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循证的幸福学著作

2021-04-02 03:44王卫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书评积极心理学

王卫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书评;幸福学

2020年寒假,我拜读了任俊老师的《积极心理健康:幸福快乐的科学》(以下简称《积极心理健康》)一书,总觉得有一种想说点什么的冲动。这本书用七个章节的内容告诉人们一个事实:追求幸福快乐也是一门科学。从全书的整个体系来看,所有观点都建立在科学实证研究报告或论文基础之上,没有凭空想象或者通过生活常识的简单推理,是一本循证幸福学的代表作。

时代在快速发展,中国社会也正在逐步从经济制胜向文化制胜转变,这意味着伴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高,人们的需求也开始从主要为物质文化需要转向为获得美好生活的需要,幸福的精神文化逐渐成为新时代的符号特征,甚至是符号象征。但人们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同时,这个世界却越来越纷繁复杂,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不断加速,人们的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生活方式也越来越细腻多样,这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积极心理健康》一书的内容具有两个明显特点。

第一,科学而严谨。

伴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需求的越来越大,心理学有一点乱象丛生,市面上随处可见类似“心灵鸡汤”或者是通过夸大事实而大惊小悚的书籍,导致许多人对心理学的科学性产生了不信任感。《积极心理健康》这本书则从头至尾在每一处概念的陈述上完全依照心理学的实证性和科学性,这就不得不让人从内心对作者产生了致敬的态度。作者所撰写的内容在科学上的严谨性和伦理性,既是对知识和读者的最大尊重,更是对生命价值最真诚的敬畏。

书中大量的心理学实验既让人感到非常有趣,也让书更容易与读者建立一种强大的信任感(甚至是亲近感)。比如“乐于助人”能提升人的幸福感并促进身体健康这一科学结论,如果只是简单地对某个人说:你要多做一些善事,这样会让你更幸福更健康!大多数人可能不完全相信,自然也不可能在生活中践行。作者在这本书中详细列举了心理学史上很重要的一项科学实证研究——“善心效应”[1],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卡罗琳·施瓦兹博士为了找到一个更有效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方法,把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并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实验组的被试病人被教给一些专家提出的应对这种疾病的生活技巧和方法;第二组患有同样疾病的病人作为控制组(即研究的对照组),采用“病友支持”模式,即让另外一些同样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的患者给第二组被视病人打电话,每次15分钟,主要就是倾听对方说的话,做些同病相怜的相互交流,启发和鼓励对方,每人一个月只需要打5~15个电话。这项工作持续了两年,施瓦兹本来是想证明由专家开发的多发性硬化症治疗应对技巧或生活方法更有效,但实验却意外发现那些经常打电话给控制组病友的患者(提供帮助的那些患者)的情况反而好于实验组被试(事实上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即专家们开发出来的应对技巧和生活方式并没有特别的意义)。作者在书中详细展示了实证过程及相应的数据,从而证明了做善事确实能使人更健康更幸福,相信读者看到这个实验后会对心理学充满好奇,因为它具有很强的可信性。

第二,普适性。

无论你有没有心理学基础,你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提升自我积极心理的技巧或法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之为一本幸福生活的实用手册。纵观七章内容的脉络构架,本书第一章先从“理解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入手,这是基础知识的普及。然后在第二章介绍积极心理健康的主要观点,其中“积极心理健康意味着恰到好处的积极”这一观点尤为独特,虽用文不多,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不谋而合。生活中往往有些人会错误地认为越积极就会越健康,而忽略了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这就如同人们获得福流(flow,有时也称福乐或心流)体验一样。只有在自己的才能和外在的要求或挑战完全匹配时,才会获得这种特别的积极情绪体验。控制感对人们的生活很重要,但控制感同样也不是越高越好,太高的控制感反而会影响人们的快乐,让人变得无聊和怀疑。

《积极心理健康》一书的一个重要观点在于强调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书中“心理自我防御机制”这一内容值得每个心理学人认真看一看。为什么这么说呢?庚子新年,我国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疫情,持续时间长且波及面广,很多人出现了心理恐慌,于是全国多个团体、上万名心理咨询师组织起来对人们进行心理援助。这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有一些心理咨询师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出现了“过度干预”,反而使得受助对象更紧张、更焦虑。如果在进行心理援助之前能对本书所描述的“情绪的结构”有更多了解,就有可能避免这些问题。

心理问题的一个核心是情绪问题,人的情绪由深层到外层可以划分为四个区域:原始情绪区、情绪自我防护区、情绪外力援助区、情绪崩溃区。这种划分一方面可以帮助心理援助者清晰地知道作为一个心理援助者的援助边界位置,另一方面也可以更精准地将受援助者进行分类并进行有效控制。如果一个人的问题只是处于情绪的自我防御区,那么其绝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个体自身来调适,不仅如此,在此过程中个体还可以积累更多的情绪应对经验,从而扩大自我防御区的范围。如果人的情绪问题落在了外力援助区,那么就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或心理帮助。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但凡求助便给力支持,反而会使个体的心理资源得不到补充,或者是不能获得自我应对的能力,最终导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方的心理问题。只有心理能量强大才能预防更多心理问题,这也是本书第三章节“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的核心所在。

如果说本书的前三个章节是“道”,那么后面四章的内容就是“术”,道术结合,自然流水般地给读者呈现一些追寻幸福的生活技巧。作者在这一部分内容中很清晰地介绍了一些获得幸福的基本法则,这些法则不仅科学合理,而且易操作。例如“生活要过出幸福的样子”[1]就提醒人们在生活中可以通过行为动作帮助自己获得相应的幸福,如在正式的场合比周围的人多穿一点点衣服或多一条围巾、一个漂亮的披肩等,会让自己显得更有吸引力,更自信,让自己产生更多温暖的感觉;与人沟通时主动交流目光,把眼睛睁大,说话稍慢一些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等。

那么拥有什么条件、具备哪些特征会更快乐更幸福呢?良好的人际关系、亲密的家人、健康的身體、稳定的工作、丰富的业余活动是创造幸福生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人们要不断建立自己“品味生活、乐于助人、善于宽恕、心怀感恩”等积极心理品质,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乐商,并拥有让自己心甜的幸福生活。

最后,我强烈推荐本书的寄语:“也许我们做不对全部的事情,但请记住做事情的大方向如果是‘积极,就一定不会太错”[1]。请把“积极”两个字镌刻在你的生活信念系统里,并使其成为自己价值观的一个组成部分,面向阳光,去迎接自己的春暖花开。

注:作者系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小店镇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中小学高级教师。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健康:幸福快乐的科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9.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书评积极心理学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书评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太阳照常升起》书评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书评应有责任内涵和见地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