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1-04-01 11:55吴鹏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文化传承、区域经济、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有促进作用。基于此,结合濮阳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展开研究,重视传承空间、文化认同水平提升等策略的应用,对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传承、可持续化发展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3-075-03

【本文著录格式】吴鹏.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中国民族博览,2021,02(03):75-77.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而且,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其社会价值以及重要性等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化、创新发展,与其保护、传承工作地开展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随着区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文化的社会认同水平降低,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1]。

一、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价值分析

(一)树立区域文化品牌

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其以区域文化为背景,并实现文化与非遗融合发展,这对提高城市影响力,强化区域文化底蕴等方面有积极作用。此外,在对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进行研究与分析中,通过文化聚集效应,可以针对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资源、特色资源等方面进行挖掘,并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通过新媒体、实体推广等多种方式,可提高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水平[2]。

(二)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力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化、社会化发展等方面有积极作用。深入开发、挖掘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并以非遗项目为基础,衍生具有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产品,其具备独特的区域文化价值,这对实现区域文化价值向着区域经济价值发展方面有积极作用[3]。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地开展,可以以旅游、传统工艺品营销等多种方式进行拓展,在宣传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能力提升。在解决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过程中,则需要以区域文化、区域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为中心,在实现非遗保护与经济化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经济价值提升[4]。

(三)培养群众文化的向心力

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区域性的文化特点,其表达的是区域群众的生活与劳动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说唱、运动、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开展。从区域群众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地开展,可以充分发挥文化区域性的特点,进一步实现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提升。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前提下,研究与分析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并从非遗保护的角度进行管理与控制,对提高濮阳群众的社会向心力方面有積极作用[5]。

二、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困境

(一)传承空间与环境受排挤

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多元化发展,导致村落的空间极剧减少,传统文化活动空间萎缩,礼仪、风俗、节庆、祭祀等也发生变化。生存空间相较减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会受到直接地影响。濮阳地区的生活活动以黄河号子、唢呐艺术、民间小调等传统表演形式为主,但是,乡村社会格局、结构发生变化,生活活动范围、时间等方面也受到直接地影响。此外,濮阳地区的簸箕、苇席等被新的产品替代,市场空间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发展受到直接地影响[6]。

(二)文化认同逐渐弱化

文化认同对个人价值取向有直接地影响, 但是,社会环境变化,外来文化与濮阳地区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差异、文化冲击等比较明显,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传承与发展会产生直接地影响[7]。濮阳地区的绣花、虎头鞋等传统手工工艺在发展中,认同其实用价值,但是,忽略其艺术、审美以及文化传承价值,这对传统工艺的可持续化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濮阳地区的很多民俗活动简化,甚至会出现不被认同的情况,例如年三十在大门位置放挡财棍,正月初一不准打水等,部分民众认为这是封建社会的残留,并不接受传统文俗活动。此外,部分民间民俗活动基本消失,例如,濮阳地区有开锁风俗,小时候祈求带锁,结婚前都需要进行开锁仪式,一般是在农历正月十六举办带锁仪式,其过程相对比较复杂,这一习俗的本质是祈求平安,多数年轻人认为这是迷信,风俗信仰逐渐消失[8]。

(三)传承主体逐渐减少

在对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中,非遗产传承群体中,多数传承人的收入比较低,生活条件相对比较差,在生活需求下,其在非物质文化活动中的时间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非遗项目逐渐被放弃。此外,大多数年轻人对非遗项目并不感兴趣,再加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周期长,难度大,参与学习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例如,濮阳地区杂技发展,“乔家班”的每一个人都继承家传的杂技事业,但是,孙子、孙女不再学习杂技。在当前社会体系中,传统观念认为部分非物质文化活动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观念,促使传承人越来越少,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会产生直接地影响。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管控难度高

濮阳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具极大的潜力,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以旅游开发、扩大生产等为中心,但是,盲目效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会产生直接地影响。现有传统制作程序、技艺被放弃,其产品的质量及水平等方面极容易出现下降的情况,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发展等方面会产生直接地影响。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综合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有效地控制以及保护,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开发与发展等方面会产生直接地影响。

