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参与破除壁垒推进高质量数字家庭服务《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解读

2021-04-01 04:51柯善北
中华建设 2021年7期
关键词:数字家庭智能家居意见

本刊记者 柯善北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入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数字狂飙”的同时,数字家庭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也愈发凸显,看不见的“数字鸿沟”悄然拉大;众多巨头参与角逐营造标准壁垒,导致“信息孤岛”问题丛生,阻碍信息的互联互通。

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家庭发展,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深度融合数字家庭产品应用与工程设计,强化宜居住宅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家庭产品消费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便民服务水平。

产业崛起 拓展市场新增长点

数字家庭并非新生事物,自信息技术诞生以来,对数字化生活的畅想和探索的脚步就从未停歇,数字家园、网络家居、智能家居等概念也应运而生。

近年来,数字家庭相关应用在我国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相关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由2608.5亿元增至514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51%。扫地机器人、智能电冰箱、智能空调等智能家居设备开始走入寻常家庭。

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规范、引导和鼓励数字家庭的发展。

2016年11月,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符合我国智慧家庭产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

2017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其中特别强调要升级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信息产品,重点发展面向消费升级的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数字家庭产品等新型信息产品;要大力推广数字家庭产品,鼓励企业发展面向定制化应用场景的智能家居“产品+服务”模式,推广智能电视、智能音响、智能安防等新型数字家庭产品。

2017年12月,工信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要加大培育智能产品的力度,优先推动智能家居等产品的突破。

201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重点发展适应消费升级的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超高清视频终端、智慧家庭产品等新型信息产品。

在市场需求驱动下,包括互联网、家电、3C产品等产业巨头开始进军数字家庭领域,提供产品、服务以及相关应用和解决方案。而作为数字家庭落地应用空间——住宅的开发者,房地产开发企业也开始行动,与上述机构联手进行相关应用的开发,从而挖掘新的市场增长点。

多元协同 重点提升三方面服务

按照《意见》的定义,数字家庭是以住宅为载体,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系统平台、家居产品的互联互通,满足用户信息获取和使用的数字化家庭生活服务系统。

从这一定义来看,相较于我们所熟知的智能家居,数字家庭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很大扩展,不只是局限于具体的软硬件设施,而是更宏观的平台和系统。从《意见》的具体内容来看,其指向的也是基础的完善,框架的搭建,服务体系的强化。

为此,《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数字家庭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安全保障、政策制定等方面作用,推动形成多元化参与协同机制。

《意见》提出两步走的发展目标:到2022年底,基础条件较好的省(区、市)至少有一个城市或市辖区开展数字家庭建设;到2025年底,新建全装修住宅和社区配套设施,全面具备通信连接能力,拥有必要的智能产品;既有住宅和社区配套设施,拥有一定的智能产品,数字化改造初见成效。

《意见》首先着眼点在明确三个方面的服务功能,即满足居民获得家居产品智能化服务的需求、线上获得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线上申办政务服务的需求,其中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智能家居产品,联动当地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线上“一屏办”“指尖办”“电视办”。上述服务涵盖消费、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除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加速产业发展外,还需要政府机构更好地与数字家庭体系融合对接,在“后疫情时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顺畅优质的服务。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为网络普及提供强大推动力。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这一领域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此,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数字生活的需求,必须加强数字家庭工程设施建设。

对此,《意见》提出要加强智能信息综合布线,实现光纤宽带与5G等高速无线网络覆盖,鼓励开展光纤到房间、光纤到桌面建设,着力提升住宅户内网络质量。同时,强化智能产品在住宅中的设置,对新建全装修住宅,明确户内设置楼宇对讲、入侵报警、火灾自动报警等基本智能产品要求;强化智能产品在社区配套设施中的设置。对新建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明确要求设置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等基本智能产品要求,保障消防通道畅通,提升社区安防水平;养老设施应配置健康管理、紧急呼叫等智能产品,提升社区适老化水平

破除行业壁垒 强化数字安全保障

由于看好数字家庭广阔的市场前景,众多资本和产业巨头加入角逐,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行业内部壁垒丛生。没有统一的互联互通标准、协议和接口,不同厂商之间的产品、应用、体系平台不兼容,尚在发展期的产业陷于内耗无法形成合力,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针对这一现象,《意见》提出推进智能家居产品跨企业互联互通和质量保障,规范智能家居系统平台架构、网络接口、组网要求、应用场景,推动智能家居设备产品、用户、数据跨企业跨终端互联互通,打破不同企业智能家居产品连接壁垒,提高设备兼容性。

同时,《意见》还强调要完善标准体系,开展数字家庭标准体系研究,完善智能家居规划设计、安装施工、运营服务等标准,制定综合信息箱等设施配置标准;完善智能产品、数字家庭场景、智能家居,以及广播电视、通信与数据技术要求、系统功能要求等标准。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提高安全水平,维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也是整个行业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意见》强调要强化网络和数字安全保障,数字家庭系统应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网络安全技术,防止信息泄露、损毁、丢失,确保收集、产生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

推动数字家庭发展,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当下该领域的市场竞争是充分的,市场活力是充足的,相关各方应携手推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共同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字家庭智能家居意见
基于PLC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研究
评“小创”,送好礼
加快数字家庭示范社区建设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基于Zigbee的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关于智能家居真正需求的探讨
智能家居更贴心
湖北广电与思科合作开展数字家庭业务
《数字家庭》读者俱乐部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