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城融合的小城镇空间布局
——以涿州市东城坊镇为例

2021-03-31 01:15保定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助理讲师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1年9期
关键词:东城产城小城镇

李 磊 保定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助理讲师

葛玮钰 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王京超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讲师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小城镇产业发展,提出要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导向,优化空间布局结构,提高空间配置效率,改善空间功能。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就提出需重视产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的问题,对小城镇的功能建设提出要求,并且鼓励发展弟三产业,为小城镇的产城融合发展指明了道路。

1 产城融合的内涵与意义

近年来,产城融合的理念在各地政府文件及相关政策中多次提及。我国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针对有城无产、有产无城等问题,提出了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产城融合要求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互为依托、互为促进,以产业发展影响人口分布,支持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和人口集中[1]。从功能导向到人本主义的回归是产城融合的重要思路。如果小城镇只注重产业的发展,忽视与城市建设的结合,会导致经济与环境不协调;如果只注重城镇建设而轻视产业的支撑,会造成空城现象[2]。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市化与产业化不仅要相互促进,还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制订适宜的发展方案,并且引入匹配的产业作为城镇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创新产业。因此,产业园区和城镇社区协同发展是小城镇向生产、服务、消费进行多元化转化的必经之路。

小城镇作为“城市之尾、农村之首”,受到了高度重视。但由于我国城镇化发展出现了两极分化情况,使小城镇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产城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大中型城市的发展,还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石。

2 东城坊镇产城融合发展优劣势

2.1 发展的优势

2.1.1 区位优势

东城坊镇位于涿州市西部,距离城区10 km左右,同时也是涿州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核心区域。而涿州市位于北京市、河北省交汇的地方,不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域,还是“京南新区”的重要卫星城。从地理位置看,东城坊镇不仅是涿州市西部的核心城镇,还是连接涿州市与涞水县的重要节点城镇。

2.1.2 交通优势

东城坊镇位于涿州市东部涿涞线与松兰线交汇处,是连接涿州市与涞水县的枢纽城镇。规划廊涿城际铁路横穿东城坊镇,并将涿州西站点设在东城坊镇区以南;横穿全镇的涿涞公路,距107国道、京广铁路仅10 km左右,距京深高速约15 km;松兰路由于纵贯全镇,联系着全镇南北向的主要交通;京都旅游大道便捷地联系107国道和京石高速公路;“村村通”道路将各个村落串连在一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东城坊镇打造了明显的交通优势,有利于吸引周边区域的人口、产业等要素向镇区聚集。

2.1.3 产业发展优势

东城坊镇形成的产业体系框架合理,其主要产业有蔬菜种植、科研教育、果树种植等,已经初显其巨大的发展前景,产业组合的优势日益凸显。东城坊镇以农业科研产业、生态农业为特色,蔬菜、果树种植等产业初具规模,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中心的科研项目逐步落地,并逐步取消砂石开采等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重工业产业。京都高尔夫俱乐部是东城坊镇主要的休闲旅游区,与涿州市林场结合建设的配套产业发展,推动东城坊镇跨越式发展。

2.2 发展的制约因素

2.2.1 城镇化水平低,建设水平落后

东城坊镇是涿州市西部片区的核心城镇,然而目前城镇内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只能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需求,并且缺乏提高居民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辅助性教育设施和文化活动设施。如果长期如此必定会降低城镇的吸引力,进而会导致城镇不能吸引企业进驻,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发展。

2.2.2 农村经济调整乏力

农村经济薄弱,并且缺少资金、技术的支持,农业经济调整乏力。在农民就业的问题上仍存在不全面的问题,城镇中的很多剩余劳动力无法做到合理调整。同时,东城坊镇的市场服务体系相对而言并不健全,各方面的发展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农村难以摆脱困境,尤其是经济结构调整完全依靠村庄自行解决。

2.2.3 “三农” 问题困扰着城乡统筹发展

虽然涿州市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脏乱差问题难以迅速解决。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落后直接导致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三农”问题对城乡统筹发展产生了阻碍。

