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提高呼吸科住院患者雾化吸入依从性研究

2021-04-02 12:46周红梅付金宝
安徽医专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品管圈雾化住院

周红梅 付金宝

近年来,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对于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治疗除联合使用抗生素外,吸入治疗成为了重要治疗方法之一[1]。雾化吸入疗法作为吸入疗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因其具有用药剂量小、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等优点,逐渐成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2]。然而临床工作中,不规范的雾化吸入操作不仅达不到治疗病患目的,还会延误治疗时机,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出现呼吸道事件而造成严重后果[3]。此外,部分患者未能遵医嘱完成雾化治疗也会导致病情反复,住院时间延长,护患矛盾加剧,患者满意度降低。我科也时常出现患者拒绝配合雾化吸入的情况。我科室根据所查文献的结果,结合科室自身的特点对给予雾化吸入患者进行品管圈护理干预活动,以求达到提高住院患者雾化吸入依从性的目的。现将品管圈活动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室于2018年8月18日-9月23日和2018年12月13日-2019年1月20日分别收集60例(改善前)和60例(改善后)空气压缩雾化泵吸入病人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8年8月,本科室以自愿参与的形式成立品管圈(QCC)小组,小组成员共10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5名,本科学历8名,大专学历2名。小组取名“护畅圈”,寓意是在我们共同努力下,护患携手,一心一意守护患者双肺,使其焕发绿色生机,畅快呼吸;设计了相应的圈徽,由护理部主任担任辅导员,护士长担任圈长负责活动的策划、协调和落实。圈员遵循PDCA原则开展活动,执行各项分配任务。此外,组圈前、后分别对圈员们进行QCC知识培训辅导,帮助圈员尽快熟知QCC活动的理念、方法及步骤,掌握QCC活动的七大手法使用技巧。

1.3 选题及理由

1.3.1 选定活动主题 应用评价法[4-5],采用5、3、1 评分方式(上级政策、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选定“提高呼吸科住院患者雾化吸入的依从性”为活动主题。选题理由:①对病患而言:正确的雾化治疗方法能够促进疾病的康复,同时缩短病人的住院天数。②对护士而言:可以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潜能、增强责任感,提高业务能力,改进护患关系。③对医院而言: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打造医院知名度,从而增加医院效益。

1.3.2 拟定活动计划 整个QCC活动计划为期6个月,根据需要每半个月开展1次活动。同时为了提高效率,每次开会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讨论并解决现有问题。拟定包括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和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成果发布共11项内容的活动计划表,制定甘特图。圈员们严格按照甘特图的计划实施项目内容。

1.3.3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召开圈会议,制定出与空气压缩雾化泵吸入相关的流程图,查阅大量文献,结合本科室的特点制作针对性查检表。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8年8月18日-9月23日住院的60例雾化吸入患者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影响患者雾化吸入依从性的原因有:患者不了解雾化知识38%,护士宣教时机未把握24%,雾化器材本身原因19%,雾化吸入时间不合理15%,雾化吸入费用较高4%,使用查检表对调查结果分别从患者因素、护士因素、器具因素和时间及费用等5个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绘出柏拉图(图1)发现:患者不了解雾化知识、护士宣教时机未把握、雾化器材本身原因三个因素,导致患者雾化吸入依从性差的累计百分比达81%,根据80/20法则初步确定为影响患者雾化吸入依从性差的要因。

1.3.4 目标设定 根据圈能力状况,经过圈员打分,计算出圈能力为60%;根据改善前柏拉图得到改善项目的累计百分比为81%,依据2018年8月18日至2018年9月23日住院的60例雾化吸入患者进行统计得出共有26例患者拒绝雾化吸入,从而得到缺陷率=(未能按医嘱正确雾化吸入人数/同期住院雾化吸入病人总数)×100%=26/60×100%=43.33%,由此计算出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43.33%-(43.33%×60%×81%)=22.27%。

1.3.5 解析问题 根据现状调研存在的问题,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从人、物、法、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绘制了鱼骨刺图。将各项原因进行汇总,制定要因评价汇总表,圈员们按5、3、1打分,把得票数最高,且通过科室努力,可以解决的几大因素进行了真因验证,我们得出:不了解雾化作用、雾化泵噪音大、护士宣教时机未把握、雾化器接头易脱出为真因。

