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主体因素及其理论特质

2021-03-28 13:09缪昌武王世谊
党政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理政总书记特色

缪昌武 王世谊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红色家庭的底色、实践锤炼的底气和勤奋读书的底蕴所形成的优秀的主体素质,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坚定的信仰追求,深厚的为民情怀;强大的全局能力,辩证的战略思维;强烈的问题意识,顽强的意志品质;完整的体系架构,系统的理论创新;坚强的政治定力,高度的历史担当。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体因素;理论特质;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21)02-0042-09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的主体因素生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除了国际背景和国内条件的深刻影响以外,习近平总书记本人优秀的主体素质,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自身党性强,自然体会到全党抓党性教育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对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不移自然要求全党树立远大理想;习近平总书记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然要求全体党员为人民谋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杰出的主体素质是这一系列理论论述产生的基础性主体因素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一)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促成和激发习近平总书记人格魅力的形成

红色文化具有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红色家庭革命精神的传承对主体因素的形成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出生在一个红色革命家庭。他的父亲习仲勋曾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13岁就参加了革命,此后几十年转战南北,一心向党、矢志不渝。毛泽东称其为“能实事求是,是活的马克思主义者”。母亲齐心也是13岁参加革命,17岁入党。父亲习仲勋以革命家的风范将共产党人廉洁自律和中国人传统家教融为一体,严于律己,治家严谨,家风优良,堪称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典范。为了建设良好家风,习仲勋明确要求其家庭成员其身边工作人员以党的事业为重,严于律己,从严治家,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习近平的影响极其深远。1962年起,年幼的习近平由于受作为中共元老的父亲习仲勋冤案的牵连,遭到歧视。在“文革”中,他受过批斗,挨过饥饿,流浪过,甚至被关押过。1969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主动申请到陕北农村插队,来到了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由于窑洞里跳蚤特别多,他被咬得浑身都是水泡,只得在炕席下洒农药粉来灭蚤。那些年,习近平几乎没有歇过,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在乡亲们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长时间不换肩的习近平,是个“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干活不惜力”“有知识、点子多”的他,逐渐赢得乡亲们的信任,不但入团入党,还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1〕红色基因的传承、革命家庭的血脉流淌已成为思想主体的信念之源和信仰根基。

实践锤炼的底气铸就主体因素的非凡的意志品质。习近平总书记身上展现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笃定信仰、远见卓识和历史担当,与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受到环境的艰苦磨砺和他父亲的命运密切相关。“文革”期间,他的父亲受到冲击,他15岁到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是全国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中“老三届”年龄最小的,下乡插队的陕北也是极为艰苦的地方之一。一个在北京长大的高级干部子女,孤身插队陕北,并且不断适应当地的劳动和生活环境。陕西梁家河插队的艰苦磨砺和实践锻炼,恰恰是习近平总书记离开学校和小家,开始他走向社会,读懂人生、人民、社会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成为他最宝贵的一笔人生财富。在梁家河村,他不但入了党,还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他曾讲,在其一生中,对他成长发展最有影响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二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当时陕北黄土高原普通农民的生活和劳动环境,锤炼着青年习近平敦厚平实的优良品质和砥砺前行的崇高精神境界。

持续勤奋读书的底蕴所淬炼的思想使其为政得到历练。《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的一段“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采访讲述了“他那段时间‘痴迷在閱读和学习之中。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2〕他给自己提出一个要求,就是求知若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习近平给梁家河村老乡的印象之一是每时每刻不在提到“读书”二字,从国外名著,到中国古典诗词,从中外史书,到马克思经典著作,他饱读史书典籍。习近平总书记“读哲学书籍,主要还是读马列主义哲学。他下了很大功夫去阅读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的另一段“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的采访讲述了“在窑洞里的时候,近平就在炕桌上、炕沿上写字。天气暖和的时候,他就搬一块石头,坐在石头上,趴在磨盘上写”〔4〕。这些生动细致入微的记述,充分说明习近平走向社会后,自始至终把学习当成自身的生活态度、肩负的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

研读和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经历、从政履历,可看到:一是层级全,他几乎履任过从大队书记到党的总书记各个层级的领导岗位;二是地域广,他的履职脚步从西部到中部到东部,经历从农村到城市、从欠发达地方到经济发达地方。这样全面丰富的实践历练,使他有更多机会多层次接触群众,涵养出浓郁的为民情怀。脑中有思想,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的经历中完成了一次情感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养成了胸怀“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从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知青岁月中找到了答案,就是他坚韧不拔的政治追求和坚毅的忠诚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当年我离开梁家河的时候,我就有个想法,如果将来我有机会从政,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5〕

