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诵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及运用

2021-03-31 01:26王宁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4期
关键词:视障朗诵声乐演唱

摘要:本文从朗诵入手,结合视障孩子学习声乐的特点与需求,详细的阐述了朗诵对于声乐的重要性。朗诵和声乐虽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但是两者却有相似之处,可相互借鉴。重点对如何将朗诵中的咬字吐字、气息运用、节奏停顿、语气语调、情感表现力灵活的运用到歌唱中,使视障学生的唇齿盲态得到改善,使视障学生歌唱更加的立体,情绪更加的饱满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其能为视障学生及声乐爱好和学习者日后更好的演唱声乐作品提供帮助,并对其声乐演唱及日后的学习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视障;朗诵;声乐演唱;作用;运用

演唱声乐歌曲离不开朗诵,朗诵是使用朗朗有声的语言,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语言艺术活动。朗诵艺术是说话的艺术、语言的艺术,是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形象的艺术。它不同于朗读:朗读是有文字凭借的有声语言活动,重在读;而朗诵一般是无文字凭借的有声语言活动,需要朗诵者预先把作品背诵下来,重在诵;朗诵可以有较大幅度的夸张来增强表演的艺术,得到更加的表演效果。

正确的声乐演唱方法通常是喉咙打开,抬起软腭,喉头放低,全身处于兴奋状态,演唱的过程中张弛有度。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视力障碍的学生不仅在体态上有盲态,比如低头走路,弯腰驼背等,唇齿上也有盲态,比如说张不开嘴,牙关不打开,发音时舌头的位置不正确,圆唇音时嘴唇的前噘不到位等等,从而影响了正确的发声和演唱。

语言是声乐的组成部分,是直接表达词曲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想要演唱好一首声乐作品,首先要熟练的了解语言背后所要表达的情感,语言的朗诵和音乐是同样重要的,并不是彼此依附的关系,这样演唱的声乐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艺术。通过情感与语气变化的表达、咬字吐字与气息的运用灵活的在声乐中表达出来,所以在演唱声乐歌曲之前,打开胸腔,运用共鸣把歌词朗诵出来,并注意歌词的抑扬顿挫、重音、节奏、轻音,同时还要注重气息和放松的状态,这样才为我们的演唱才能更加自然。语言是人们沟通的基本方式,歌曲又是语言和旋律组成的,在歌曲中我们会时刻要求自己做到“字正腔圆”并且要吐字清晰,把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用自己的情绪通过悠扬的旋律表达出来,以此做到“字里传情”。

一、朗诵有助于声乐演唱中语感与乐感的统一

想要表达歌曲的情感,需要理解歌词的思想内涵并与旋律结合起来,朗诵就是最直观、最具有感染力的一种方法,每次歌唱前反复的朗诵歌词,不仅能将自己带入歌词的情境,还能有效的结合我们的节奏和旋律,使之更加熟练,为我们进一步处理歌曲奠定基础。朗诵不同于单纯传播信息的语言表达,它的声音有其特殊的要求,因其感情浓烈,朗诵时语气节奏的变化幅度也就相对较大;因其集中于音声创作形式,朗诵就要通过训练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声乐演唱之前我们必须对歌词进行理解、感受,并进行自己独特的音声转化,运用技巧形之于声。

二、朗诵有助于声乐演唱中的吐字归音及训练

在声乐演唱中正确的咬字吐字是一必备基础,而视力障碍的学生往往有比较严重的唇齿盲态,用朗诵的形式练习张嘴、抬腭等十分必要。首先挺软腭、开牙关可以增加口腔的空间提高吐字的清晰度。提颧肌、收嘴唇可以使面部表情自然的变化。这两种也是我们练习咬字吐字的两种基本方法。吐字归音,主要是指在吐字发声时,要咬准字头、吐清字腹和收住字尾。其次我们练习的要求是:吐咬清晰、归音到位。最后在咬字吐字方面还有一些方法,比如在咬字方面有喷崩法、弹舌法、震牙法、開喉法等几种练习方法。在我国,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和风俗,加之语言的不同会有好多方言歌曲流传至今,许多方言歌曲的语言还比较难掌握,所以声乐学习中的咬字吐字的训练极为重要。我们都知道,清晰地读字对我们的声音其实是一种帮助和练习。有字才有声,有声才有情,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要把朗诵中的咬字吐字一味的强加到声乐演唱中,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声乐作品进行分析和运用,不断地学习方法,投入百分百的情感,这样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

