里,热血就洒在哪里

时光追溯到2019年,那一年,王作鑫正式结束了驻守边塞的戎马生涯;那一年,他5年中第4次看到父母双亲;那一年,他以党员的光荣身份就职车辆维修分公司舞阳路保修厂。“这是我人生中继入伍后,最重要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然而对于这个决定,很多人并不理解,因为退伍军人在自主择业时其实有很多种选择,他们说:“你辛苦了5年,为什么不到更轻松的岗位上呢?”王作鑫却是这么理解的:在青岛工贸职业学校我学习的就是汽车维修,战士的天职铸就了我刚毅的职业素养。一声“到”,一生到。使命必达早已成为了他的习惯,镌刻心中。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王作鑫有机会参观了彩云匠心工作室、矫立敏劳模工作室。“看到工匠大师的先进事迹,我羡慕不已。我不禁问自己,我要怎样做才能成为像他们那样的楷模?”面对工作的毫无头绪,很多老师傅对他说:“小伙子,慢慢来,着什么急,还没学会走路就想跑?干你该干的去!”王作鑫没去回应,只是默默地告诉自己:我不能慢慢来,慢慢来不是我的态度。我要快速学习岗位技能,找准自己前进的方向。

壮志未酬誓不休。王作鑫开始“发狠”学技术。已脱离维修岗位5年的王作鑫闹了很多笑话,但他不怕别人笑话。不会,他就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不懂测绘,他就缠着技术员就着图纸讲解;不会用工具,他就在一旁专心看别人怎么用……有时到了中午干不完活,打饭出来,王作鑫总是狼吞虎咽地几口吃完,然后急急地离开食堂。他蹲到地沟下,腮帮鼓鼓的,还在咀嚼没来得及咽下的午饭——这成为维修工打饭时的一道奇妙风景。

“现在只要我修的车,我一眼就能看出来。”王作鑫从他接手的第一辆车开始,就本着“不给下一个修理工找麻烦”的心态。一次看到一个修理工马马虎虎地赶着下班,把工具盘潦草一扔,王作鑫“嗖”地一声从车底钻出来,愣是把他给拽了回来:“你这么修车,考虑过司机师傅的安全吗?你考虑过下个班组的工作吗?”那人听了一怔,脸通红,不作声了。

寒冷在哪里,温情就延续到哪里

来到城运控股集团车辆维修分公司后,王作鑫立即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在一次党日活动中,王作鑫接过“维修公司青春战团”的一面战旗,上面印有“青岛公交青年志愿者”9个大字,这是集团党委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授予维修公司的。王作鑫當时就暗暗下了决心:退伍不褪色,要永葆青年党员的青春底色!

2020年10月,青岛疫情再次告急,在海伦路街道嘉定山居委会,我们再次看到了一个个熟悉的身影,那是来自车辆维修分公司的“螺丝钉”青年志愿团队。带队的王作鑫说:“在今年疫情暴发初期我们‘螺丝钉青年突击队就在社区进行志愿服务了,所以现在做起来也得心应手。”

一日从军,终身亮剑!“现在青岛情势危急,疫情之下,最大的力量莫过于我们素未谋面,但彼此关照、互相温暖。在社区,我和其他志愿者们一同经历、一同奋战、一同见证,深感荣幸!”曾经的“逆行者”,再次披上“战衣”,奔赴“疫”线。早上6点,来不及吃早点,王作鑫就坐上了开往该社区的早班车。作为增援力量,他们再次开始了“朝八晚五”的志愿工作,帮助登记住户核酸检测结果、检测出行居民体温以及宣传防疫知识。在社区的各个岗位上,都能看到“螺丝钉”团队的青春背影。

王作鑫说:“有的老人接到电话后误以为自己得了病症,情绪变得很急躁。还有很多租客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或者以为是诈骗电话,有些甚至要多次拨打电话,我就安慰住户们,跟他们一遍遍解释、说明情况,详细询问他们做核酸检测的信息。放下电话会觉得很有成就感,感觉给一方百姓送去了‘定心丸。”

我们很难相信,这个稚嫩的95后小伙子竟将这些困难看得云淡风轻。“他就是个抱怨‘绝缘体,你永远不会在他这里感受到负能量。”与王作鑫同行的志愿者们这样评价他。

亮剑,逆行只为凯旋。不忘初心,传递薪火。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讲过:“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

在王作鑫的身上,总有一种奋不顾身的力量,点燃青春热血,给青春留下最值得珍藏的记忆,在成长中坚定前行。

猜你喜欢
青岛志愿者青春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美丽的青岛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