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中药白附子和附子

2021-04-03 20:29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7期
关键词:花序附子粉末

何 霞

重庆市江津区白沙中心卫生院,重庆 402289

1 引 言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下的用药。我国幅员辽阔,中药种类繁多,目前有12800余种。有些中药名称非常相近,如:白芍与赤芍,怀牛膝与川牛膝,木香与川木香,小茴香与八角茴香,石决明与决明子,大血藤与鸡血藤,白附子与附子等。其中白附子与附子在临床应用中,容易混淆,此两药来源不同,性状有异,功效有别,需仔细辨清。

2 来源不同

白附子和附子的原植物来源不同。白附子来源于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科,附子来源于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毛茛科。白附子和附子的地上部分,叶形叶质不一样,花序果实形状颜色也不一样,较容易相区分。

2.1科不同 白附子属天南星科植物,该科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多年生草本,叶基附有膜质鞘,网状叶脉。花小,肉穗花序,雄蕊子房上位,浆果,密集于花序上。

附子属于毛茛科植物,该科植物的主要特征有: 草本,叶片多分裂或者缺刻,聚伞花序、总状花序和圆锥花序,雄蕊与心皮多数,分离,常螺旋状排列,聚合瘦果或者聚合蓇葖果。

2.2种不同 白附子的原植物叫独角莲,它的特征有:块茎卵圆形或者椭圆形。叶基生,戟状箭形,全缘或略呈波状,叶柄肉质,基部鞘状;花葶高7-17厘米,有纵条紫色斑点。肉穗花序,位于佛焰苞内,顶端棒状附属物为紫色;花序轴上部为雄花,下部为雌花。浆果红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附子的原植物叫乌头,它的特征有:块根通常2个连生。叶互生,叶片卵圆形,革质,掌状分裂。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被有反曲柔毛,萼片5枚,蓝紫色,上萼盔帽形,侧萼近圆形,花瓣2,变态成蜜腺叶。雄蕊多数,蓇葖果长圆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由此可见,白附子和附子的花期均6月起,果期均从7月起。

2.3药用部位不同 白附子用的是块茎。块茎是一种变态茎,按种类分属于地下茎的变态,一般呈不规则块状,短而膨大。

附子用的是子根。子根也叫侧根,是从乌头主根侧面长出的分枝。其栽培品肥大。

3 性状有异

白附子和附子的药材性状也有较大的区别。白附子以个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为佳。附子则有三种加工品,其中,盐附子以个大、坚实、灰黑色、表面起盐霜者为佳。黑顺片以片大、厚薄均匀、表面油润光泽者为佳。白附片以片大、色白、油润、半透明者为佳。

3.1形状、大小和颜色 白附子的形状为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白色或黄白色,断面类白色,富粉性 。

附子:盐附子为圆锥形,长4-7厘米,直径3-5厘米。外表面灰黑色。黑顺片上宽下窄,是纵切片,切面暗黄色。白附片没有外皮。

由此可见,白附子相比盐附子而言,个头小一些,形体偏圆,表面颜色浅。

3.2表面、断面和质地 白附子表面有环纹及根痕,顶端具茎痕或芽痕。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类白色,富粉性 。

附子中,盐附子外表面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钉角”,即瘤状突起的支根或者支根痕,质重而坚硬,难折断,断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的形成层环纹,内侧筋脉点(维管束)排列不整齐。黑顺片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白附片黄白色,半透明。

由此可见,白附子与盐附子表面均可见芽痕,均难以折断。不同的是白附子还可见茎痕,而盐附子还可见的是根痕,且是突起的;白附子断面富有粉性,而盐附子有充满盐霜的小空隙。

3.3气味 白附子气微,味淡,嚼之麻辣刺舌。附子中,盐附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黑顺片和白附片气微,味淡。

4 显微区别

白附子源于单子叶植物的块茎,附子源于双子叶植物的子根,二者的显微鉴别也是较大的区别。

4.1横切面 白附子的横切面可以见到,一是木栓细胞有时残存。二是内皮层不明显。三是有大型黏液腔散在薄壁组织中,较大的在外侧,常排列成环状,向中心减小而少,随处可见黏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四是散列的维管束为外韧型及周木型。五是薄壁细胞含有众多的淀粉粒。

附子的横切面可以见到,一是后生皮层为黄色的木栓细胞。二是长方形或者类方形的石细胞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有的单个散在,有的数个成群。三是内皮层明显。四是有宽广的韧皮部,有小型的筛管群;形成层呈多角形的环状,其内侧为木质部,其角隅处较发达,略呈“V”字形的导管或呈放射状。五是中央有髓部。

由此可见,白附子与附子的横切面中,内皮层的明显与否是较大的区别点,同时,附子的形成层成环为多角形,这在中药材横切面特征中也是鲜见的。

4.2粉末 白附子的粉末为黄白色,粉末中可以看到,一是淀粉粒众多,直径2-29微米,单粒呈圆球形、半圆形或多面形,直径2-29微米,脐点点状、裂缝状或者人字状,复粒多由2-4分粒组成;二是木栓组织呈碎片状,细胞多角形,棕红色。三是黏液细胞内,草酸钙针晶或成束,或散在。四是导管为螺纹或环纹。

附子的粉末也为黄白色,粉末中可以看到,一是石细胞较多,呈长方形或类方形,胞腔较大 ,直径53-125微米。二是导管主要为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20-48微米。三是后生表皮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增厚,胞腔内有棕色物。 四是淀粉粒多,复粒多由2-7分粒组成。

由此可见,白附子与附子粉末颜色相同,都含有淀粉粒。但白附子可见针晶、黏液细胞,附子粉末可见石细胞、棕色物。

5 功效有别

白附子之名始见于《名医别录》,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5.1性味有别 白附子性温,味辛。附子性大热,味辛、甘。

5.2归经有别 白附子归胃、肝经。附子归心、肾、脾经。

5.3主治有别 白附子为化痰止咳平喘药,属温化寒痰药。它的功效是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一是治风痰阻滞经络,口眼歪斜,惊风,头痛;二是治瘰疬痰核,痈疽肿毒,毒蛇咬伤,此项多外敷。附子为温里药,功效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一是用于亡阳证。系“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可下补肾阳,中温脾阳,上助心阳。 二是用于阳虚证。治心、肾、脾阳虚。三是用于寒湿痹证。治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

5.4毒性及禁忌 白附子和附子均有毒性。附子大毒,毒性成分为双酯类生物碱(乌头碱)。中药十八反提及“半蒌贝蔹及攻乌”,即乌头反贝母、瓜蒌(天花粉)、半夏、白蔹、白及,使用附子亦当注意此配伍禁忌。

总而言之,白附子与附子一字之差,功效作用却是大相径庭,在临床应用时需将二者分清,小心慎用。

猜你喜欢
花序附子粉末
一些花序的新定义和一个新的花序分类系统
——植物学教材质疑(六)
ZrC粉末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附子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氮化铝粉末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白及粉末入药历史沿革概述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傀儡师
花序最大的木本植物
花序最大的草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