2.2.4 土地利用率低,生活环境有待优化

东城坊镇的土地利用率低,大多数村庄的建设用地面积偏大,全镇村庄人均建设用地为约210 m2,远远超过国家的用地标准。当然多数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还有部分的农宅院落占地面积过大,迫切需要调整村庄的建设用地。另外,很多村庄没有做建设规划,虽然村庄中的空闲面积较大,但是缺乏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园绿地。虽然村里的主要道路做了基本硬化,但是道路绿化率低,道路级别不规范,道路系统性不好,部分村庄道路过窄,不能满足会车、消防通车的要求,生活环境有待优化。

2.2.5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欠缺

近年来,东城坊镇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之前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仍然有部分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如由于拒马河的影响,镇域内的道路通达性较差,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一些偏远且规模较小的村庄更为突出。另外,在东城坊镇中,人口规模不足1000人的村庄有近60%,村庄规模过小,无法配置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其他多数村庄落后的公共服务设施也使得村民的文化活动较为单调。

3 产城融合视角下的东城坊镇的发展路径研究

3.1 强化示范特色,融入区域发展

通过对工业城镇一体化概念的研究,可以看出其是城乡统筹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势必定会影响和辐射周围地区,并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这是东城坊镇在工业城镇融合进程中的必然要求。同时,要结合东城坊镇的城镇建设,集中资源和精力重点发展中心村,对基础设施建设加以重视,以达到促进东城坊镇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目的。对于小城镇的发展要秉持“一盘棋”的思路,力求全面提升东城坊镇的区域竞争力。

就东城坊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而言,想做到产业与城镇融合需要从3个方面入手:首先,产业需要向园区集中规划布局。东城坊镇的产业不能零散分布,应该分区、分类规划成产业园区,使产业园区逐步发展形成产业带。其次,东城坊镇的农业也要趋向于规模经营。很多分散的农户由于自家的经营规模小,技术不成熟,信息相对封闭,与国家出台的惠农补贴政策失之交臂,难以得到发展。农业规模化可以把小农户聚集起来,共同商讨和发展,对于各个村的发展有极大的好处。最后,居住人口应当集中在城镇和新社区。人口集聚对于东城坊镇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利用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居住人口的生活水平,进而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3.2 推进空间融合,功能多元复合

涿涞路是连接涿州市和东城坊镇的一条省道,但是受到当地中国农业大学土地侵占的影响,城镇发展建设受到一定限制,东城坊镇新区和老区的经济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因此,东城坊镇需要改变以往的城镇空间布局,让新城区的新鲜活力与老城区的沉稳厚重相互融合。在产城一体化建设中,新城区与老城区的功能分工也应充分地考虑自身条件,充分地发挥两者的优势,同时也要避免功能单一、缺乏活力等问题。

3.3 设施分级设置,园城共建共享

东城坊镇镇区的范围较小,应采用“镇级—居住区级—社区级”三级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不断完善行政、教育、医疗、文化、商业、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实现园区共建共享,注重内外设施融合。

3.4 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聚

依托现有的产业园区,东城坊镇要找到主体功能的定位,指导和约束产业集聚发展,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将东城坊镇着力打造成具有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集群。东城坊镇的产业发展要与建设相结合,注重规划便利的交通体系、完善的服务体系、集中的产业布局等。东城坊镇的产业应注重打造高效、高辐射的发展效果,重视高端产业发展。要达到产业集聚发展的目的,就要调节好产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由此,东城坊镇的产业发展应注重提高资源利用率,研究和发展适合本地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努力将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东城坊镇的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4 结语

当前不平衡发展引发的产业空心化和空城现象,导致产业与城市空间的隔绝。因此,小城镇目前急需解决产业与城市空间高度契合、低整合的问题。近年来,产城融合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新方向。由此可见,产城融合发展是实现城镇与园区协调发展的重要思路和有效途径,小城镇工业园区规划中的产城融合将是今后建设和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工业城镇一体化的思路下,对东城坊镇的空间布局进行了探索,具体分析了东城坊镇在产城融合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提出了东城坊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路径,以期对小城镇的产城一体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东城产城小城镇
和谐发展 创达未来
——东市莞东城实验中学
东城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券游东城
城市发展新结晶——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
品质西区聚高端 产城文景共一色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产城融合 建设优质园区——以南昌市为例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水是用不完的吗
小城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