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印花面料水足迹的核算与评价

2021-03-30 01:02刘思思陈芳丽王来力
染整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富营养化涤纶足迹

刘思思,王 克,陈芳丽,王来力

(1.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2.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18;3.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丝绸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18)

水资源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目前我国存在严峻的缺水和水污染问题。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但也是典型的高耗水、高排放行业。据2011—2015 年《生态环境统计年报》,纺织工业的废水排放量在重点调查工业行业中排名前三,约占重点调查工业行业排放总量的11%,COD、氨氮排放量在重点调查工业行业中排名前四,平均年排放量分别约为25.36万t、1.78万t。

水足迹的概念由Hoekstra 等在2002 年提出[1],作为量化与评价生产活动中消耗水、废水及污染物排放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重要工具,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目前国际上评价水足迹的主要方法有两种:(1)基于WFN(water footprint network)体系的蓝水足迹、绿水足迹、灰水足迹评价方法;(2)基于ISO 14046:2014 生命周期水足迹评价方法的水稀缺足迹、水劣化足迹评价方法。基于WFN 体系,有学者分别对棉纺织物[2-6]、丝绸产品[7-8]、涤纶产品[8]、羊绒产品[9]、牛仔服装[10]进行了水足迹核算与评价;基于ISO 14046:2014 国际标准体系,纺织服装领域已有丝绸产品[11-12]、黏胶产品[13-14]、羊毛产品[15]、印染纺织品[16]等的水足迹相关核算研究。除产品生产阶段外,李佳慧等[17-18]对棉花加工、纺织服装使用阶段的水足迹进行了核算与评价研究。

纺织印染加工除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还排放大量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的废水[19],对水资源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基于水足迹理论,对涤纶印花面料染整过程中的水足迹进行核算与评价示范,量化与评价染整过程造成的水资源环境影响,并为减小水资源环境影响提供参考。

1 水足迹核算

1.1 核算边界

确定研究对象的核算边界是开展产品水足迹核算的首要步骤。涤纶印花面料水足迹的核算边界如图1 所示,以白坯入厂为起点,依次经过碱减量、预定形、印花、蒸化、水洗、定形和检验包装一系列工序,到最终产品出厂,整个工艺流程为产品水足迹核算的时间边界。空间边界为碱减量、印花、水洗等3 个重要耗水、排水工序链段的新鲜水消耗、废水及废水污染物排放。

1.2 核算方法1.2.1 蓝水足迹

蓝水足迹是指产品在其供应链中对蓝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消耗[20]。涤纶印花面料产品蓝水足迹的计算式如下所示:

其中,Wblue表示蓝水足迹,m3;Qin,i为工序i的新鲜水投入量,m3;1、2、3分别代表碱减量、印花、水洗工序。

1.2.2 灰水足迹

灰水足迹是与废水污染物有关的指标,是以自然本地浓度和现有的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将一定废水污染物负荷稀释同化所需的淡水体积[21]。涤纶印花面料产品灰水足迹的计算式如下所示:

其中,Wgrey表示灰水足迹,m3;Li表示污染物i 排放负荷,mg;ρmax为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可接受污染物的最大质量浓度,mg/L;ρnat为可接受水体污染物的自然质量浓度,mg/L。

1.2.3 水稀缺足迹

水稀缺足迹是评价量化产品生产过程的水资源稀缺影响的工具[22]。涤纶印花面料产品水稀缺足迹的计算式如下所示:

其中,WFscar表示水稀缺足迹,m3H2O eq;WSIj表示j区域的水压力指数;WSInat为全国平均水压力指数,0.602;Qi为工序i 的用水量;1、2、3 分别代表碱减量、印花、水洗工序。

1.2.4 水富营养化足迹

水富营养化足迹是指产品生产排放到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对水质富营养化的影响,涤纶印花面料生产排放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COD 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23],计算式如下所示:

其中,WFe表示水富营养化足迹,kg PO43-eq;NP 污染物COD 的营养化潜力系数,kg PO43-eq/kg;me为污染物COD 的排放质量,kg。

1.3 核算数据

以1 t 涤纶印花面料为功能单位,采用浙江某印染企业数据,对涤纶印花面料产品的蓝水足迹、灰水足迹、水稀缺足迹以及水富营养化足迹进行核算与评价。

水环境标准中可接受的污染物最大质量浓度ρmax参考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中Ⅲ类水体限值,根据企业排放污水水域功能,COD 的第Ⅲ类水域标准值为20 mg/L,可接受水体污染物的自然质量浓度设定为0 mg/L。

中国平均水压力指数WSInat为0.602,浙江省WSI为0.194[21]。涤纶印花面料生产工序涉及到的污染物COD 的特征因子参照T/CNTAC 14—2018《纺织产品水足迹核算通用技术要求》,取值0.022 kg PO43-eq/kg。

