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如何适应宣传报道形式变化

2021-03-29 00:05孙海强
家园·电力与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宣传报道适应融媒体

孙海强

关键词:融媒体;适应;宣传报道

引言

新闻专题报道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同时也对新闻专题报道提出了全新要求。如果专题报道视角、题材、内容等存在明显缺陷,那么断然无法适应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为此,更有必要深入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题报道的创新策略,现作如下分析。

1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特征

(一)语言具有亲民性

融媒体新闻报道较好的亲民性,所报道的内容能够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贴近,也会在报道上更多地使用通俗易懂的大众性语言,因此新闻就更具亲切感,传播效果也会实现进一步提升。

(二)报道内容的生动性

通常人们对时政新闻的印象为生硬叙述模式,但融媒体能够实现有效将国家政策和群众自身利益相结合。如两会新闻针对房产税的一些报道上,新闻评论员会采用更为生动的模式,促进群众了解更多的内容,采取人物模拟的方式实现人物设置讲述,从而能够借助生动的模式来叙述本来单调的新闻内容。

(三)民众参与到新闻报道中

当前时代下任何人都能够生产并传播信息,而信息发布和参与的低门槛使得人们对参与政治讨论的热情提升。此外时政新闻的相关内容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针对与人们密切相关的新闻开展沟通。因此,促进时政新闻内容与群众生活更贴近能够实现新闻传播力度的提升。

2融媒体时代如何适应宣传报道形式变化

2.1打造融合产品,满足线上线下多类型用户终端需求

聚合型、新形式的融媒体产品集群,可以满足线上线下不同用户终端的需求,对于拓展重大主题宣传的用户面具有突出作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要想达到预期传播效果,就要针对当前互联网移动化、可视化、社交化的新特点,不断策划推出更多“科普化”“互動化”“年轻化”“资源整合化”和“短视频化”的融媒体产品。在这方面,每年的全国“两会”报道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如,人民日报客户端联合快手App于2019年推出的H5视频产品《喂,你好吗》,新闻网客户端和新华大数据于2020年推出的《睿思有画说》,人民日报于2021年推送的可视化新媒体产品《小红线,向上攀》、H5小游戏《中国拼字大赛》,都是推陈出新、创意十足的新媒体产品。当前形式下的重大主题报道,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力量,放手让融媒体内容担当主角和重要舆论引导手段。江苏省档案馆和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联合推出的江苏首部开放式大型全媒体档案———《战疫·苏史记》,用中国史学经典《史记》《汉书》的经典体例,以开放性和互动性的交互方式。打造了一款关于“战疫”的融媒体产品,不但记录英雄故事,也实时动员市民配合当下“战疫”需求,传播效果也是十分显著。

2.2善于捕捉新闻现场细节

相较于事后讲述和情景再现,观众更愿意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现场。好的现场报道不仅能给予观众内心震撼,而且也能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新闻现场大致分为三种情形。第一种是采访对象忘记摄像机的存在,展现出他原本生活的模样,比如吃饭时和家人们的闲聊,工作时和同事之间的交流,等等,这是最自然的情感流露。第二种是记者参与其中的现场,比如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时对发生事件的报道。第三种是记者“策划”的现场,这类新闻大部分都是事后报道,第一现场已经消失。没有当时的视频资料,却又想很好地展现现场时,就需要记者与采访对象沟通,看能否将现场重现。这种现场一直以来存有争议,因为无论模拟得多真实,这都不是原本的现场,而且或多或少采访对象会受到记者的影响。当然,如果记者策划的现场不是需要还原的现场,只是为了增添片子的生动感,比如让农民锄地时适当甩甩毛巾、发出几声哎呦哎呦的声音等,这就另当别论。这三种现场最能给予观众代入感的当属第一种。真实场景最能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让观众身临其境去思考。捕捉新闻现场细节非常考验记者的智力和体力,因为这种现场出现前可能没有任何的征兆,采访对象更不会在这时突然停住,告诉记者“我马上要真情实感开始流露了,请捕捉到这一画面”。齐鲁频道曾经报道过这样一条新闻,采访对象是一名医生,他正在跟记者讲述一名十几岁的患者感染上新冠肺炎后心理状态非常不好,这时医生突然哽咽住了,过了几秒,他压低声音说:“我想到了我的孩子,不好意思。”他对着镜头挥挥手,想要整理一下自己的情绪。这一镜头播出后,引发了观众的共鸣。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现场。不过试想,如果当时记者发现采访对象没有说话后直接终止拍摄,就会错失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记者捕捉新闻现场细节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细心,没有细致的观察,就不可能展现生动的现场。有些场面转瞬即逝,这就要求记者既对现场有整体和完整把握,又能做出重点捕捉对象的正确选择。当然,经验丰富的记者也可以预判好现场的出现时机。比如寻亲题材中,多年未见的亲人团聚,两人相见的这一刻一定很有冲击力。好人好事题材中,很难捕捉到第一现场。人得救后第一时间,感谢救命恩人,那一刻的表情和话语远比之后送锦旗再次感谢要生动得多。

2.3纵横捭阖新闻内容多元融合传播。央视专题

报道《央视新闻客户端:H&M抵制新疆棉花只会换来中国消费者“自卫”》引发网友热议,当然热搜超过半数与此事件有关。央视新闻客户端专题报道发出之后,澎湃新闻、腾讯新闻、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网易、中新经纬客户端、搜狐客户端纷纷转载和持续报道此次事件。专题报道后当日前排新媒体转发量空前之高,仅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量就达到68万次。

2.4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媒体归根结底是给社会中的群众提供新闻服务,所以新闻媒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需要不断的发挥出新闻媒体的正面的引导性作用,才能让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充分的发掘群众的力量,促进群众素质的提升,为社会发展做出必要的贡献。因此,媒体在宣传报道工作开展中,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将各级党组织发布的相关政策、方针真正的传播到群众中间,以更好的落实宣传和服务的工作,报道一些具备正能量的先进人物和事迹,也可以将一些我们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以及研究成果利用媒体扩大影响力和宣传的范围,让媒体发挥出引领社会舆论的优势。此外,媒体还应该从正面角度进行宣传,保证所有的新闻都是真实发生的事件,不存在捏造或者虚假宣传的情况,同时也会让群众深深的思考,改变群众的思想意识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增强了新闻专题报道的传播力,同时也对专题报道提出了全新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题报道势必需要更强的跨平台报道形式适应力,以及更广泛的多渠道报道内容覆盖面。建议创新过程中,纵向延伸新闻视角多维立体呈现,横向扩展新闻题材多面感染观众,纵横捭阖新闻内容多元融合传播。

参考文献

[1]吴晓宁,杨帆.集成时代网络专题文体的多媒体流变[J].传媒观察,2019(02):56-61.

[2]贾海丽,田少华,李建,等.守正创新云端出彩——长城新媒体集团全国两会报道强化融合传播[J].传媒,2020(14):29-31.

猜你喜欢
宣传报道适应融媒体
科技期刊转型期编辑的适应与发展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新闻与历史的互动
浅析如何提高企业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再接再厉给力老区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