三、朗诵有助于声乐演唱中声母韵母的分析

声母是音节开头部分的辅音。22个辅音中,除了“ng”外,其他21个辅音均可以作为声母。韵母是声母后面的那一部分,一般是由一个或几个母音构成,共有39个韵母,分为单韵母(10个)、复韵母(13个)、和鼻韵母(16个)三类。按照韵头(介音)又可以分为4类,称为“四呼”,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在声乐的发声练习中,汉字一般由子音、母音和尾音构成,在演唱时,字头要咬准,长音通过字腹来过渡,要咬字但是不能太死唱的饱满些,字腹属于字的主体部分,它与字头的区别就是字腹可以延长,自腹的延长也叫“引腹”字腹的延长要连贯并保持口形不变给人以悠远的情境。字尾也要做到咬字清楚(也叫归韵),给人以有始有终的感觉,就像我们汉语中所说的“羊yang”字,如果我们字尾没有归韵的话,就会误导成“牙ya”。还有一些特殊的汉字,一字就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包含1-4个音素,就像a(啊)无头有腹无尾;ba(有头有腹无尾);ai(爱)无头有腹有尾);dang(有头有腹有尾)。

四、朗诵有助于声乐演唱中气息的运用

朗诵是一种用有声语言进行创作的表演状态,此时的气息状态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状态,要求朗诵者能够有意识的控制呼吸。“气乃声之源。”呼吸的正确与否,是决定声音又美是否得关键。声音的变化,就是气息的变化,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虚实都是与气息的流动息息相关。在朗诵中要求朗诵者在吸气的状态下呼气,同样在我们的声乐歌曲演唱时也是要求演唱者吸着唱,这是一个共性,这样能保证朗诵时气息的稳定。有时候在我们演唱歌曲前会专门进行气息的训练,可是在演唱时气息的运用还是会觉得比朗诵时更加吃力,所以我们尽量的去找介于说话和朗诵时的那种感觉,调整一下自己的呼吸状态去演唱歌曲,其次,身体各个肌肉的放松与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气息运用是通过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它的主要动作特征是“抬肩扩胸,降膈肌,收腹肌”,吸气量最大,气息运用变化最活。也就是在演唱前要进行深呼吸,但是对于初学声乐者或是气息不足演唱者来说,会有着气息太浅或漏气等问题,我认为许多演唱者在朗诵文章时很顺利,也没有感到肌肉痛、嗓子干等症状,就算是大声朗诵也不会感到口干舌燥,原因在于演唱者在朗诵时,没有强迫使用嗓子,所以在声乐演唱时也应该如此,以放松愉悦的姿态完成,久而久之,演唱者就应该将这种呼吸的方式运用到实际演唱中,声乐演唱的效果随之就能有所提高。

五、结语

正确的咬字吐字和发音是声乐演唱的基石,而咬字吐字和发音也同样是朗诵中的重中之重,更是视力障碍的的学生需要克服的难点。所以,朗诵及声乐学习两者可以相互交融、相互借鉴。在声乐的学习中,可以借鉴朗诵的训练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

王宁,男,汉族,山东省济南市,本科,济南特殊教育中心,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特殊教育、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视障朗诵声乐演唱
基于情境教育理念下的视障化学课堂实践
幼儿园大班散文渗透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视障儿童功能性视力软件化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