(二)以铁一般的信念诠释对党绝对忠诚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和忠诚是自为的、是主动的,源于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源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源于百年发展的理性思维和理论不断更新迭代的自觉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全党的核心是在红色基因传承中成长,在曲折困境中磨砺,在国内外复杂斗争中历练,在长期探索实践和丰富扎实的锻炼中一步步确立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6〕他从梁家河到中南海的全面历练中,恰是时间和空间交汇的实践锻炼,厚植了他治国理政理念的思想根基,展现出非同凡响的领袖风范。这种风范源自他的理想信念的无比坚定,这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提振、感召和鼓舞全党和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实现中国梦。

一种信仰薪火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入了党,并且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从此以后,他不论在任何工作岗位,都始终不渝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以及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心,并且作为一生追求的目标。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演讲时感言:“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7〕在浓郁革命氛围的熏陶下,他担任中国共产党党的总书记后,面对党员、干部信仰缺失、信念动摇等问题时,他指出:我们共产党员要铸牢坚定信仰的铜墙铁壁和炼就坚定信仰钢筋铁骨,不能得“软骨病”。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马克思主义闪烁着真理的光芒,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有认识、认知、相信的过程,最终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信仰应当从朴素的感情层面上升成为理性的自觉意识。他强调:“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9〕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怀使命忧患感、勇担强烈历史责任感,初心如磐、牢记使命勇担当,围绕着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之问,不断发展着他的治国理政思想理路,着力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中国共产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科学理论闪耀着的真理光芒更加璀璨,科学的政治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

(三)在担当崇高时代使命中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诗人艾青有一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0〕人民的土地,为这深沉的爱提供着最为丰厚的精神给养。人民情怀,只有植根于人民沃土才是真诚而醇厚的。习近平从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到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历经从基层到省直再到中央等各个层面的领导岗位,淳厚博大的人民情怀驻扎于心。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根植人民、情系群众,始终保持着那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初心,那份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那种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勇于担当干工作的恒心,那份整治“四风”,监督执纪问责抓常、抓长的韧性和耐心。正如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采访时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11〕

在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彰显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对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致力反腐的初心之源,应当从宁德说起,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开启从严治吏抓“关键少数”的尝试,针对一些干部以权谋私,多占公房、违纪违法占土地、占建材、占民力建私房,甚至滥用权力贪污腐败等问题,他把查处干部违法违纪占地建房问题作为惩治腐败的突破口,严肃查处400多名干部,展示出铁腕反腐的胆识和魄力。他告诫宁德地区的党员干部要做“廉吏”“勤官”“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当官不要想发财”“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习近平总书记忧民之所患,嫉民之所恶,解民之所难,查处了歪风邪气,顺应了民意,温暖了民心。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担任党的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中央八项规定,党的十九大之后又审议通过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坚持人民是“阅卷人”的立场本位,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要义和精髓。

在传承弘扬优良家风中升华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既源于长期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锻炼,又源于革命家庭良好家风家教的熏陶和濡染。父亲习仲勋心中也是自始至终装着人民,他在陕甘宁边区工作时说到:“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习仲勋在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典时曾动情地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母亲齐心曾专门开家庭会,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习近平工作的领域从事经商活动。父母铭记初心、一心为民,始终对党忠诚的革命精神,直接而又纯粹地传到了习近平身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就是让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不断增强继续前进的动力。2001年10月15日,习近平给他父亲书写了封饱含深情的拜寿信。习近平从学习做人、做事、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着追求、简朴生活等方面,褒赞父亲习仲勋的高尚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写道:“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12〕一字一句间,尽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做事做人和家风的垂范作用,对习近平总书记本人成长的深刻影响。从习仲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国情怀中,人们能够真切领悟到红色基因代代传,习近平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河北阜平和西柏坡、安徽金寨、山东沂蒙、福建古田、陕西延安和照金、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和于都、宁夏西吉、山西兴县、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江苏徐州……总书记多次地方考察都特地赶往革命老区,这是对老区人民深深的惦念,更是对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永恒不变的追寻与担当。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彰显人民情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一场人民战争。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层面做出整体研判,并亲自指挥,进行了超强部署。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赶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抗击疫情防控工作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卫生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的一句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话语暖人心扉、贴近民心,生动诠释了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的根本立场,生动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最终胜利,又一次彰显了党的卓越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再一次以事实提交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答卷”。“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理念表明,我们党始终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展现出“人民利益大于天”的境界、追求和情怀。从这里我们进一步读懂了什么是“初心使命”,从“初心”命题出发,以人民为中心,把握好发展新方位,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是终极评判的主体地位。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

