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湾湿地生态现状与保护对策

2021-03-30 02:05杨宇翔李珍存赵方圆杨富祥葛晶赵万奎
甘肃林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盐池保护区监测

杨宇翔,李珍存,赵方圆,杨富祥,葛晶,赵万奎

(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甘肃兰州730000)

盐池湾湿地为典型的高原内陆湿地,2018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湿地指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是当地特有动植物区系,特别是水禽赖以存活的生境,具有重大经济、文化、科学和娱乐价值[2]。迁徙性水禽会超越国界繁衍生息,被视为国际资源。湿地一旦丧失则不可弥补,切实保护国际重要湿地及其动植物区系,关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现状调查分析,研究确定湿地威胁因素,提出对策,以期进一步推进盐池湾湿地保护工作。

1 现状

1.1 基本情况

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北缘,位于祁连山西端与阿尔金山的结合部,以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和湿地保护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地处党河、疏勒河、榆林河上游,境内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湿地面积15.03万hm2,属典型的高原内陆湿地。

党河湿地位于盐池湾保护区实验区,面积2.35万hm2,处在野马南山与党河南山之间盆地与峡谷地带,海拔3 100~3 300 m。有河流、沼泽、湖泊三个湿地类型,其中永久性淡水草本沼泽2.15万hm2,永久性河流、支流、溪流0.16万hm2,永久性咸水、半咸水、碱水湖0.04万hm2。党河干流贯穿自东南至西北保护区全境,以季节性融雪、降水向湿地区补水。党河湿地丰水位3651.8 m,平水位3651.4 m,枯水位3651.2 m,最大水深2.1 m,平均水深0.3 m。

党河湿地区内现有散居牧民50余户、200多人,主要从事传统牧业。区内除牧民的简易放牧用房和盐池湾国家级保护区的保护管理用房、科研监测用房外,再无其他建筑设施,无工矿企业与污染源,无能源、水利、航运廊道等设施。

1.2 动植物

《盐池湾国际重要湿地申请报告》显示,盐池湾湿地分布鸟类96种,哺乳动物3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6种、Ⅱ级保护动物27种。主要有:藏野驴Equus kiang、野牦牛Bos mutus、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青头潜鸭Aythya baeri、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大天鹅Cygnus cygnus、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雀鹰Accipiter nisus等。草原雕等鸟类依赖湿地觅食,为湿地依赖种;大型有蹄类动物如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岩羊Pseudois nayaur、盘羊Ovis ammon、藏野驴等依赖湿地水资源生存、繁殖。

《甘肃省湿地资源调查报告》(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显示,盐池湾湿地分布高等植物31科81属122种,其中蕨类1科1属1种,被子植物30科80属121种。湿地植物植被有3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15个群系,主要以禾草型湿地植被型和莎草型湿地植被型为主。

1.3 保护管理

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负责全区保护工作。2017年9月保护区整体划入祁连山国家公园。2019年1月保护区管理局划入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酒泉分局。多年来,保护区管理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甘肃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勘界立标、社区共建、科普宣教、限牧禁牧等政策措施,严格落实各项常规巡护和保护管理制度,加大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同时,不断加强湿地资源监测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通过设立监测设备,或者日常跟踪,实时监测黑颈鹤、斑头雁等保护动物繁殖、迁徙过程。

目前,中科院寒旱所、北京林业大学、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在盐池湾保护区设有科研监测、教学实习平台,开展野生动物本底资源调查、植物多样性评价、森林资源调查、候鸟动态监测,以及雪豹、棕熊、白唇鹿调查监测等科研工作。这些科研工作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锻炼培养了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极大地促进了盐池湾湿地保护成效,但湿地保护工作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尤其处于实验区的湿地亟待加强。

