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1-03-30 01:18
现代盐化工 2021年2期
关键词:产教药学院校

丁 汀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在我国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综合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的必备课程,同时,成为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应用型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完善多样化教学机制、培养全能型高素质人才、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发展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新时代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的首要目标。2017年12月发行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建议》中提出,为加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制定了战略目标,为产业发展模式与高校改革教育模式相融合提供了指导方针和制度保障[1]。

1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1.1 培养模式问题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职院校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转折点,发展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当下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2]。由于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不够重视,一直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很难激发当代大学生学习发展和社会实践的热情,枯燥地阐述理论知识,使学生很难吸收和理解教学内容。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没有融入新时代的特色需求,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随着教育背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在产业模式和教育模式融合下培养人才,不平衡和不完善的问题逐步展现出来。

1.2 师资建设问题

师资建设是高职院校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综合实力及教学质量的主要外在表现,更是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学术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柱。现阶段,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在学科建设上缺少集专用教师与产业发展为一体的师资结构,这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重要因素。虽然教师在理论教学上掌握丰富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经验,但是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和教学经验比较少,所以,只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严重缺失创新创业思想,这非常不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

1.3 教学体系问题

建立完善、全面的教学体系,是药学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教学体系制度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教学为了满足医药产业的经济发展,需要提供大量素质高、技能水平强、综合实力硬的人才。但是,现阶段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远远没有达到市场发展需求的标准,随着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教育事业的融合,传统的教学体系在新时代网络背景下显得比较落后,新时代教育改革着重于开放式、多元化、智能化的教学课堂[3]。与先进的教学设备相比,许多高职院校由于资金和师资因素的限制,在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和学习环境上不能与时俱进。目前,高职院校药学专业采用传统的培养方案作为主体,过于偏重运用传统课程方式传授理论知识,对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和通识教育方面缺少关注。

2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水平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发展转型,社会人才市场中的创新创业型就业人员的需求量增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将以社会市场的需求为核心,优化师资结构和教学课程体系,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社会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产教融合是将产业发展与职业教学进行衔接,集教学和企业经营、生产发展为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进校企协作发展、增强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师生创新意识的必然选择,是提升药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培养大量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促使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完成高质量教学和规范化建设,满足国家对高职院校设立的标准和对人才的需要[4]。

2.2 有利于推动产教合作共赢

产教融合是由企业和教育联合发展演变而来的,主要是通过产业和教育相互影响实现共赢,实现社会发展的供需动态平衡。产教融合作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综合制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不仅能够有效地将产业、教育、人才、市场充分结合,同时也是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以产业发展需求为依据,为传统教学模式增添了新的内涵和动力,为医药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实现了产业与教育合作共赢。

3 产教融合视域下药学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路径

3.1 创新教学方式

新时代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应试模式和落后的理论教学方式,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引进互联网技术、智能移动设备、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技术,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创业创的新思想,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掌握和思考,积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除了网络技术的引入,传统的面授课程也不能全部抛弃,也要转变传统课堂授课内容和讲解方式,适当地在课堂上引入动手操作与小组讨论沟通环节,模拟在企业中的现实工作场景,使学生可以及时掌握和运用新知识,不断加强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教学经验,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才会有更多学生热爱学习。

3.2 优化师资结构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提升药学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创业素质以及综合实力水平,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因素。首先,教师要定期参加专业培训,第一时间掌握专业知识的变化和发展,提高教学能力和素养。同时,教师与企业之间也要相互沟通配合,让教师充分掌握企业发展需求,了解医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清楚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拓宽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潜力。其次,全面引进优秀的教师团队,从优秀企业和各界成功人士中引入教师,扩大现有的师资队伍,促进教师全面化、多元化发展,使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得到更加全面化、多元化、专业规范的培养。

3.3 创新教学理念

一个学校培养人才的理念是其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在传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理论教学和通识教育为主导,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若想在新时代发展中长期稳定生存,必须将创新教育融入现有的教学理念中,有机融合理论教学和加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以理论教育和通识教育为核心,以综合性思维、专业技能水平、团队凝聚力和领导能力为辅助来培养创新思维和精神。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否定传统的通识教育以及理论教学,而是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秉承自主创新、开放自由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有效地与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教育教学理念融合。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并设置资助和奖励项目,保证学生拥有足够的实践平台和实习机会,真正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实际工作中。

3.4 充分利用产教联合培养机制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方针,影响培养人员能力高低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培养机制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在产教联合培养机制中,充分调研医药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需求,建设产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教学课程制度,开设社会实践操作课程和创新创业大赛,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创办专业技能展示大赛和创新创业比赛,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术展示平台,不断深化高校与企业之间在人才培养平台和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的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输出和改革,推动高校和企业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此外,还要为学生搭建更多相关企业发展平台,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的生命力,使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产生的新创意、新思想得到展示和实践。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路径进行了研究。在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药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仅促进了高职院校人才输出,还提高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技术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促使药学教育事业的创新改革符合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方面仍然有许多不足,在产业模式和教学方式上没有相互结合,导致大部分大学生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在未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时,要做到产教融合,将现有的教育方针不断改革并融入新科技和新政策,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是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力量,其创新创业能力不仅决定了大学生的发展道路,还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未来对培养人才的路径还需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产教药学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