1.4 拟定对策及实施 圈员们运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讨论对策,按照经济性、自主性、可行性、长期性等指标进行充分评价[6],最终遴选出了可行性最大、针对性最强、具有一定创新性,可长期可操作的对策内容,集中全体圈员力量解决问题,争取达到最佳效果。

1.4.1 针对患者不了解雾化作用的问题 ①制定了更加详细雾化吸入流程图,护士严格按照流程图进行操作。②制定雾化吸入宣传手册,发放到雾化吸入患者手中,对年老患者进行反复宣教。③值班护士采取一对一宣教、反复示教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指导。每周召开一次雾化吸入讲座,并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指导患者规范化雾化吸入。

1.4.2 针对宣教时机未把握问题 ①每月科室组织一次雾化吸入培训,提高年轻护士的业务能力。②评估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及文化程度,分别采取图片、视频、小卡片的形式进行一对一宣教。③要求责任护士每日对所管雾化吸入患者进行规范化标准宣教,以期达到最佳的宣教效果。QCC活动中我们制作了雾化相关宣传手册、开通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以便更好的服务患者。不断完善并制定标准化作业流程图用以提高雾化依从性,同时进行QCC编号,竭力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4.3 针对雾化泵接头易脱出问题 ①从网上定制专用连接管,防止雾化接头脱出。②责任护士每日检查雾化泵连接管,有破旧及时更换。在给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时,雾化吸入时间不宜过长,严格按雾化吸入时间为15分钟到20分钟执行,以防止雾化时间过长导致管道遇热软化脱出。

1.4.4 针对雾化泵噪音大问题 ①雾化泵噪音较大,我们在雾化泵底座加海绵垫,减少雾化器与桌面摩擦产生的噪音。②责任护士每周对雾化器材进行维护保养。

1.5 定期督导、调整改善措施 在QCC的督导下,我小组对现存问题进行了持续改进,圈员们齐心协力,共同学习,努力使护理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同时,通过参与QCC活动,圈员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心、凝聚力等也有了较大提升。

1.6 评价指标 对比实施QCC活动前后,患者的雾化吸入依从性、平均住院天数及满意度。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效果确认与分析

2.1 有形成果 QCC活动后,我科室根据2018年12月13日-2019年1月20日住院的60例雾化吸入患者进行统计,得出共有11例患者拒绝雾化吸入,从而得到雾化吸入的缺陷率=(未能按医嘱正确雾化吸入人数/同期住院雾化吸入病人总数)×100%=11/60×100%=18.3%,并进行改善前后缺陷情况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绘制了改善后拍拉图,由此可见患者雾化吸入的依从性较之前有了明显提高:缺陷率由改善前43.3%降低到改善后18.3%,进步率为58%;平均住院时间也由改善前的13.3天下降到改善后10.3天;满意度由改善前的93%升高到了改善后96.8%。见表1。

表1 改善前后缺陷率比较 例(%)

2.2 无形成果 实施QCC 活动后,采用5、3、1 评分方式,得到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积极性、沟通协调、自信心、操控能力、责任心、个人素质修养评分均高于改善前(P<0.05),表明QCC活动能有效提高圈员的能力,以此来提高护理质量。见表2。

表2 QCC 活动前后圈员能力情况评分比较(x±s,分)

3 小 结

本文运用QCC手法,探究了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呼吸科住院患者雾化吸入依从性中的应用问题,我们不仅探索了问题解决的方法,制定了相关对策,还充分合理地利用了有限的人力和物质资源,使问题得到了较大幅度改善。

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后,雾化吸入的缺陷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等改善达到预期设定目标。说明通过开展QCC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呼吸科住院患者雾化吸入的依从性,缩短有效住院天数,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改善护患关系。同时,通过参加QCC活动,圈员共学习、同行动,大家不仅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创造能力,而且给自身和团队带来巨大效益。

猜你喜欢
品管圈雾化住院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家庭雾化不能代替正规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