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视”界,个性化验配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案例分享

2021-03-30 22:16韩丽辉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戴镜配镜焦点

文 韩丽辉

随着科技的进步,镜片的种类不断增多,按照焦点划分,可分为单焦点镜片、双焦点镜片、多焦点镜片。其中渐进多焦点镜片是一副可以融合远、中、近三种距离的度数,能提供连续清晰视觉的镜片。渐进多焦点镜片的设计初衷是为老视患者提供自然、方便、舒适的矫正方式。渐进多焦点镜片的优势也在临床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于青少年配镜及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配镜。本文对两例不同情况下的渐进多焦点镜片的验配案例进行分享。

1 案例一

1.1 案例情况

小王,女,12岁,主诉看书30分钟左右容易出现困乏、串行、眼痛、眼胀、视物模糊等症状,开学后上述症状比较明显,休息后症状缓解。半年近视度数增长-1.00D。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无明显全身疾病和用药史。

半年前旧镜处方:

OD:-2.50DS/-0.75DC×180=0.5

OS:-1.75DS/-0.50DC×5=0.5

散瞳验光:

OD:-3.50DS/-1.00DC×180=1.0

OS:-2.75DS/-0.75DC×5=1.0

复查验光:

OD:-3.75DS/-1.00DC×180=1.0

OS:-3.00DS/-0.75DC×5=1.0

双眼视功能检查:

Worth-4-dot:4

远距水平隐斜:2△BO

近距水平隐斜:9△BO

加+1.00D镜片后近距水平隐斜:1△BO

垂直隐斜:无垂直偏斜

AC/A:8

BCC:+1.00D

NRA:+1.50D

PRA:-0.50D

NPC:2cm

Flipper(+/-2.00,20/30视标):

OD:6cpm

OS:6cpm

OU:0cpm(-fail)

调节幅度:

OD:7D

OS:7D

融像范围:

远BI:×/10/2 远BO:×/17/8

近BI:×/16/6 近BO:×/26/15

1.2 案例分析

该患者看近时内隐斜高于看远时内隐斜,且近处负融像性集合储备值低于正常值,不符合1:1法则,正融像集合储备值偏高,NPC小于6cm,AC/A值高可以诊断为集合过度。

患者的BCC 和PRA 值都说明调节滞后,特别是PRA:-0.50D,说明其调节储备差,能够动用的调节较少。在日常用眼时,就会有明显的视疲劳,常会出现假性近视增长。同时,在近距离阅读时,由于PRA低,离焦像出现的机会多且持续,近视的增长速度就会加快。

1.3 处理方法

a.验配青少年渐进多焦点镜片,通过结合AC/A、MEM、眼位、双眼融像,试戴的方式,最后给予+1.00D近附加。

按散瞳后度数处方配镜:

OD:-3.50DS/-1.00DC×180=0.9

ADD:+1.00D

OS:-2.75DS/-0.75DC×5=0.9

ADD:+1.00D

b.进行视觉训练:前期进行调节训练和负融像性集合训练。调节训练分为调节感知、调节灵敏度、调节的专项训练、适应性调节。通过镜片阅读及排序、单双眼翻转拍、单双眼字母表等。Brock线、偏振立体图、棱镜翻转拍、裂隙尺来训练散开功能。后期可加入阅读障碍的训练,如注视、追随与扫视训练。

1.4 复查结果

半年后,顾客主诉视疲劳症状减轻,眼部无明显不适,看近清楚,读书串行、丢字等现象减少。

复查验光:

OD:-3.50DS/-1.00DC×180=1.0

OS:-2.75DS/-0.75DC×5=1.0

双眼视功能检查:

Worth-4-dot:4

远距水平隐斜:2△BO

近距水平隐斜:9△BO

加+1.00D镜片后,近距水平隐斜:3△BO

垂直隐斜:无垂直偏斜

AC/A:6

BCC:+1.00D

NRA:+2.50D

PRA:-2.00D

NPC:8cm

Flipper(+/-2.00,20/30视标):

OD:10cpm

OS:10cpm

OU:9cpm(-fail)

调节幅度:

OD:9D

OS:9D

远BI:×/12/4

远BO:16/28/12

近BI:×/25/6

近BO:18/36/17

1.5 结果分析

配镜和训练后症状缓解,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改善,近距离隐斜幅度改善较少,半年期间度数没有增长,继续进行视觉训练并配戴渐进多焦点镜片。镜片给予看近附加,适合于调节不足近视和高AC/A伴有内隐斜的集合过度,减轻视疲劳现象。