2 结果与讨论

2.1 涤纶印花面料蓝水足迹

根据式(1)计算涤纶印花面料的蓝水足迹,结果如图2 所示。由图2 可知,涤纶印花面料的蓝水足迹约为167.28 m3/t,各主要工序链段蓝水足迹从大到小为:水洗工序、印花工序、碱减量工序。水洗工序链段蓝水足迹约为71.12 m3/t,水洗工序可以洗去溶胀与部分分解的浆料和杂质,为保证水洗效果,水洗时要保证充分的水量并及时更换[24],因此水洗环节的耗水量最大,约占产品蓝水足迹总量的42.52%。

图2 涤纶印花面料蓝水足迹

2.2 涤纶印花面料灰水足迹

根据式(2)计算涤纶印花面料的灰水足迹,结果如图3 所示。由图3 可知,涤纶印花面料的灰水足迹约为6 967.83 m3/t。碱减量工序链段的灰水足迹最大,约为4 821.92 m3/t,约占产品灰水足迹总量的69.2%。因为涤纶碱减量工序投入大量的高温高浓度烧碱液来处理涤纶织物,以达到改善手感和提高吸湿性的目的,产生的COD 量最多。印花工序链段的灰水足迹约为1 267.56 m3/t。水洗工序链段的灰水足迹最小,约为878.35 m3/t。

图3 涤纶印花面料灰水足迹

2.3 涤纶印花面料水稀缺足迹

根据式(3)计算涤纶印花面料的水稀缺足迹,结果如图4 所示。由图4 可知,涤纶印花面料的水稀缺足迹约为53.91 m3H2O eq/t。各主要工序链段水稀缺足迹从大到小为:水洗工序、印花工序、碱减量工序,与蓝水足迹核算结果的顺序一致。水洗工序链段的水稀缺足迹最大,约为22.92 m3H2O eq/t;印花工序的水稀缺足迹约为17.33 m3H2O eq/t;碱减量工序链段的水稀缺足迹最小,约为13.66 m3H2O eq/t,比印花工序链段稍小。

图4 涤纶印花面料水稀缺足迹

2.4 涤纶印花面料水富营养化足迹

根据式(4)计算涤纶印花面料的水富营养化足迹,结果如图5 所示。由图5 可知,涤纶印花面料的水富营养化足迹约为3.07 kg PO43-eq/t。涤纶印花面料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是COD,碱减量工序链段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减量产物、抗静电剂,可引发高COD,因此该工序链段的水富营养化足迹最大,约为2.12 kg PO43-eq/t,约占产品水富营养化足迹的69.2%。印花工序链段排放的废水中主要含有海藻酸钠、尿素,引发的COD 较小,该工序链段的水富营养化足迹约为0.56 kg PO43-eq/t。水洗工序链段主要是对印花后的产品进行水洗,去除溶胀与部分分解的浆料和杂质,排放的废水中污染物含量最少,因此该工序链段的水富营养化足迹最小,约为0.39 kg PO43-eq/t。

图5 涤纶印花面料的水富营养化足迹

涤纶印花产品水洗工序链段具有高耗水的特点,对蓝水足迹和水稀缺足迹影响最大,因此水洗环节是涤纶印花产品生产的重点节水环节。该工序链段排放的废水中污染物含量较少,因此可以加强水循环利用,达到节水的目的。碱减量工序排放的废水中污染物含量最高,灰水足迹和水富营养化足迹最大,是涤纶印花面料产品生产的重点减排污环节。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减少碱减量工序废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并且重点加强该工序的废水处理,以减小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

3 结论

(1)涤纶印花面料的蓝水足迹约为167.28 m3/t,灰水足迹约为6 967.83 m3/t,水稀缺足迹约为53.91 m3H2O eq/t,水富营养化足迹约为3.07 kg PO43-eq/t。

(2)涤纶印花面料各工序链段蓝水足迹、水稀缺足迹从大到小为:水洗工序、印花工序、碱减量工序;各工序链段灰水足迹、水富营养化足迹从大到小为:碱减量工序、印花工序、水洗工序。

(3)在涤纶印花面料染整加工中,节水的关键工序链段为水洗工序,应加强该工序的水循环利用;开展废水减排污的重点工序链段为碱减量工序,应加强该工序的废水处理,进而降低产品的水足迹,减小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

猜你喜欢
富营养化涤纶足迹
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影响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因素探讨
党的足迹
涤纶十字异型色丝生产工艺实验分析
舒适首选,青岛新维纺织迭代涤纶受追捧
红色足迹
国内生态浮床研究进展
高效溶藻菌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效果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
人工浮岛技术净化废水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