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理论在现代墓园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021-03-30 20:16周文佳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7期
关键词:墓园南山传统

周文佳

(合院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310000)

0 引言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建设愈发完善,同时建筑文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虽然传统建筑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部分理论也不太适合用在现代墓园的设计。但我国的传统建筑理论具有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所没有的典雅、端庄的特点,对我国现代墓园的设计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基于此种原因,将我国的传统建筑理论应用在现代墓园的设计中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国的传统建筑理论的特点融入到现代墓园的设计中,既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现代墓园的美观性,还能增加现代墓园的实用性,比如现代墓园具有的实际功能就是能够作为城市绿化的组成部分,从而促进我国现代墓园的持续健康性发展。

1 研究的背景

1.1 现代墓园的研究背景

墓园,不仅与逝去的人有关,还与生者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关系到子孙后代,因此对墓园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多年来实行的计划生育导致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近年来,年死亡率呈几何倍数增长。加之我国人民一直存在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出现“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在20 世纪90 年代之前我国大部分的墓园由于缺少合理的规划设计,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非常严重,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导致墓园内基本没有绿化,环境状态十分差,对墓园周边生活的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彻底解决上述的这些问题,因此结合我国传统建筑理论对墓园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就显得十分重要。

1.2 殡葬改革

1985 年国务院颁布了《殡葬管理暂时规定》,标志着我国殡葬改革工作由倡导阶段进入依法管理阶段。1997 年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颁布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殡葬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全国逐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完整配套的殡葬管理法规体系。由土葬到火葬,是殡葬史上的一次革命。

2009 年民政部颁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意、改善民生、保障民利的基本原则,提出“创新骨灰安葬方式”,“规范公墓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民政部明确要求全国各地:积极推广植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式,鼓励倡导深埋、散撒、海葬等不保留骨灰的方式,推动绿色殡葬。

1.3 墓园的文化属性

儒家思想强调“孝”,“礼”侣导人们要“爱人”“克已复礼”,把个人价值和社会理想紧密结合追求精神上的不朽,“得其正而死”儒家生死观是在朴素物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重现世,轻来世,重视人生,不重视人死”成为儒家生死观念的一大特色,强调生命的意义在现世。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中国。佛教传入后,随着佛教文化的盛行和容及,人们的生死观念发生了限大的变化。此外,佛教对中国的丧事文化以及丧葬形式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1.4 现代墓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于墓园的建设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①至墓区的交通系统不佳,进出困难;②墓区内道路系统缺乏规划与分流功能;③墓区或墓地遭水患,有浸水,泡水等现象;④墓地缺乏管理与清洁维护不易;⑤排水不畅,逢雨泥泞路难行,易壅塞瘫;⑥墓区广大,找不到自家墓地等问题。

2 城市立体式墓园设计实例

2.1 墓园基地概况

本文研究的是株洲南山公园的设计工程。该距离株洲市中心城区约20km,距离株洲县11km,规划区位于南洲镇中部,位于市郊。基地内地势高低起伏较大,主要功能分为墓区及景观区,山顶及山谷保留为景观区,其余为墓区。区内道路标高平均在80~95cm,各出入口标高为60~65cm,主要道路中间段有长约96m 隧道穿越基地内山头。附近有环山公路连接,墓园基地几公里范围内有湖泊。

2.2 墓园附近的环境分析

依据我国传统的墓园设计理念来分析该墓园方圆2.5km 内的山脉及河流走势:该墓园方圆2.5km 内的山脉整体圆润,东南西北四面群山环抱且不拥挤,墓园所处的地势非常平坦且植物覆盖较为完整,在墓园中心向四周展望,水源清晰可见,视野范围也比较广阔没有遮拦物。在结合我国传统的建筑理论改造的山水格局能够很好的构建墓园环境,且符合我国传统的墓园风水学。

