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2021-03-29 01:29周颖芳林芷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软骨基质关节

潘 炳,周颖芳△,方 芳,林芷君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 510150; 2.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学院,广州 510405)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由于劳损、肥胖、创伤、过度运动、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遗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为主,同时伴有软骨下骨硬化增生的慢性骨关节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以及关节畸形。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OA总患病率约为15%,不同地区的患病率存在着明显差异[1]。

1 西医发病机制与治疗

1.1 发病因素

OA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病因病机复杂多样。研究发现,OA不但受年龄、性别、肥胖等个体因素影响,还与运动损伤、代谢、遗传、免疫等因素密切相关。

1.1.1 个体因素

(1)年龄:OA是最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病变,好发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老化,软骨细胞外基质成分以及软骨细胞信号传导发生改变,导致软骨基质发生水丢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产生增加,软骨细胞出现不可逆性的损伤,骨量丢失以及骨强度减弱,从而导致OA的发病率不断增加[2]。另外,伴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韧带松弛、肌肉无力萎缩和躯体感觉异常,导致关节不稳、软骨受力不平衡,也是促进OA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3]。

(2)性别:OA的发病还与性别有很大的关系。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尤其在50岁以后[4],雌激素是导致OA发病具有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雌激素减少,绝经后妇女的关节软骨分解明显增加,提示雌激素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性作用。且大量数据也证实,外源性雌激素对软骨和骨转换具有保护作用[5]。另外,由于疼痛反应和疼痛行为不同,以及一般健康状况的变化、肥胖、衰老、血管健康等因素的性别差异[6],也使女性更容易罹患更严重的OA。

(3)肥胖:肥胖是公认的OA危险因素,不仅增加机体的机械负重,导致关节软骨耗损的增加,还与代谢、炎症、免疫等因素相关。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可以促进关节滑膜增生、巨噬细胞活化、软骨分解代谢和髌下脂肪垫的纤维化,进而导致关节破坏的恶性循环[7]。在所有脂肪因子中,瘦素是目前研究最多也最为重要的因子之一。血清中瘦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呈明显正相关,并在晚期OA患者关节软骨与关节液中,瘦素的水平和活性明显增高[8]。研究发现,瘦素在OA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双重作用,既能通过促进软骨细胞产生IL-1β、MMP-9和MMP-13及OA的进展[9],又能使软骨细胞免受不良机械应力等有害刺激,延缓软骨细胞退化,进而抑制软骨细胞死亡[10]。

1.1.2 生物力学和运动损伤因素 运动损伤导致关节结构的异常,增加软骨丢失风险,可以直接导致OA的发生[11]。曾经有过关节损伤的患者,在老年时罹患OA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12]。局部负荷改变、关节力线异常以及生物力学的改变,是过度运动或者关节损伤引起OA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氧化氮(NO)可以诱导软骨细胞表型改变、凋亡,促进MMPs的产生,而关节损伤导致机械应力的改变,则会增加IL-1、IL-6、TNF-α等促炎因子的表达,诱导NO分泌以及蛋白多糖在游离软骨细胞的合成[13],从而促进OA的发展。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OA的发展可分为细胞外基质蛋白分解、软骨表面的纤维化和侵蚀、滑膜炎症形成三个阶段[14]。软骨基质主要由蛋白多糖和胶原组成,含水量大,能增加关节的荷载能力,关节软骨则能分散关节表面的压力。当OA形成时生物力学的改变,可以促进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软骨基质降解[15],协同软骨表面纤维化的形成,进一步加速关节软骨的退变。

1.1.3 免疫因素 (1)固有免疫: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免疫因素参与OA的发生发展,其中固有免疫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软骨细胞和滑膜细胞是参与固有免疫的主要成分[16]。在OA的发展过程中,关节软骨老化、锌转运蛋白表达增加[17],以及关节损伤等原因可以促使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软骨基质的降解。而软骨基质降解所产生的内源性分子则可以作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激活Toll样受体(TLRs),进而激活固有免疫系统[18]。关节滑膜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处于静止状态,但在OA形成后,DAMPs 可以直接激活巨噬细胞[19],且巨噬细胞的活化程度与OA的进展状态以及疼痛显著相关,这提示巨噬细胞相关滑膜炎是OA结构损伤和进展的驱动因素[20]。

(2)适应性免疫 OA患者关节液中,除了有大量巨噬细胞被激活外,同时存在着大量浸润的T细胞[21]。关节中Th1、Th17和Th22细胞之间比例的失衡,尤其是终末期OA,CD4+T细胞向活化的Th1细胞极化,诱导破骨细胞分化,从而促使软骨下骨吸收增加[22-23]。与正常人比较,OA患者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组成也有明显变化,CD4+T细胞和B细胞比率低于正常人,而CD8+T细胞则高于正常人[24]。由此可见,免疫功能紊乱与OA的发展关系密切,而且适应性免疫反应参与OA的病理过程,主要与软骨胶原和软骨蛋白多糖的免疫原性有关。研究发现,Ⅱ型和Ⅺ型胶原都有特定的抗原位点,关节软骨耗损导致这些特定的抗原表位暴露,能诱导关节炎的发生[25]。另外,软骨蛋白多糖的G1区也存在着特定的抗原表位,可以在OA患者中诱导特定的T细胞反应,促进软骨降解[26]。

