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扶贫背景下的夯土建筑研究

2021-03-31 04:04刘海青杨元帅李志伟
居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夯土村子建筑材料

刘海青 杨元帅 李志伟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美国设计师戴维·伊斯顿从学院毕业后就开始研究夯土这种建筑材料,因为工业的发展,全球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建筑垃圾逐渐变多,他开始意识到现代建筑对环保建材的需要。他还发明了一个“整体砌块”的建造体系和输送机,达到了节省人力及成本的目的。

王澍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水岸山居的设计中就是运用了现代化的夯土墙,为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能够节省成本,他所运用的就是夯土和木材这种接近自然的材料。后来,水岸山居也成为研究夯土建筑材料的重要实践。

甘肃省会宁县地处黄土高原,村子的居民都是居住在黄土建造的房屋中。2007年马岔村现代夯土农宅示范与推广项目获得“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创新设计奖”,这个项目是通过大量的实验,用本地基础材料和常用设备创新出适用于贫困农村地区的夯土建造技术。这个项目的推广很好的利用了黄土高原的自身优势,建造出能够凸显出地域文化的夯土建筑。

2 现代夯土建筑案例解析

2.1 四川攀枝花马鞍桥村夯土建筑分析

马鞍桥村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2008年8月,攀枝花发生地震,村子里的土坯房倒塌严重,人们的生存生活空间遭到很大破坏。由于交通不便,震后村子的重建工作一直没有开始,直到设计团队的到来。

震后的马鞍桥村面临着三个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震后政府对村民的补贴不多,建造房子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另外一个是倒塌房屋废墟的处理问题,村子大片房屋倒塌,建筑废料没有地方存放,所以场地是重建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最后是河上的桥被雨水冲垮,进出村子非常困难,更何况是大批量建筑材料的运输。出于对以上重建问题的思考,正好设计师团队也一直在研究生土建筑,所以他们准备用夯土这种建筑形式来帮助村子开始重建。

这个方案开始受到很多村民的置疑,人们认为传统夯土建筑稳定性差,遇到地震容易倒塌,虽然成本低,但是实用性不够。设计师团队针对这些问题给村民重新介绍了夯土建造技术,重建后的房屋主要建筑材料还是以夯土和木材为主,这种建造工艺简单,之前的木框架也可以回收利用,设计师们只要告诉村民粘土、沙子、水泥、秸秆的配比,村民就可以自己动手建造房屋,砖瓦房的建造不是人人都会,请建筑工人又费时费力,这不仅能够省去人力成本,而且也是交给当地村民一个谋生之路,掌握现代夯土建筑的建造技艺,接下来他们可以自己建造房屋,也可以去帮助其他人建造夯土建筑。

这一建筑形式得到了村民的肯定,村子很快就完成重建工作,由于建筑材料都是环保的自然材料,所以村民也很快的住进新房。在村子重建的过程中,设计师发现村子没有村民活动中心,村子里集体活动都是在空地,没有固定场所,所以他们又给村里设计了村民活动中心。中心广场的地面铺装材料主要以河里的石头为主,就地取材,减少成本和运输费用,与周边环境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同样,给村里设计了桥梁,便于村民出行,以后洪水季节也不用担心桥被雨水冲刷。

在马鞍桥村进行重建的过程中,设计团队只是给村民提供技术支持,跟他们说夯土的配方比例以及怎样可以提高抗震能力,剩下的建筑建造方面都是村民自己动手,村子很好的保留了之前的传统建筑形式,根据村民自己的喜好来建造自己的房屋,设计师团队通过自己的技术支持村民自己建造房屋,每一家的建筑样式都不一样,但整个村子却很协调。在这个案例中,夯土建筑不仅为马鞍桥村村民减少了经济负担,还作为一个地域文化传承的载体充分展现了当地民俗习惯和建筑文化。