(五)缺少充足的资金扶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其保护工作的系统化、传承的可持续化需要充足资金扶持,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缺少充足的扶持资金,其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仍有欠缺之处,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会产生直接地影响。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影响保护与传承的综合效果。结合濮阳地区的实际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是以财政拨款或者专项资金为主要经济来源,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其资金无法长期、有效、持续的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地开展,严重影响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保护水平。

三、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行性策略

(一)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环境

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保护与发展中,非物质文化与生存环境、自然资源等有直接关系,所以,在重视资源保护与控制的过程中,则需要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角度,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环境,这对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积极作用。例如,在对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时,不能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本身,需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基础上,从传统工艺、自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应用等角度进行综合调整,这对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资源水平提升方面有积极作用。例如,编织工艺需要以芦苇、藤条等为主要材料,所以,在对乡村社会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下,则需要从芦苇地、湿地、柳树林等角度的保护为基础,可以以就地取材的方式,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从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以及全民参与等角度进行综合管理,这对实现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提升方面有积极作用。

(二)文化认同与宣传,实现品牌化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文化财富,所以,在实现文化认同与宣传发展中,则需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传、品牌化发展等角度进行综合优化,这对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价值方面有积极作用。例如,以濮阳地区有西水坡遗址、三娘子台、太子墓等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对濮阳地区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有促进作用。在转变广大群众观念的前提下,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扩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与影响力,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网络、电视等进行宣传,这对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向稳定发展方面有积极作用。在实现品牌化发展的过程中,则需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对文化活动、传统工艺等方面进行综合控制,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提升。文化认同是转变大众观念意识的主要途径,在非遗资源管理与品牌化控制的基础上,可从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保护管理等角度进行综合控制。

(三)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吸引参与者

通过项目开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积极作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建立数字化文化馆,丰富文化馆内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有积极作用。文化馆需要积极的从视频、音频、动画等角度,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的多元化建设。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数字化资源、现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这对进一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发展水平方面有积极作用。文化馆与濮阳地区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单位需要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并针对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改变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管理模式以及经营模式,通过数字化文化馆,了解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例如,利用三维建模软件,搭建信息交互平台,这对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与保护水平提升方面有积极作用。

(四)建立资料保存机制,实现管控革新

结合濮阳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文字、动态图片、视频、录音、录像等多种方式,记录并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信息,并以整合的方式进行信息汇总,濮阳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8项,省级项目为42项,市级以及县级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别为110项、580项,而且,在普查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线索为151000条,这充分说明濮阳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比较丰富,所以,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归档,这对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与发展水平有积极作用。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前提下,则需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保护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信息分类,在建立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对面临消亡、避免消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保存,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源归类与整合的基础上,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控效果提升。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实现项目管理与系统控制的过程中,则需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需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传承发展、衍生行业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在信息化、档案化管理的基础上,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提升。

(五)设立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资金

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项资金是保证其可持续传承与发展的关键,重组的资金,可以保证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规模以及人才选择等工作地开展。因此,以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为基础,设立数字化保护专项资金,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规划与控制,这对进一步保证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文化传承等有促进作用。一方面,通过数字化保护专项资金,可以以财政拨款为主要手段,并提高社会各方针对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在建立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的过程中,可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例如,吸引文化企业等社会单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纳入到企业发展中,通过社会单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发展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并通过合作机制的搭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结合濮阳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则需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这对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效果提升方面有积极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注重建立档案资料,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化管理与控制的基础上,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郭西燕.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潍坊地区为例[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5):49-50.

[2]王馥.海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淮官话保护与传承的意义研究——以推动连云港申请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为例[J].智库时代,2020(14):154-155.

[3]张静.河套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喜與忧[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123-124.

[4]甘如美江,毛钰,姚可可.黄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5):43-44.

[5]杨润桂,陈刚,许娜.新时代背景下潮汕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0):46-47.

[6]曾小保,易明芳,郑文兵.徽州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传承与保护[J].名家名作,2019(6):86-87.

[7]王欣媛.鲁西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织锦技艺为例[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9(2):86-89.

[8]尹未仙.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探析——基于云南省腾冲市的调查[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9,20(2):123-127.

作者简介:吴鹏(1972-),女,汉族,河南省安阳市,本科,中级馆员职称,研究方向为文物博物系列研究。

猜你喜欢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浅谈土家族茅古斯的艺术价值及传承保护
中小学校本课程视野下的信阳民歌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