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星水库灌区骨干工程建设改造现状及存在问题

2021-04-03 03:57锋,秦
地下水 2021年5期
关键词:支渠红旗渠红星

杜 锋,秦 鹏

(陕西省桃曲坡水库灌溉中心,陕西 铜川 727031)

1 红星水库灌区概况

红星水库灌区原分为石川河广惠引洪灌区、石川河金定引洪灌区以及红星、西陈、永红抽水灌区等三部分,设施灌溉面积5.0万亩,其中:石川河广惠灌区控制灌溉面积0.80万亩,金定灌区1.03万亩,红星抽水站2.10万亩,永红、西陈抽水站1.07万亩。2000年以来由于水源短缺、工程设施损毁、机电设备老化等种种原因,永红、西陈抽水站的2.04万亩面积已经被泾惠渠灌区的徐木抽水站覆盖,同时,由于城镇建设、道路建设,红星抽水灌区面积由2.10万亩减少至1.03万亩,减少面积0.97万亩,红星水库的设施灌溉面积仅剩2.96万亩。2017年5月,为充分发挥红星水库灌区的工程效益,将紧邻红星水库灌区,原隶属富平县管辖的红旗渠灌区的红旗南、北支渠交由红星水库灌溉管理处管理运行,红旗南、北支渠所属2.04万亩灌溉面积纳入红星水库灌区进行统一管理。截止目前红星水库灌区设施灌溉面积保持5.0万亩不变,目前灌区主要由石川河广惠、金定引洪灌区、红旗渠灌区三部分组成。

红星水库灌区的主要灌溉水源为红星水库,主要利用岔口枢纽和西干渠在非灌溉季节引用漆水河径流量进行蓄库灌溉,总库容799万 m3,兴利库容370万 m3,为红星水库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证,为灌区骨干工程的建设实施及改造奠定了基础。

2 灌区骨干工程重要性分析

红星水库灌区所在地富平县总耕地面积111万亩,水利设施面积78万亩,其中红星水库灌区设施灌溉面积5万亩,占富平县水利设施面积的6.4%。灌区水利骨干工程包括:抽水站3座,干渠5条长32.4 km,支渠、分支渠22条长29.29 km,渠系建筑物261座。自开灌以来,为灌区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累计引水2.1亿 m3,灌溉农田200多万亩次,累计生产粮食6.6亿 kg,苹果2.4亿 kg。灌区粮食亩产由150 kg提高到420 kg,苹果亩产由900 kg提高到1 600 kg。据统计,2016年,灌区粮食总产2 253万 kg,油料220万 kg,农业生产总值0.9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 560元。灌区的发展对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举足轻重。而灌区水利骨干工程承担着灌区输水、供水的重要任务,骨干工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灌区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在灌区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灌区骨干工程建设改造状况

红星水库灌区始建上世纪60年代,是在掀起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热潮时建成的,在建设过程中,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不齐全。近年来,红星水库灌溉管理处利用国家资金对灌区工程设施进行了改造,主要有:2007年实施的红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10年实施的红星水库金定渠输水工程(红星干渠)和2016年实施红星农发一期项目等。红星农发一期项目的实施对金定、广惠干支渠及红星一、二级站干支渠道进行了改造,恢复灌溉面积0.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80万亩。新建了几处重要的骨干连接工程,主要包括:新建输水隧洞1座,穿石川河倒虹1座,使灌区骨干工程的设施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同时,除险加固项目的实施完成,使灌区水源工程安全隐患得到消除,灌区水源得到了保证。金定渠输水工程的实施,改河道输水为隧洞输水,减少了河道输水损失。红星农发一期项目的实施,对红星灌区的金定、广惠干支渠及红星一、二级站抽水站干支渠进行了改造,同时在广惠渠首为恢复红旗渠灌区预留了灌溉流量。但受资金限制,红旗渠灌溉水源未进行解决,目前红旗渠灌区的2.04万亩耕地多数无法灌溉,其中:除北支渠上段的0.34万亩耕地可利用机井进行非充分灌溉外,北支渠下段0.5万亩、南支渠全段1.2万亩,共计1.7万亩耕地无法灌溉,严重制约灌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4 灌区骨干工程存在问题分析

多年以来,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利时机,红星水库灌区已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2万亩,规划到2020年达到2.5万亩,斗农渠衬砌完好率由现在的不足24%提高到50%。随着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不断实施,田间配套工程进一步完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生产对水的需求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灌区水利骨干工程存在的问题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水利骨干工程现状已成为制约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红星水库灌区骨干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红旗渠灌区。

4.1 灌溉水源成为制约灌区发展的瓶颈

灌区所属的红旗渠灌溉水源主要是通过引水低坝拦引石川河径流。80年代以来,由于水源短缺、河道输水损失大及红旗渠首破损严重,灌区处于无水可引的状态,灌区效益得不到发挥。

4.2 支斗渠设计标准低,渠道基本废弃

红旗渠灌区共有支渠2条,长10.4 km,原为引洪灌溉渠道,上段为梯形断面衬砌渠道,下段为梯形断面土渠,渠道衬砌板冻胀损毁,渠道淤积变形,建筑物损毁。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红旗渠首损毁无法引水,加之多年不行水和水源短缺等原因,目前支斗渠道基本废弃,局部已被当地群众耕种。

4.3 渠系建筑物建设标准低,损毁严重

红旗渠灌区有支斗渠建筑物共215座,其中完好5座,完好率为3%,大部分建筑物老化失修,损坏严重,不能发挥自身作用。生产桥(农桥)设计标准低,砼保护层脱落、钢筋外露锈蚀,节制闸闸墩砌体松动,螺杆弯曲变形,闸门及橡皮止水破损,斗门启闭失灵、漏水严重,满足不了灌区发展的要求。

4.4 灌区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水平滞后

量水设施及信息化系统建设是灌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管理水平和水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而红旗渠灌区无测量水设施,管理水平比较滞后。

5 结语

总之,通过多年的改造建设,红星灌区骨干工程的效益已得到充分发挥,灌区田间工程面貌有所改变。未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生产对水的需求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同时,灌区仍存在水源工程缺乏、干支渠道等骨干工程老化失修,渠道建筑物破损严重,输水损失大,险工险段多等问题,形成“卡脖子”工程。灌区水利骨干工程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工程设施整体效益的正常发挥,尤其是红星灌区所辖的红旗渠灌区问题较多,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极不适应,已成为制约灌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应充分利用红星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后续改造项目实施的契机,加大骨干工程更新改造力度,努力建设节水型灌区,充分发挥灌区工程整体效益,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可靠,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猜你喜欢
支渠红旗渠红星
东支渠灌区存在问题调查及治理措施浅析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红星花凤蝶
弘扬红旗渠精神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红旗渠水为何会“自流”
青州张庄灌区渠道设计流量计算分析
闪闪的《红星》
渠道流量及流量分段的计算原则和方法
闪闪的红星
安阳市灌区支斗渠管道化改造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