光辉的著作记录伟大实践,真理的力量闪耀时代光芒。《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全方位系统地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立体化地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

(一)坚定的信仰追求,深厚的为民情怀

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的精神追求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他强调,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怀有共产主义理想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崇高的政治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人经受得起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秘诀所在。他指出,坚守中国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的重点任务,解决好此项重大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有了牢固的思想根基、强大的精神支柱和不竭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能经历重重曲折困难而又不断走向辉煌,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理性和追求。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反过来又指导人民群众开展实践的治国理政思想必将把坚定理想信念的党性教育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关键,作为党员干部加强党性教育和思想意识修养的必修课。

深厚的为民情怀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一个重要途径。毛泽东曾经讲过:“实践中是要出道理的”。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宗旨正形成于一步一回响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脚踏黄土的7年,对老百姓的生活境遇和意愿有了深刻体察,“懂得了什么叫实际,懂得了什么叫群眾”。胸怀亲民、忧民、爱民、敬民、为民、惠民之心,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显著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历年的新年贺词中,“人民”“改革”“发展”是反复出现的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更加集中和充分地阐释了党的人民立场,报告共3万多字,就有200多处强调“人民”。从“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到“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从“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到“把人民利益始终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从“人民群众反对、痛恨什么,我们党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到“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等等,可以说处处闪烁着“人民情怀”的光芒。在十九届一中全会结束后,他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又强调,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将人民群众置于心中最高位置,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是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理念,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在情感上的体现。

(二)强大的全局能力,辩证的战略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全局高度看待和研究问题、谋划治国理政的重要问题,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观点和解决时代难题的切实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方法论是一种实践基础上的战略辩证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治国理政思想着眼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在深入悟透科学理论基本原理、内涵实质,贯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基础上,将其辩证地运用于、贯穿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指导思想,从而推进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列重要论述的许多论断看似平常,但实际上立意深远,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发展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体系。其治国理政思想中内涵深刻而独到的战略辩证法思想,具备战略思维特色,体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三卷中,均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高度来指导治国理政的实践,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站位高、战略远、方位准。研读第三卷,就会发现许多卓越思想: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机遇与挑战、目标与手段等辩证关系,力图从政治、制度、改革、教育等方面寻求根本的对策,具有强烈的总体风格,是他从实际出发,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智慧结晶。

解决新时代中国发展面临的各类问题需要具备战略思维。邓小平晚年时仍以清晰的战略思维设计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他强调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13〕。研读和梳理习近平治国理政系列阐述中的一些极为重要的思想观点或重大论述、论断,我们不难发现处处闪耀着战略智慧。他的治国理政思想视野开阔、胸襟博大,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有预见而又善于领导,他批判错误思想深刻有力,阐述正确观点鞭辟入里,而且坚定不移,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在他的论著中阐述治国理政的理念,都是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他的理论概括,都是建立在对党和国家发展中重大问题长期考察的基础上阐述的。比如,收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论著,既有较长篇幅的以各种范畴、规律、规则出现的专论性的理论阐述,也有直接回答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思想指导和工作指导意见。但不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都是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过程紧密相联的,都是有的放矢的,都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指导性,即辩证的战略思维。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于治国理政思维之中,基于实践基础上的战略辩证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方法论。

(三)强烈的问题意识,顽强的意志品质

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从来不回避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有37处谈到“问题”一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带领全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治国理政要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强调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性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谋划,着力于推动解决中国在深化改革发展面临的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就是发现、筛选、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会向前推进一步。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而且要有勇气、责任和担当精神,考究的是共产党人顽强的意志品质。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雷霆万钧之力开展反腐败斗争。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着自我革命精神,勇于革除执政党自身的弊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政治建设放在了党的建设的首位。这一重要变化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政治建设的高度精准把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和新的管党治党的战略思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标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升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维护和发展全党的团结统一。持续不断从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一以贯之的。腐败是侵入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腐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和体系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实践新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故,强烈的问题担当意识,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理论特质。

(四)完整的体系架构,系统的理论创新

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正确认识这一论述的理论主题和精神实质的关键所在。从理论建设层面上讲,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具有全面、系统、严密的特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具有鲜明的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应当看到,阐述的思想观点几乎涉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方面,其理论构成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见解,许多论述独具创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分别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多维度论述,在宏大高远的层面上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的基本脉络。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并非一般地就事论事,他的思想观点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能够从事物整体视野来分析和把握个体,亦即能把个体、现象、过程置于更为宏大的背景层面之中,从而能更深刻地呈现反映个体现象和过程。其二,能够从事物、过程、要素的复杂关系中把握和抽象出它们的整体和全局,也就是从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形成对现实事物本质和内在实质的整体把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又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有着系统理论创新的突出而鲜明的特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时代方位推进理论创新。列宁曾指出:只有“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14〕。他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便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实行“新经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体现的创新性,表现在其各个思想观点自身包含着的科学的预见性,其中有许多关于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趋势的预测和谋划。例如,对重大时代问题之回答,形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指导思想。对社会发展矛盾问题之解答,指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了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方略。面对人民群众在需求上的新变化,答案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对世界发展之问题的回应,就是“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解决一切改革发展的问题关键在党,系统全面认清党的自身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安排专章内容部署新时代党的建设,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际的思想,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智慧和力量。