2.2 云南鲁甸光明村夯土房建筑解析

2014年8月,云南鲁甸发生地震,建筑倒塌严重,光明村就是受灾的村子之一。在重建的过程中,村里的年轻人贷款建起砖瓦房,但是村里还有一些老人,因为经济原因,无法进行重建。例如一对老夫妇因为年纪和经济的原因,一直住在自己搭的简易帐篷里。设计师项目团队来到光明村,了解到村子的情况以及老夫妇的情况后决定给这对老夫妇设计他们的住宅,也是作为一个夯土建筑的示范项目开始进行,希望能够通过夯土建筑来帮助经济贫困的村民重建家园。

在了解到当地的地域文化以及老夫妇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后,设计团队开始进行住宅设计。住宅一共分为两层,一层以居住为主,分为四个房间,客厅、卧室、厨房、商店和一个半室外空间;二层主要以储存空间为主。房屋的主要建筑材料以夯土、木材、钢架、玻璃为主。夯土就地取材,利用之前的倒塌建筑废料,重新对夯土配方进行配比,增加其抗震性。木材以承重和门窗为主,就地取材,经济方便。钢材主要运用在房屋中间的半室外空间,钢架结构与夯土墙和砖瓦结合,在房屋中间形成了一个框架,钢架结构与玻璃的结合让房屋形成了一个半室外空间,增加了房屋的采光和通风。

鲁甸冬天比较冷,会下雪,所以设计团队给屋顶做了保温层和吊顶,窗户也是采用双层玻璃的形式,能够很好的起到保温的效果。中间的半室外空间,采光、通风性能好,玻璃的通透性可以让房屋白天充分的晒到太阳,狭长的空间还可以形成穿堂风。这个半室外空间也是为了适应老夫妇的生活习惯而建,老人眼睛不太好,再加上经常需要干点儿农活,手工活等,所以这个狭长的半室外空间很好的满足了老夫妇的需求。老爷爷喜欢闲暇时间编竹筐,老奶奶缝缝补补等。这个项目的完工吸引来很多村民来参观,他们都说还是夯土建筑住的舒服,有的村民还邀请设计团队去给他们设计房屋,这对老夫妇也对自己的新家赞不绝口,不仅解决了居住问题,还提高了老夫妇的居住质量,比传统夯土建筑明亮,抗震性能又好,这也是对夯土建筑的肯定。

鲁甸光明村的这个夯土建筑项目,很好的把传统建筑材料和现代建筑材料相结合,现代的夯土建筑建造技术很好的保存了传统夯土建筑保温保湿的优势,让夯土建筑重新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夯土建筑对于农村来说,建筑材料取材简单,建造成本低,居住舒适,是很好的建筑形式,在当下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和采用这种建筑形式,通过减少建造成本,增加舒适性,为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服务。

3 结 语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仍然有较多贫困人口。村民以种田为生,缺少其他经济来源,收入低,建造新房对大部分村民来说都需要借钱或贷款,很多中老年人没有足够还款能力,所以仍有部分住在危房中。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房屋倒塌,灾后重建更是加重村民经济负担,现在很多相关专家及设计师已经在研究夯土建筑,经过技术的提升,夯土建筑的抗震能力已经有所提升。经过前面两个案例的分析以及国内外对于夯土建筑的研究可以把夯土建筑消失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因,夯土建筑自身的抗震性能低,建筑构件不稳定等原因;另外是外因,现代建筑材料的大批量生产,砖、瓦等建筑材料因抗震性能等优势取代夯土,成为大众首选的建筑材料。同时,夯土这种建筑材料具有一种朴素的美感,很容易和周边环境相融合。在很多的商业空间也开始出现夯土结构及装饰,展现出一种不一样的韵味。经过调查与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夯土作为价格低廉,容易获取的建筑材料,在我国广大农村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村民不仅可以利用夯土建造房子,节省经济成本,还可以学习夯土建造技术,使之成为一技之长,成为谋生的手段,以此来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夯土村子建筑材料
现代夯土建筑材料特性及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如果一头牛回到村子——《走进画里的牛》创作谈
刘老汉的烦恼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郑州商城遗址出土夯土材料的分析研究
竹筋夯土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