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服装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021-03-31 01:49阳川胡毅
西部皮革 2021年17期
关键词:技术能手工匠精神工匠

阳川,胡毅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成都 611731)

1 职业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意义

“工匠精神”是一种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内容的职业精神,是从业者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我国制造业经过四十年的发展,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纺织服装业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纺织服装产业采用高效灵活的生产模式,进行了产业链有效整合、协同开发和云制造,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产业转型升级对服装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2016 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7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的“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进入质量时代。2020 年12 月11 日习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指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必须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理念,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为培养“大国工匠”作贡献。

2 高职服装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现状的分析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于职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培育意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缺失的归因分析以及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路径。截止目前的“工匠精神”研究虽然数量庞大,但针对行业的“工匠精神”体系化思路及教育实践还不足,留下了无限的研究与实践空间。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高职服装专业学生对“工匠精神”认知不足,存在自律性差、职业认同感不够、目标不清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多措并举构建正确的价值导向体系,加强校园工匠文化建设,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

发挥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塑造的奠基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以纺织服装为龙头的双高专业群建设院校,近年来在构建“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体系方面逐渐成熟,并在服装专业以及服装行业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证研究,将“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有效整合落到实处,以增强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特别是“工匠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3 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服装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

3.1 工匠型服装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思路

依托双高专业群建设契机,提出“工匠精神”培育理念,通过创设“工匠文化”氛围,依托行业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引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推进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改革,构建以“工匠培养”为目标的面向职业院校与行业的教学体系,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育教学,打造一支有精湛技艺的“工匠型、大师型”教师团队,培养适应现代服装业的“有匠心、高素质、上手快、可持续”的工匠型高端技能人才。

3.2 实践过程

3.2.1 树匠心

创设“工匠文化”育人环境,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土壤。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为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培育提供足够的文化支撑,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打造“课程思政之工匠专题”课堂,邀请技能大师、非遗大师、“成都工匠”团队、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实践课程,传授工匠技艺,讲述工匠故事、工匠文化等,激发学生学习“工匠精神”的主动性。

3.2.2 育匠人

思政引领,校企合作、大师参与,构建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核心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增强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服装设计与工艺》课程思政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下,针对性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与专业教学相统一、以“工匠精神”打造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分为思政课程板块、工匠文化课程板块、工匠技术课程板块、工匠实践课程板块。通过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校级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以点带面开展“工匠精神”课程思政教育。针对面向行业的人才培养,以技艺培训带动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培育,提升工匠的价值感、行业认同感。课程标准要把职业素养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时代精神教育等与课程建设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目标体系,培养学生和企业员工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

3.2.3 臻匠艺

校企合作、大师参与,对标世赛标准,开展教学实践,助推学生与企业员工潜移默化践行“工匠精神”。

建立了“专业教师+思政教师+技能大师”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思政引领、名师带头、校企合作、大师参与等路径,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推进三全育人,达到思政入脑、润物无声的效果。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政教师把握课程思政导向,服装专业课程教师要有家国情怀,服装技能大师亲自授课,讲述成长故事,以自身技艺培养人才。行业协会与优秀服装企业为课程提供融入职业规范素养的教学资料、嵌入“工匠精神”的教学素材,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理解和情感认同,激发学生向优秀工匠学习的热情。

开展“工匠实践”,“赛教习”协同培养服装高技能人才。“工匠实践”为“竞赛培养+常规教学+校企实践实习+第二课堂”结合,对标世赛与国赛时装技术项目标准,对本专业近年来国内外高水平技能竞赛相关的标准和规程进行研究;调研服装高新技术企业,对口高技能岗位,结合企业高端技能实践岗位的主要技能要求,重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线、重构学习时间和空间、重构学习的考核和评价方式,贯穿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教学实践,建立学分银行,实施课程替代,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标准。

3.2.4 引匠师

建立一支有精湛技艺的“工匠型、大师型、技术能手型”教师团队,保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打造校内工匠型名师专家团队。引进工匠型大师、世赛国赛专家、“成都工匠”担任教学实践工作。共同组建“技能大师+指导教师”、“技术能手+指导教师”、“技术专家+指导教师”的师资团队,建立校内“全国技术能手工作室”,保障“竞赛培养+常规教学+校企实践实习+第二课堂”的组合实施。开展大师学徒制工作,培育工匠型教师。

3.2.5 铸匠制

建设了“学校+行业企业+岗位”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搭建了以校内国家级实训基地、成都市人社局服装技术集训基地、产教融合智慧服装实训基地、双创中心以及行业企业实践基地构成的“工匠培育”实践平台,通过参与具体的岗位实践工作,了解工匠在工作过程中精益求精的精神,强化学生与企业员工对“工匠精神”的认同度;建立了“工匠精神”考核评价体系,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从工作态度、产品质量、职业品德、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促成“工匠精神”的养成。

4 实践成果

4.1 工匠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为“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面向行业人才以及学校学生,通过校政合作、校企合作、大师融入等多种形式,树匠心、育匠人、臻匠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近五年,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服装专业学生在各类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超过100 项荣誉。其中一位学生在2020 年12月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全国纺织服装学生技能标兵2 人。2 位学生入围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国家集训队。4 位学生获得“成都市技术能手”称号,1 位学生获得成都市委市政府颁发“成都工匠”荣誉。

开展行业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培育了一批优秀的适合行业需要的工匠型人才,近三年培养了服装类全国技术能手2 人、全国纺织服装技术能手1 人、四川省技术能手1 人、四川工匠1 人、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3 人、成都工匠近20 人、成都市技术能手20 余人,为行业发展区域发展做出贡献。

4.2 构建了一支“工匠型、大师型、技术能手型”教师团队

创建人才培养保障体系,通过路径、机制、评价体系建设,搭建“工匠培育”实践平台,构建“工匠型、大师型、技术能手型”教师团队,保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实施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团队1 人获得人社部“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1 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1 人获得“全国纺织服装行业技术能手”,兼职教师团队则由国家级世界技能大赛专家、“成都工匠”团队构成。

5 结论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以“劳模工匠精神”为切入点,通过“工匠精神”培育实践,树匠心、育匠人、臻匠艺、引匠师、铸匠制,是构建将“工匠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始终的服装高端技能人才培育体系的重要实践路径。探索高职院校将“劳模文化”与“工匠精神”优良品质相结合的教育路径,有助于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激励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同时丰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技术能手工匠精神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十大工种摆擂台 竞技切磋显真功荆门产业工人争当新时代“技术能手”
工匠神形
全国技术能手陈行行
如何实现角色转换带好一个团队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昆明市一批技术状元、优秀技术能手受表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