1.1.4 炎症代谢因素 炎症通过促进关节中的分解代谢反应,参与OA的病理过程,并通过敏化患者的痛觉、介导疼痛的发生[27],在OA发病中发挥着核心作用。OA患者的关节组织、关节液和外周血中,IL-1β、IL-6、IL-8、IL-15、TNF-α等炎症因子明显增加[28],其中部分炎症因子是在关节组织损伤或软骨分解时产生的,可以改变软骨细胞的功能和分化。在这些典型的炎症因子中,最重要的是能抑制软骨基质基因表达,阻止软骨基质合成的IL-1β,不仅可以抑制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产生,而且能增加多种炎症介质如IL-6、IL-8的表达,促进软骨细胞产生活性氧(ROS)以及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从而导致软骨基质的降解,并在OA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9]。此外,炎症因子还可以刺激软骨细胞产生ROS和NO,对软骨细胞线粒体造成氧化损伤,进而通过线粒体依赖或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软骨细胞凋亡。如IL-1β和TNF-α可以通过诱导线粒体DNA损伤,降低能量产生和线粒体转录,干扰软骨细胞线粒体功能,从而诱导软骨细胞凋亡[30]。

1.2 西医治疗

OA的西医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部分,药物则主要分为缓解症状和改善病情两大类。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最常用的药物,能减少炎症因子产生,起到抗炎镇痛作用。不过,NSAIDs存在胃肠道、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及过敏等方面的副作用,甚至可能加重关节损伤,而且这类药物只起到对症治疗作用,并不能减缓病情进展。另一类具有明显抗炎、消肿、止痛作用,可以显著缓解OA临床症状的药物是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抑制异常组织增生,减少关节积液,从而达到很好的消肿止痛效果。然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骨质流失,加速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病变,致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并不作为常规治疗的选择。在关节腔注射药物中,透明质酸也很常用,能针对关节软骨进行治疗,减缓OA病情。透明质酸是关节液和软骨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恢复关节液的黏弹性,增强其润滑和减震缓冲作用,减轻关节摩擦,缓解疼痛,还可以预防软骨降解,降低炎症介质和MMPs的作用,在临床上有显著疗效。不过,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可能引起关节水肿、感染等短期或长期并发症,目前关于透明质酸的使用,仍存在很多疑问和争议[31]。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可以抑制蛋白酶以及降解酶的活性,同样能针对关节软骨进行治疗,也是常见的改善OA病情的药物。

晚期OA会出现严重的关节畸形,药物治疗已没有太大作用,只能选择手术治疗,最为常见的是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和关节置换术。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适用于轻中度OA,往往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而关节置换术则适用于重度OA患者,不仅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校正关节畸形,恢复关节功能,是所有OA患者的最后选择。手术治疗虽然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医疗费用高昂,且术后可能带来严重并发症,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

2 中医病因病机与治疗

根据OA的主要临床表现,OA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关于OA的记载,首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痹证篇》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中医古籍中没有骨性关节炎的病名,OA与中医古籍中所记载的膝痹、鹤膝风、老寒腿、白虎风、历节风、骨痨、缓疽等病证类似。

2.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OA的发生发展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内指正虚,外指邪实,正虚是导致OA发生的根本,邪实是促使OA发生发展的关键。《素问·逆调论篇》云:“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张氏医通》[32]中亦云:“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故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可见,肝肾亏虚在OA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肝为罢极之本在体合筋,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充足筋骨得养则关节运动灵活有力。反之,如果肝肾亏虚、精血不充则会导致筋膜失养而出现关节屈伸不能、肢体运动不便的表现。《灵枢·本脏》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素体气血亏虚,营卫不和,导致机体腠理不固,风寒湿乘虚而入,痹阻筋脉关节而发为痹证,是OA的另一个重要病机。如《景岳全书》中记载:“风痹之证,大抵因虚者多,因寒者多。惟气血不充,故风寒得以入之,惟阴邪留滞,故经脉为之不利。[33]”《太平圣惠方》中亦有记载:“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虚衰,腠理疏泄,风邪易袭,随其所感,而众痹生焉。[34]”因此,肝肾亏虚和气血不足是正虚导致OA的关键病机。

