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翔教授从“火热论”治疗肺癌经验*

2021-04-03 20:34庄军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31期
关键词:肺络癌毒泻下

庄军

长春市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肺癌已成为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吸烟、空气污染、室内环境污染,生活习惯和饮食因素的改变,导致肺癌发病率近些年逐渐升高,手术、化疗和放疗是目前西医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大多数患者确诊已是晚期,所以效果有限且副作用较大,因此中医治疗日益受到重视。

中医无肺癌病名,但依据临床表现属于肺积、积聚、息贲、痈疽、咳嗽 、咯血、胸痛等范畴。《素问·奇病论》日“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病名日息贲。”《难经·五十六难》云“肺之积,名日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为肺壅。”《圣惠方》载有治疗息贲、咳嗽、喘促、结聚胀痛的方药,具体症状可见咳嗽、咯血、痰粘不易咳出、胸中壅闷、食少乏力、面黄肌瘦,呕吐痰涎,治疗的症状类似肺癌症状。

1 病因病机

高鹏翔教授认为:外部六气化为六淫侵袭人体时皆可化为火热,损伤肺脏;五脏失调亦可化生火热,火热灼伤肺络,伤津耗液,导致痰凝、血滞,积聚成块,形成癌毒,发为肺癌,火热内燔,沿肺络传遍,布及全身,致使肺局部受损和癌症的转移,所以火、热之邪是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根本病机,贯穿于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整个过程中。

1.1“六气化火”论 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刘河间继承和发展了《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皆属于火”和“皆属于热”的病机理论,提出六气化火的论述,认为风、寒、暑、湿、燥、热之气化为六淫之邪,侵袭人体,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产生火热病证,即“六气化火”论。后世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芮案》中有:“考内经诸病,皆主寒客,但经年胃脘痛,寒必化热,故六气都从火化,河间特补病机一十九条亦然。”说明叶天士也非常认同刘河间的观点,王秉衡在《重庆堂随笔》中写道:“人之火病独多者,以风寒燥湿悉能化火”,高鹏翔教授继承和发展了刘河间的六气化火理论,认为:寒闭肌表,阳郁而化热,风邪善行数变,从阳化热,燥邪伤人阴亏血少,多生内热,湿热相兼,从阳化热。

1.2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皆能化为火热 高鹏翔教授认为脏腑之气不及或者过胜,日久均可化火生热;其次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病理产物如水湿、痰饮、食积、瘀血长期滞留体内,气机郁滞日久均可蕴生火热。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孙桂芝教授也认为,癌毒之邪正是在气血不足、气机紊乱,长期气机瘀滞的情况下慢慢形成的,她在《常见肿瘤诊治指南》一书中指出:“外受邪毒、七情内伤,日久均能化成火热,煎灼脏腑,热毒蕴结于内,日久必发(癌症)”[1]。

2 治疗特色

2.1善用泻下法治疗肺癌 高教授以善用泻下法而闻名,泻下法也称泻法,或者攻下法,指的是涤荡肠胃、泻下大便、逐邪下出的一种治病方法,有泻下燥屎、通下热邪、涤痰逐饮、破瘀散结、通导积滞等作用,中医下法理论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金元时期的张子和把下法治疗疾病的理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正式把下法列为中医治法的八法之一。

高教授认为肺部无形之邪可通过汗、吐、清、化之法消减,症瘕、积聚肿块等为有形之邪,唯有泻下法能使之消减,肺与大肠相表里,泻下法可使肺部痰饮、瘀血、症瘕、积聚、热毒之邪经肺络由大肠而出,在肺癌的治疗中,清热解毒、破血化瘀、解毒通络的同时应以泻下法为主,以泻下法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在清热解毒、破血化瘀、解毒通络的同时使邪有所出,而不是积留于肺络使病情反复加重。

2.2以善用生大黄、石膏为特色 高教授以善用生大黄、石膏为治疗特色。大黄苦、寒,攻下积聚、泻火、凉血,《本经》中云:“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贴热毒肿”,大黄泻下的同时可祛瘀、解毒,使火、热、毒邪、痰浊瘀血由大肠泻下而出,尤其对于肿瘤高热者可清热,除烦、泻火,退热效果极佳。在《伤寒论》中也提到,大黄与不同药物配伍具有泻热散结、清热解毒的作用[2]。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大黄中的主要成分是大黄素,大黄素对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氧化应激反应、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

2.3佐以解毒通络、攻坚散结之法 高教授认为症瘕、积聚日久不祛,形成癌毒之邪。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药性偏辛咸,辛能通络、咸能软坚,具有解毒通络、软坚散结、走而不守,通经达络、搜风剔络之疗效,药性峻猛、起效迅速,为历代医家所推崇。高教授常用全蝎、蜈蚣、蜂房治疗肺癌。蜈蚣药性味辛、温,首见于《神农本草经》,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小儿惊风、破伤风、疮疡、肿毒和烫伤等。全蝎味辛、平,性善走窜,能解毒散结,用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等。蜂房味甘、平,祛风,功毒,杀虫,止痛。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具有抗感染、抗溃疡、麻醉镇定、促凝血、轻度利尿、降温和抗癌作用。

综上所述,高鹏翔教授认为:外部六气化为六淫之邪,由口鼻皮毛而入侵袭人体,皆可化为火热,首先犯肺,损伤肺脏;五脏失调亦可化生火热,火热灼伤肺络,伤津耗液,导致痰凝、血滞,积聚成块,形成癌毒,发为肺癌,火热内燔,沿肺络传遍,布及全身,致使肺局部受损和癌症的转移,所以火、热之邪是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根本病机,贯穿于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整个过程中,治疗方面倡导应用清热泻下、解毒通络法治疗肺癌。

猜你喜欢
肺络癌毒泻下
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
“癌毒传舍”新认识及其在肺癌复发转移防治中的应用
基于络病理论探析通络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毒、癌毒的认识与癌症的益气清毒法防治思路*
太阳
“肺络微型癥瘕”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重构的相关性
华亭大黄泻下作用研究*
中药药理学泻下药概述部分对比分析教学法的应用※
应用清宣止咳除痹汤治疗间质性肺疾病(脾经伏火,肺络痹阻症)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