(五)坚强的政治定力,高度的历史担当

政治定力就是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消除各种困惑、排除各种干扰,坚定正确立场、坚持正确方向的能力。政治定力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要求,也是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的集中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方向,保持正确立场,能够经受住各种政治考验。以坚强的政治定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必须要对当前世情、国情和党情保持清醒的认识,面对世界百年之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要居安思危。只有保持清醒的认识才能对存在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决断、给出正确的决策。只有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增强居安思危的意识和高度警惕的思想,才有助于我们举好旗帜,在风浪考验面前保持政治定力,牢牢把握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历史担当是党员干部的一种态度、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行动。有职就有责,有责就要担当。政治担当体现在面对各类重大风险突发事件时,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做到政治合格,更要求政治素质、政治品格“双过硬”,要始终保持政治信仰不变色、政治立场不动摇、政治方向不偏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实践一再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向纵深推进,越需要坚持历史担当,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进取意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先之劳之、率先垂范,勇担重任回应人民期待。要用铁的肩膀负起该负的责任,做好该做的事情,切实把责任担起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理论,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科学体系,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方针、政策和意见的理论概括。

三、政治品格与理论特质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

作为思想的创立者,总希望自己的理论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认同和接受,并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产生影响,即思想的社会化。思想社会化与思想创立者的政治品格是紧密相联的,具有高尚品格的政治家所创立的思想才有可能真正社会化。毛泽东思想的社会化,与毛泽东胸怀远大、无私无畏、清正廉洁、心系民众的人格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邓小平理论的社会化,与他的人格、他的个性, 也有一种内在的关联。没有高尚品格的政治家,其思想尽管因其人格假象也能迷惑人于一时,或短时期内会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化,但不可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最终是难以社会化的。〔15〕因此,一个理论之所以被人信服,既主要因为其能够回答时代课题、指导高尚品格实践,也因为其创立者具有独特的政治品格赋予理论以强大思想魅力。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必须具有熟知国情、了解百姓,胸怀全局、把握实际的基本特质,以及顶层设计、系统思考、战略谋划、统筹兼顾的掌控能力。以实践为基础的战略辩证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方法论,这种思维模式正确处理了“治党”与“治国”的辩证关系,实现了战略谋划与基层探索的紧密结合,蕴含着实事求是的辩证思维,既注重思考谋划、部署整体与具体战略问题,又善于在处理各种矛盾关系的战略实践中运用辩证思维来考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品格与其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创立者的理论特质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具有独特的政治品格和思想魅力,他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鲜明的立场中展现了真挚的为民情怀;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独特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气质中展现中国精神;他有着深邃的世界眼光,在开放的胸怀中展现国际担当。他的这种独特的政治品格决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特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问题导向,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体现了坚定的信仰追求,深厚的为民情怀等理论特质,在创立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实现了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辩证统一。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回答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辩证统一的光辉典范,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达到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产生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也是通过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过程。这一思想处处闪耀着理性光辉和领袖人格光芒的科学理论,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和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DB/OL〕.http://www.gov.cn/ldhd/2012-12/25/content_2298338.htm

〔2〕〔3〕〔4〕〔5〕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145,44,155,232.

〔6〕 〔9〕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739,428.

〔7〕 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D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022/c1001-27727382.html.

〔8〕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D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9-03/01/c_1124182661.htm.

〔10〕 艾青.我爱这土地〔A〕.陆耀东,等.世界百首经典诗歌〔C〕.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49.

〔11〕 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DB/OL〕.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4-02/09/c_119248735.htm

〔12〕 学习他——世代相传好家风〔DB/OL〕.http:// news.12371.cn/2018/02/18/ARTI1518918869765378.shtml

〔1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8-299.

〔14〕 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43.

〔15〕 陈金龙.论思想的社会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责任编辑:郝儒杰】

猜你喜欢
理政总书记特色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灯塔颂歌
时局图
韩新政府成立百日:文在寅谈治国理政重要目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基于大国视角的中国治理问题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论略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