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和邪实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痹证的发生。外邪主要为风、寒、湿三气,此三气乘虚侵袭机体后留于肢节、肌肉和经络之间,以致气血运行失畅、筋脉不得濡养、关节失利而发为痹证。风、寒、湿三气之间的偏胜也导致痹证的不同临床分型。病久不愈导致久病入络,也可以诱发内邪的产生,进一步加剧病情的进展,其中2个最重要的内邪是痰浊和血瘀。久病必瘀,痹证日久则内生瘀血,如《临证指南医案·痹》[35]中云:“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经年累月,外邪留著,气血皆伤,其化为败瘀凝痰,混处经络,盖有诸矣。”风寒湿三气痹阻筋脉肢节,致使气血瘀滞、水气停滞而成瘀血痰浊。瘀血、痰浊的形成,又会进一步阻滞气血运行和津液代谢,致使关节失却滋养濡润,加重病情恶化。

2.2 中医药治疗

2.2.1 中医内治法 中医治病强调整体观念,在关注局部病变时更注重整体的辨证施治。OA的辨证分型主要有寒湿痹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以及肝肾亏虚证。本虚标实是根本病机,肝肾亏虚是发病的关键,所以中药内治法治疗OA当从补益肝肾入手,同时兼顾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根据具体的证候分型进行精确的遣方用药,往往能取得显著临床疗效且没有明显副作用,相对于西药治疗具有独特优势。

2.2.2 中医外治法 针灸和小针刀是目前中医治疗OA最重要的2种外治法。针灸具有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针刺引起内源性阿片类物质释放,从而达到镇痛作用的机制已经被很好的证实。研究发现,针刺所起到的抗炎作用在针刺镇痛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针刺通过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自主神经系统来激活机体的自限性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抗炎镇痛作用,尤其是在炎症导致的慢性疼痛中作用显著[36]。小针刀治疗主要通过特殊设计的针刀松解关节周围组织黏连,缓解肌肉痉挛,降低周围组织压力,从而恢复局部正常的生理结构和血流供应,达到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具有操作简便、创伤性小、疗效显著的等特点。

其他中医外治法还有推拿、理疗、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涂抹、中药熨烫、中药定向透药等,这些各具特色的中医外治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应症,结合具体临床症状可以灵活配合使用。

2.2.3 蜂针疗法 蜂针疗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医特色疗法,主要通过活蜂蛰刺特定穴位来达到治疗目的,由于其具有简便、低廉、疗效显著等优点,正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蜂针蛰刺人体后,可使蛰刺部位的肤温短暂升高1~3 ℃,相当于结合针、药、灸3种治疗方法的作用。研究发现,蜂毒能显著抑制NO、NO合酶、环氧合酶、NF-κB(核转录因子)和TNF-α、IL-1β、IL-6等促炎因子的产生,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同时,抑制促凋亡蛋白Bax合成,具有显著的抗炎抗凋亡和抗关节硬化作用[37]。NF-κB可以被TNF-α、IL-1等多种炎症因子激活,而活化后的NF-κB信号通路又可以反过来抑制炎症反应。活化的NF-κB主要与TNF-α相互作用,调节促凋亡蛋白和抗凋亡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细胞凋亡。进一步研究发现,蜂毒调节软骨细胞凋亡,可能与MAPK、NF-κB等信号通路的活化密切相关;蜂毒肽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炎症因子产生以及软骨细胞凋亡,对关节软骨起到保护作用。在OA的发生发展中,软骨细胞自噬水平的降低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细胞自噬和关节炎症之间存在相互抑制的作用。在OA的早期,软骨细胞自噬可以抑制炎症的激活,减缓OA的发展;而到OA晚期,关节炎症则会反过来抑制软骨细胞自噬,降低软骨细胞自噬水平,增加凋亡并加速病情的进展。体外研究发现,蜂毒可以诱导细胞自噬,减轻细胞凋亡所带来的损伤[38]。因此,蜂毒治疗OA可能与提高OA软骨细胞自噬水平有关。另外,蜂毒可以抑制MMP-2、MMP-9的表达,减少软骨基质降解[39],可以刺激机体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上调Treg细胞活性,抑制Th17、Th1细胞的反应,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40],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除此之外,蜂毒还具有显著的抗纤维化、抗菌、抗病毒、镇痛等作用。

3 结语

OA病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多条信号通路,目前尚未彻底阐明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OA的治疗方法繁多,但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缺乏可以确切阻碍病情进展、彻底治愈OA的手段。在众多的治疗手段中,蜂针疗法因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调节免疫、保护软骨基质、调节软骨细胞凋亡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广大科研人员的重视,有望为OA治疗做出突出贡献。因此,对于蜂毒治疗OA机制的阐释,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猜你喜欢
软骨基质关节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金银花扦插育苗基质复配及验证
不同栽培基质对一品红扦插苗的影响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直干蓝桉容器育苗基质的选择
原发肺软骨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