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协同发展机遇 打造人才发展生态 武清区召开构建人才全面发展生态主题新闻发布会

2021-04-02 11:24
求贤 2021年3期
关键词:武清区协同人才

本刊讯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助力武清区高质量发展,近日,武清区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京津明珠·幸福武清”——构建人才全面发展生态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武清区委书记戴东强与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高进田,分别就以人才生态破题武清“十四五”发展、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建平台造生态的具体举措以及武清区人才政策的特色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武清区作为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和桥头堡的地位不断提升。近年来,武清区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打造更加符合人才发展需求的人才发展生态,推动人才生态与产业生态深度融合。天津市“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武清区京津产业新城承接载体建设,确保企业和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为此,武清区成立了人才政策起草专班,与国内顶级人力资源机构合作,调研产业、人才发展需求,先后18 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政策研讨会等专题会议,并赴上海、杭州、宁波、东莞、深圳等地考察学习,仅用半年时间就形成了《武清区构建人才全面发展生态的若干措施》。该《措施》分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倾力打造产业创新平台、倾情构建人才全面发展服务体系、强化执行落实等5 部分、20 条举措,配套17个办法、细则。

以创新平台聚智力,解决人才为什么来的问题

武清区着眼增强高质量发展原动力,强化企业、高校院所、研发团队的主体地位,鼓励建设共享平台、共建平台、共用平台,按照平台建设投资额的30%给予补贴,最高补贴500万元。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共享平台清单”,支持项目和人才购买使用清单内平台资源,按照服务费的80%给予补贴,最高补贴100 万元。通过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联合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各得其所、相互协同、相互支撑的良好创新生态。

以创新平台聚项目,解决来了之后能发展的问题

武清区紧紧扭住先进制造研发方向,聚焦1+4 重点产业,通过“五大创新平台”构建产业生态聚商引商。设立总规模不少于10 亿元的“平台+人才”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初创期优质项目和平台发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对院所新落地产业化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建立“产业发展机会清单”,在智慧城市、教育、医疗和城市安全等领域,为首台、首套、首创、首试的区内项目提供应用场景。

立足创新平台强载体,解决发展后留得住的问题

用“谷”的理念,加快推进集孵化、转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特色载体建设,全面启动京津产业新城和开发区“生物谷”、京滨园智能科技创新谷、科技谷节能环保产业园、高村园数据产业园等特色载体建设。全力推进智能轨道交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建设,对联盟牵头单位最高给予50 万元奖励,按照“联盟+研究院”建设模式,搭建“一院多平台”运行体系,形成“龙头牵引、多头并进”组团式发展格局。依托天大前沿院,推进合成生物产业化基地建设。

戴东强表示,武清区将把推进研发创新、小试中试、通用制造、市场营销服务和投融资服务“五大创新平台”的建设,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抓手,努力营造支撑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舒适环境和最优生态。坚决摒弃不适应新发展阶段、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观念方法,努力打开脑袋上的“津门”。只有依托重点产业,构建人才全面发展生态,才能让更多的人才向往、融入、扎根武清。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人才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满足人才干事创业第一需求,推动人才生态与产业生态深度融合,以人才发展生态破题武清区“十四五”发展。

猜你喜欢
武清区协同人才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人才云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Element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