3 墓园的整体规划

3.1 墓园中轴线的确定

在我国传统的墓园设计理念中,强调“居中为尊”“分金分向”等理念的影响下,墓园的主题部位被确定于南山山体朝阳的前平后翘的半坡处。彻底避开了南山后边山体的山头。然后依据确定好的墓园的位置将墓园的中轴线选定为东偏南40°的位置处,这就能够使墓园基本上与墓园后边的主山处在统一的平行线。至此,建筑群组布局的中轴线同时也是山脉的主要走向,整体环境景观也就成为建筑艺术的材料。该中轴线布置,一方面使建筑群组布局在纵横两个轴向上都得到自然景物的烘托,在视觉上得到延伸和加强;另一方面,山川景物有了明确的向心性和秩序性,借助建筑形象,显得气势宏伟,充满灵性。大规模建筑群组和山川景物共同成为陵寝的有机组成部分。

3.2 墓园原有地貌的修整与处理

3.2.1 墓园交通系统

在交通系统的具体布置上尽量延续南山山势的自然走向,最大化的利用南山现有的道路,且在满足我国传统祭拜习俗中不走回头路的原则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墓园道路修建的简单而有效;在墓前区修建的交通系统要遵循人车分离的原则。

3.2.2 墓园原有的地形平整

对墓园原有的土地进行细致的土地平整。通过结合我国传统的建筑理念及真实的土地地形,需要充分考虑到亲人前来祭祖的行走路线。对使用修建的台阶的使用者从墓园的一个区域走到另一个区域时,中途休息的次数不能超过4 次(每段台阶数不能大于16 个,休息区域设置为小于4 个),同时将墓园按照地形条件分为四层,每层区域的高度必须满足人体力学及排水的要求,及这四层平台之间的高度落差依次增高。

3.2.3 对墓园所在区域山头进行造型调整

通过对南山墓园园区所在地的实地勘察发现墓园正北方的山头不对称,且山脉的落差比较大,很难利用,因此需要人工对不对称的山头进行修整,例如可以使用修建墓园剩留的工程废料对不对称的山头进行修补,另外还需要在四周的山体上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种植一定数量的树木,且种植的树木要按照传统建筑理论将树木做成覆地金龙造型,使其能够达到包围整个墓园的作用。将墓园所在的区域山头进行造型调整这样做的好处是:①能够使墓园造型整个更加对称饱满,达到视觉延伸的效果;②能够起到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更好地对墓园所在的环境进行保护。

3.2.4 墓园内进行分区规划

在结合南山墓园附近的地形地貌、市场需求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特点,现今对墓园进行分区域处理。主要将墓园分为:①普通墓园;②中级墓园;③高级墓园。

普通墓园面积最大,里边的墓穴也最多,多数分布在位于第一与第二平台,中级墓园面积较少,墓穴数量也比较少,分布于第三平台;高级墓园面积仅仅只有中级墓园面积的一半,墓穴数也只有中级墓穴数的1/4,位于最后的第四平台中,且在高级墓园中附带一个纪念广场,因此高级墓穴将主要安葬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公民,例如革命烈士、科学家及政府高级官员等。

3.3 墓园环境的生态性

现今我国大部分的墓园修建在城市周边荒废的土地之上,由于新建的墓园大多数为人工绿化,且在具体的绿化施工中又缺乏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因此新建的墓园的绿化体系大多产生了一种竖向结构单一的模式,对城市绿化环境的改善所起到的作用很小,且在后期的维护资金投入不够大,致使对城市环境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南山墓园的修建过程中,施工建造团队在参考了我国多地的墓园设计,最终制定了“因地制宜”的建设策略,使南山墓园在修建完成后整个墓园的绿化水平达到了70%,且植物群落能够完美融入南山当地的环境当中,符合生态墓园的设计建设要求。

4 结语

我国的传统建筑理论对有着纪念性的陵墓建筑及其重视,本文通过将明清两朝的陵墓建筑实践及现代陵墓设计建造相融合,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墓园设计体系。对指导城市中新型的大规模的墓园有很重要的意义。且今后如果能够将传统建筑理论中更多的精华部分作为现代墓园设计的设计理论,那么今后修建的墓园将能够更进一步的开发出其未有得功能,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传统民俗活动的开展。

猜你喜欢
墓园南山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墓园里的机器人(环球360°)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南山
梦回南山(外四章)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在深秋,共南山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悠然方能见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