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层CTA在中老年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再狭窄中的临床价值

2021-03-29 14:34张荣洲刘帆宋曼陈识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内腔伪影预测值

张荣洲 刘帆 宋曼 陈识

(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二科,福建 厦门 361000)

冠心病是心内科的常见病种,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的发生率,尤其是在中老年群体中呈现较高水平〔1~3〕。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使得血管腔出现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一旦病发会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4〕。临床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常用治疗手段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通过植入支架来扩张狭窄的血管腔,从而改善血流,但临床研究显示,介入术后仍有20%出现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再狭窄,对于再狭窄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可以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管腔的狭窄情况,但其为有创治疗,且费用较高,对患者的随访依从性较低〔5〕。CT血管造影(CTA)是以多层螺旋CT扫描成像为基础的新型检查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中〔6〕。

本文旨在探究256层CTA在中老年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再狭窄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PCI术的68例中老年患者,在手术后3个月进行256层CTA复查。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55~74岁,平均(63.5±5.1)岁;支架直径2.0~4.0 mm,平均(2.76±0.21)mm;所有患者在复查后1~2 w进行选择性CAG参照对比,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PCI术置入多个支架者、心肌梗死患者、肝肾功能障碍者及造影术禁忌证者。本研究的实施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256层CTA检查 采用Phillips 256层728306iCT进行冠状动脉增强扫描,确定扫描范围为气管分叉下1.3 cm至膈下2 cm,使用高压注射器以4 ml/s流速于肘正中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剂量根据患者体重进行调节范围为50~70 ml,对比剂注射完毕后再注入40 ml生理盐水。当降主动脉处CT值为150 Hu时即自动触发扫描,扫描参数球管转速0.35 s/rot,管电压120 kV,间距0.3 mm。

1.3CAG检查 采用AXIOM Artis DBA造影机行股动脉穿刺,插入6F导管,将含碘对比剂优维显常规注入,分别实施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右冠状动脉造影采用3个投照体位,左冠状动脉造影采用6个投照体位。

1.4观察指标 ①图像质量:以迭代算法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曲面重建技术(CPR)、多平面薄层重建技术(MPR)对窗宽、窗位进行调节,注意观察支架长度及直径以便更好显示支架内腔,均由2名经验丰富的心血管影像学医师评估图像,评分标准〔7〕:3分为支架内腔结构清晰,未发现可见变形或伪影;2分为支架内腔结构尚清晰,出现轻度变形或伪影;1分为支架内腔结构可见,可发现明显变轻或伪影;0分为支架内腔结构不可见。②支架内腔再狭窄的诊断情况: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计算方式为(狭窄部位正常血管直径-狭窄处直径)/狭窄部位正常血管直径×100%〔8〕,将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75%)、重度狭窄(>75%),当狭窄程度为中重度狭窄或CTA图像中支架内腔不可见,则判定支架内腔再狭窄。③支架内腔再狭窄诊断效能:以CAG结果为参照标准,对CT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进行评估。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图像质量 实验组评分CTA图像质量评分为(2.11±0.63)分,与CGA评分〔(2.32±0.74)分〕比较无明显差异(t=1.782,P=0.077)。

2.2支架内腔再狭窄的诊断情况 以CAG诊断为金标准,发现CTA再狭窄诊断情况〔轻度42例(61.76%)、中度21例(30.88%)、重度5例(7.35%)〕与CAG〔轻度44例(64.71%)、中度18例(26.47%)、重度6例(8.82%)〕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368,P=0.832)。

2.3支架内腔再狭窄诊断效能 以CAG诊断为金标准,患者CTA诊断敏感度为100%(24/24),特异度为95.45%(42/44),阳性预测值为92.31%(24/26),阴性预测值为100%(42/42)。

3 讨 论

随着冠心病的高发性,冠状动脉支架的应用率较高,随之而来的支架内腔再狭窄已成为临床亟需解决的重大难题,对支架内腔再狭窄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可以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传统的CT检查中成像质量不高,导致无法进行较为精确的诊断,CAG作为支架内腔再狭窄诊断金标准具有较高的精确率,但会对患者造成一定损伤,且CAG需要实施麻醉,花费较高且伴有一定风险,给患者造成较为沉重的负担。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影像学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在进行冠状动脉影像检查时有更多选择性,CTA凭借其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等优越性在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9~14〕。

本文结果发现256层CTA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对支架及血管管腔进行较好的分辨,且X线球管可以改变并自动匹配焦点,进而呈现出较好的图像质量〔15〕,256层CTA通过对心脏容积进行单次扫描,可以大幅度降低因心律搏动及呼吸运动产生的伪影,此外通过去金属伪影系统的应用对伪影进行抑制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及特异度。

综上,256层CTA应用于中老年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再狭窄的临床诊断,可以明显改善诊断图像质量,提高诊断效能。

猜你喜欢
内腔伪影预测值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矩形脉动真空灭菌器内腔开裂原因
一种涡轮叶片内腔流量测量方法的实验研究
法电再次修订2020年核发电量预测值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基于MR衰减校正出现的PET/MR常见伪影类型
一种橡胶制品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直径205五层共挤叠加机头
减少头部运动伪影及磁敏感伪影的propller技术应用价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