2 功能与重要性

与大多数湿地一样,盐池湾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补充地下水、提供营养物质及其产品、调节小气候、储存泥炭(碳汇)、野生动物栖息地、畜牧业、生态景观、科普宣教等功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环境和高原内陆湖泊属性,盐池湾湿地因其极强的蓄水、净化水质、调节洪水功能,对维护下游敦煌、肃北生态安全、景观文化、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党河湿地夹于两山之间,受高原地形地貌影响,具有典型的内陆闭合性环境特征,以河流、湖泊为骨干,草本沼泽和沼泽化草甸为主体组成复合型湿地,既有高原寒漠湿地生态系统,又有极旱荒漠湿地生态系统,在高原生物地理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其复杂性和多样性独具一格,属于珍稀的湿地资源,更是科研和自然教育的良好平台。

盐池湾湿地区位于国际鸟类迁徙通道上,多样的湿地特征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野生动物繁衍生息、迁徙补食等提供了适宜空间和充足食物,是60余种鸟类重要的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该区是中国西部高原迁徙鸟黑颈鹤最北的繁殖地,同时也是藏原羚、白唇鹿、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哺乳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对维持当地和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区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 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退化及其原因

调查发现,盐池湾湿地退化现象突出。位于保护区东南党河两岸的部分湿地斑块退化趋势严重,例如96°15′54″E、N38°48′59″,96°28′49″E、38°43′38″N,96°17′13″E、38°53′14″N,植被盖度降低,土壤呈斑块状裸露,鼠兔洞穴密布,见多处水流冲刷形成的不规则沟豁。分析其原因:一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与其他地区一样,盐池湾湿地区降水减少,湿地水源、蓄水量受到严重影响,最明显的是上游支流的来水普遍减少,有些支流已从永久性河流变化为季节性河流甚至断流,湿地出现面积缩减趋势。特别是依靠支流维持的湿地,部分地区、斑块已出现退化、沙化现象。二是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尽管保护区已采取多种措施限牧、禁牧,但湿地区域的载畜量仍未得到科学控制,超载过牧,畜群长期啃食践踏湿地植被,造成湿地土壤变化、湿地出现退化、沙化。特别是湿地与荒漠过度地带生态最脆弱,植被退化、沙化现象尤为突出。三是鼠兔危害,导致湿地植被、土壤结构发生变化,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及沙化。

3.2 保护与畜牧业的矛盾

一方面,盐池湾湿地历史上就是当地牧民乃至全肃北县的传统牧区之一,为了不断提高经济收入,当地牧民不断加大牲畜存栏和放养量,并出现雇人放牧以扩大牲畜量的程度,造成一定程度的超戴过牧。超载过牧不但直接导致湿地区域植被破坏、湿地退化甚至沙化,而且大大增加了人为干扰。随着牧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化交通工具逐年增加,道路、车辙切割加剧了湿地生态破碎化程度,湿地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受到极大影响。草原围栏会阻断野生动物觅食、饮水、逃跑路径,对区内大型草食动物影响比较大。2018年11月,保护区巡护人员营救出被围栏困住的2只藏野驴幼崽,如果发现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3]。另一方面,畜牧业作为肃北县的支柱产业,限制其发展将会影响全县经济增长。因此,盐池湾湿地保护与畜牧业发展矛盾比较突出。

3.3 湿地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问卷调查显示,盐池湾湿地区域及周边居民,绝大多数知道湿地保护工作,但对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和湿地知识普遍了解甚少,有7成访众不知道“国际重要湿地”,对湿地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湿地植被及水资源上升到生态系统的高度,自觉参与湿地保护工作。

3.4 保护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经费不足,盐池湾湿地保护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自2017年9月以来,通过优化,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近34万hm2,而保护区管理局编制不变。党河流域湿地由盐池湾保护站管理,管护区域面广线长,管护人员极其缺乏;管护用房简陋,工作条件艰苦,常年处于高寒阴湿环境,取暖、用电、用水困难,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基本生活用品如蔬菜无保障;保护管理设施简陋,科研监测设备陈旧;巡护道路过长且路况很差,交通工具缺乏,不能满足日常巡护工作需求,尤其是进入冬季后困难倍增。

