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抗阳性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2021-04-03 16:42丁建娥尹艳姜丹丹董秀梅邵淑玲刘赫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28期
关键词:供血者受血者抗人

丁建娥 尹艳 姜丹丹 董秀梅 邵淑玲 刘赫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400

通过实施交叉配血试验,能够了解输血相容性,在了解病患血型的前提下,利用交叉配血试验掌握供血者同受血者之间是否存在血型不合的抗原-抗体反应,进而保障受血者输血安全性。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病患交叉配血不合情况较为常见,为保障该类病患输血安全,需了解导致其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升输血安全性。本次研究对本院65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病患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了解其在试验前用药是否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以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接收的65例住院治疗且因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而出现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病患为研究样本,其检查时间均在2016年9月-2020年10月之间。65例病患中,男性41例、女性24例;年龄在50岁至75岁之间,年龄平均值是62.38±5.27岁。排除有输血史、不规则抗体阳性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1.2研究方法

1.2.1检测仪器以及试剂 凝聚胺介质试剂、低离子稀释液 (珠海贝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抗体筛选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微柱凝胶法)(瑞士达亚美公司);DIANA免疫微柱孵育器,Diamed离心机,IH10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美国伯乐公司)。

1.2.2检测方法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选为微柱凝胶卡式法 ,在 IH1000 全自动分析仪上进行,交叉配血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和凝聚胺法。所有试验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及《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进行操作。在交叉配血过程中,若出现次侧凝集,需要认真核对标本是否存在错误以及血样、配血卡是否存在异常。针对次测出现凝集的供血者血浆实施不规则抗体筛查。

1.3观察项目 (1)分析所有病患疾病类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判断标准:红细胞均匀沉降在微柱底部则为阴性;红细胞悬浮在微柱凝胶表面或中间位置为阳性[2]。(2)分析全部病患中药物使用情况。

2 研究结果

2.1分析所有病患疾病类型 在65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病患中,肝脏疾病有16例(24.62%)、外伤性疾病有12例(18.46%)、血液疾病有10例(15.38%)、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有8例(12.31%)、肾脏疾病有8例(12.31%)、感染性疾病有7例(10.77%)、其他疾病4例(6.15%)。

2.2分析全部病患中药物使用情况 65例病患中,有39例在检测前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其中青霉素类有10例(25.64%)、头孢菌素类有29例(74.36%)。

3 讨 论

交叉配血试验主要是指在将供血者红细胞悬液与受血者血清混合,将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悬液进行混合,观察血液凝集情况。其中,前者主要是用于观察受血者血清中有无供血者红细胞反应的抗体,后者主要是用于观察供血者血清中有无不合抗体。在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因素中,病患机体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最为常见。而引起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因素主要是病患机体红细胞致敏以及存在附着。而对于无自身溶血性疾病以及无输血史的病患而言,因受到药物影响而导致其出现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增大临床配血困难度。

抗生素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其可发挥良好的抗菌药物,但是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有39例病患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占比最高。同时观察病患疾病类型发现血液疾病以及外伤性疾病病患对输血需求较高,该类病患快速输注安全血液对疾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分析可知,对于因药物所导致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病患,其均未出现自身溶血表现,并且病患直抗凝集强度均≥配血次侧凝集强度[3]。因此对于该类病患,在输血治疗后需密切监测其有无迟发溶血情况,从而提升输血安全性。

综上,对于出现次侧凝集的病患,当其交叉配血凝集强度低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凝集强度时,可在密切监测的同时进行血液输注治疗。

猜你喜欢
供血者受血者抗人
抗人球蛋白检测卡行业标准的研究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爸爸的血为何不宜输
青岛地区HBV DNA阳性献血者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直系亲属可以互相输血吗?
22例胎胎输血新生儿的临床观察研究
为什么尽量不要输注亲人的血液
独角莲软胶囊抗人肝癌Hep-2荷瘤裸鼠移植瘤作用及对p53表达的影响
重庆市无偿献血者传染标志物筛查不合格结果分析
遵义市血液集中化检测的实践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