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科患者临床治疗探讨

2021-04-03 20:29张翠芬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7期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药物支原体

张翠芬

山西省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山西 太原 030012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感染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它在临床儿科很常见,在小儿肺炎中占具着很大的比例。一些专家指出,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小生物,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相关。反复的无症状感染导致体内出现特异性抗体,当再次感染时,抗体素快速增加,致敏淋巴细胞反应迅速,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肺部,炎症发生改变。该病发病缓慢,1到3周的潜伏期,表现为疲劳、寒战、麻木、头痛和咽痛,2天后发热不规则,低热或中度发热,发热范围1到2周,逐渐加重咳嗽,伴有少量痰,有时为百日咳,持续1到4周,婴幼儿会出现呼吸困难的表现,一般年龄较大的儿童发病率较高。有不少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对儿童呼吸系统有害,随着疾病的日益发展,儿童的器官和组织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损伤。如果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案,那么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儿童很可能会留下后遗症,这会导致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阻碍其未来的发展[2]。因此,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要及时发现、诊断以及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升治疗的感染率以及提高治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科患者,男患儿有38人,女患儿有22人,年龄均在4月~8岁,平均年龄在4岁。

1.2方法 大环内酯类药物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药物,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有较好的疗效。红霉素可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静脉注射,必须注意的是,注射速度不应太快或太慢,当患者病情缓解时,可以开始口服药物治疗[3]。同时,对于其他辅助治疗措施也是能够采取的,一个疗程大致上需要在三个星期左右。

1.3统计方法 采取SPSS18.0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统计,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来表示,结果若是显示P<0.05,则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60例儿科病患中,肺炎支原体感染35例,占58.33%,其中82.45%是消化道感染肺炎支原体占总肺炎感染人数。确诊后,对患儿进行了科学有效治疗措施,所有感染肺炎支原体患儿均已治愈出院。由此可见,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让儿科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率得到明显的提升。

3 讨 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比较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这种疾病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即使经过治疗,病情得到改善或治愈,也随时都有可能复发,还会存在后遗症[4],病后儿童器官会受到严重损害,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是给家庭造成很沉重的打击和压力。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与以往临床分析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别。虽然学龄儿童MP感染的发病率仍较高,但相关研究表明,婴幼儿MP感染率在逐年上升。MP不能被认为是细菌或病毒,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它可以独立生活,是一个非常小的有机体。它可以显示不同的形式,如细菌和球,但是它没有细胞壁,只有RNA和DNA。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空气传播又或许是气溶胶途径,感染目标通常表现在儿童,并且季节性强,特别是在秋冬季感染率很高[5]。主要因素就是感染,包括细菌感染、刺激性感染、病毒感染,在物理刺激、化学刺激、过敏反应等上面都有表现。以上因素都会导致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的急性反应,在临床治疗中,患者使用肌肉或静脉药物使血液浓度达到较高水平,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在本研究中,MP感染在儿童消化系统的比例很高,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支原体感染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要是患儿患病很长一段时间,MP感染被发现后,并且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那么病情会马上迅速恶化。另外,临床上漏诊、误诊率极高,治疗难度还是很大的,这导致许多病人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临床医生和护士对该病应该要高度重视,采用间接法检测儿童血液中mp-igm抗体,对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由于支原体感染没有明显的细胞壁结构,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是非常有效的,而乳酸类药物的治疗则是取得不明显的效果。由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副作用,应使用蒙脱石粉、西咪替丁等药物保护消化道,同时使用消旋卡多曲等抗腹泻药物。由于腹泻是支原体感染后婴儿消化系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通过探讨认为它可能与胃肠道没有发育完善有着密切相关。如果支原体肝炎的最初症状是消化系统,那么不一样年龄的儿童的症状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使用相应的MP抗体检测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6-7]。

4 小 结

综上所述,经过本次研究可以得知,在60名感染肺炎支原体患儿,35例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占58.33%,其中消化道症状的儿童相对较多,占82.45%。通过对患病患儿经过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后,全部患儿都均已治愈出院。因此,及时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采用间接法检测儿童血液中mp-igm抗体,对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除此之外,临床上漏诊、误诊率极高,治疗难度还是很大的,这造成了不少病人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医师跟护理人员都要仔细,并且重视该病症的治疗。腹泻是支原体感染后婴儿消化系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研究认为它可能与胃肠道没有发育完善有着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年龄不相同的儿童的症状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使用相应的MP抗体检测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对儿童的身体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或者治疗不好,可能会导致引起后遗症,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给儿童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所以,应及时诊治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并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医疗方面的水平也可以进一步的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大环内酯类药物支原体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鸡败血支原体的流行特点、鉴别诊断及防治
2012—2016年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SCD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