2 案例二

2.1 案例情况

小穆,男,17岁。眼与全身病史:先天性白内障术后12年,5岁进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内为单焦人工晶体。术后屈光不正验光配镜,矫正后进行弱视训练,矫正视力提高至1.0。眼部健康:结膜未见明显充血,角膜透明,瞳孔等大等圆,晶状体透明。眼底:未见明显异常。

主诉: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配戴渐进多焦点镜片3年。现在随着网课的增多,容易出现眼睛干涩,视疲劳症状,同时患者喜欢打篮球,运动时偶感模糊,希望获得更加清晰稳定的矫正视力。

旧镜处方:

OD:-0.75DC×180=0.8

OS:-0.25DS/-0.50DC×5=0.8

主觉验光:

OD:-0.25DS/-1.00DC×180=1.0

OS:-0.50DS/-0.75DC×5=1.0

双眼视功能检查:

Worth-4-dot:4

远距水平隐斜:1△BI

近距水平隐斜:2△BI

垂直隐斜:无垂直偏斜

AC/A:3

BCC:+2.50D

NRA:+1.00D

PRA:-0.50D

2.2 案例分析

眼内为单焦人工晶体,看远中近距离需要不同的度数,此次换镜仍更换渐进多焦点镜片,提供清晰连续的视觉效果。现在网课逐渐增多,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主诉眼干视疲劳等症状。电子产品发出的有害蓝光可以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造成光学损伤。因为患者喜欢打篮球,运动时感觉戴镜模糊,有头晕等不适感。综上所述选取防蓝光功能的视野更宽阔的渐进多焦点镜片。

2.3 处方结果

a.双眼平衡后配镜处方:

OD:-0.25DS/-1.00DC×180=1.0

OS:-0.25DS/-0.75DC×5=1.0

b.确定近附加光度

计算理论附加光度,调节幅度为0,习惯阅读距离为40cm,被测眼的理论附加光度为2.50D。

精调附加光度,在全矫基础上置入理论附加光度:

ADD=2.50D+(NRA+PRA)/2=2.75D

c.试戴

在习惯的近工作距离阅读5号印刷物15~20min,询问患者戴镜近读时的清晰度、舒适度和耐久程度。患者自述看近清晰舒适,最终确定ADD为+2.75D。

2.4 镜片选择及瞳高测量

选择像散小、泳动柔和、易适应、宽阔均衡的远中近视区,提供良好的动态视觉。同时优化双眼融像设计,确保左右眼视觉信息更精确同步,配戴者有更好的空间感知和阅读体验,还原真实视觉感受,最终通道选择为14mm。

调整镜架:镜框正面左右平衡居中,镜面弯度在同一平面,适当向内调整改善顾客头晕的症状,前倾角在10~15度之间,顶间距离为12mm。

测量瞳高,让顾客带上镜架,使用笔灯确认瞳孔反光的位置,标记瞳高。经测量,右眼瞳高:16mm,左眼瞳高:16mm。

2.5 复查结果

戴镜2周后进行电话随访,顾客戴镜视物清晰、舒适,看电子产品时眼干、视疲劳症状渐缓。

戴镜6个月复查验光:

OD:-0.25DS/-1.00DC×180=1.0

OS:-0.25DS/-0.75DC×5=1.0

视力稳定,主诉视疲劳症状明显减轻,视野范围大,有较好的动态视觉。

2.6 结果分析

在渐进多焦点镜片的验配中,通道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ADD比较高的,建议选长通道。长通道比短通道变化幅度更平缓。对于看近需求较多或屈光参差较高者可选短通道。瞳高是保证渐进多焦点镜片验配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瞳高测量之前应先调整好镜架,精准测量,避免产生垂直棱镜效应。

3 总结

作为一名合格的视光师,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和患者进行良好沟通,解决患者戴镜过程中的困扰。此外,关注细节,尽可能多地为患者提供无忧的视觉品质。随着视光技术和产品设计的不断进步优化,更应了解产品性能,根据患者需求与自身情况,通过个性化的视觉解决方案、精准的验配服务,使患者拥有高品质视觉质量。

猜你喜欢
戴镜配镜焦点
视力下降的机动车驾驶员驾车时戴镜行为研究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脉络膜厚度及眼轴的变化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幅度的改变及其控制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焦点
光学离焦时长对小鸡屈光度及眼轴向参数的影响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配镜后视力到0.8还是1.0合适?
验光师技术决定配镜效果好坏
网络配镜版十万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