3.5 景观资源利用不充分

盐池湾湿地风景秀丽,景观资源丰富,河流、沼泽与荒漠、山地、雪山相互衬托,间有野生动物时隐时现,呈现出一幅幅自然、恬静、和谐的画卷。盐池湾湿地靠近敦煌,具有一定的旅游区位优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自然景观的感官需求更加强烈。依法依规开展生态旅游,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旅游需求,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减轻放牧带来的生态压力,有利于提高湿地保护成效,影响深远。但目前但目前盐池湾湿地尚未开展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荒废了处于保护区实验区的湿地景观资源。

4 对策

湿地资源保护是全社会各界、各级部门、单位和公民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地方政府和保护区管理局是主体。

4.1 遏制湿地退化趋势

要贯彻落实《甘肃省湿地保护条例》《甘肃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加大依法保护力度,坚决打击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行为;主动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开展湿地退化、沙化监测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治理措施,积极申请项目与资金,有效遏制湿地退化、沙化趋势,保持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加大法律法规和湿地知识普及宣传,提高社会各界湿地生态保护意识;严格落实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相关规定,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国际重要湿地。

4.2 有效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为有效解决保护与发展矛盾,要统筹谋划,多措并举。一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策规定,积极争取在保护区建立长期稳定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及生态管护员制度,降低牧民对畜牧业的依赖;二要认真研究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限牧政策、制度,按其功能、类型等,对盐池湾湿地进行科学合理区划,分别实施禁牧、限牧、轮牧措施,严格监管,杜绝超载过牧现象;三要依据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和政策规定,在牧民同意前提下,实施生态移民项目;四要依法制定具体的切合实际的措施,基本维持原住牧民原有生产生活方式,严格控制进入湿地区域的人员数量,严禁非原住民定居。另外还要积极争取保护与恢复项目、保护区与湿地补助(贴)项目等,发挥工程项目中生态修复与补偿的作用,将其作为有效解决保护与发展矛盾的有益补充。

4.3 加强能力建设

保护区管理局要充分利用机会争取增加人员编制,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积极争取各类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和科研监测项目,完善巡护办公场所、科研场所、科普宣传场所、服务场所,并配备相应的现代化的高端的科研监测与观测设施、设备;有计划地开展管理与科研人员培训,加快建立巡护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水平,创新监测项目,积极开展科研监测,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交流,提升科技含量,提高综合管理能力;按照加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完善各类宣传、标识设施。

4.4 探索特色生态旅游产业

保护国际重要湿地,应当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干扰,关键是要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规划,避免观光旅游者直接进入严格保护区域,通过“借景”方式给人以感官享受。要严格按照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湿地区景观资源,一方面应科学规划设计观光线路,尽量不直接进入湿地区域,尽量不损害自然景观,尽量不影响自然过程。另一方面是应充分论证、合理规划,在湿地区域设计以科学考察为主、兼以科普宣教为目的的廊道,为科研监测提供服务。通过生态旅游和体验,更好地为广大民众提供绿色低碳、自然环保的生态产品,使之既满足民众休闲赏景、回归自然的需求,又达到科学普及自然常识、湿地知识及提高湿地生态保护意识的目的,实现湿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全面发挥。

5 结束语

盐池湾湿地生态系统复杂,生态区位重要,生物多样性独具一格。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退化现象突出,二是保护与畜牧业矛盾比较突出,三是湿地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四是保护基础设施落后,五是景观资源利用不充分。为此提出对策:一是遏制湿地退化趋势,二是有效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三是加强能力建设,四是探索特色生态旅游产业。

猜你喜欢
盐池保护区监测
硝板上的文明——漫谈千年运城盐池科技史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盐池湾野生白唇鹿种群的发展趋势调查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映像畜牧业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西夏《天盛律令》里的“盐池”初探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