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眼健康知识科普宣传*

2021-04-03 20:29王陈旻赖彦亭曾春燕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7期
关键词:护眼屈光矫正

王陈旻 赖彦亭 曾春燕

温州医科大学,浙江 温州 325035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不良近视现状严重影响了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近视无治愈办法,一旦近视便无法逆转,随着医学预防的理念深入人心,近视防控也逐渐受到社会重视。

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在此背景下,社会各界和医疗机构积极行动,在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健康科普、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近视筛查、矫正干预、诊疗康复等工作力度。马薇等(2018)指出医疗机构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宣传预防近视科普知识,推广科学有效的近视防控手段。配合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加强广告监管,依法初查虚假违法近视防控产品广告” 进行科普宣传。

1 眼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的意义

不同群体的宣传内容应坚持科普的科学性,宣传者要坚持“慎独”的原则,辩证处理信息,切忌主观臆断。同时科普宣传要人文性[1][2],宣传者既要将科普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直观明了的形式呈现给群众,对不同的群众还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提高科普宣传的效率。眼镜店、视觉训练恢复中心是具有矫正和治疗性质的商业机构,也应承担社会责任,严格管理从业人员的准入及工作。科普宣传要坚持“至善至美”“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更好地服务科普受众。

2 眼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的主体

眼健康知识的传播,可以分成三大主力军: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医生和医学生的志愿团队,眼镜店等民营机构。全民眼健康知识宣传应合理规划有限的医学和教育资源,保证分配公正。专家团队人数有限,传统讲座的开展无法高频,小规模课堂也难以普及。[3]民营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医学生组成的志愿团队的加入有利于解决资源稀少与分布不均问题,实现“全民科普”的目标。

2.1眼健康行业权威专家为引领 2019年6月,教育部在权威眼科视光和教育领域中遴选出85名专家组成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形成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教育第一战线。专家团队开展线上直播讲座和线下科普讲堂,编写近视防控、爱眼护眼教材,为学生、健康教育老师科普权威眼健康知识和近视矫正知识等。

2.2眼科医生和医学生为主力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预防理念深入人心。医院不仅着眼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本职工作,也在科普宣传方面开展工作,帮助群众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4]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我将尽可能的参与预防疾病工作。因为预防永远胜过治疗。”“一切为了病人”的口号激励着眼科医生和医学生纷纷加入到眼健康科普的队伍中。宣传者应坚持尽善尽美的医学人文原则,保证宣传内容科学与严谨。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打击虚假宣传和近视治愈系的骗局。

2.3眼健康行业民营机构为补充 在宣传队伍中还有一支饱受争议的大队伍—眼镜店等民营机构。这些机构大多以营利性为目的,宣传单一产品或疗法,其客观性饱受质疑,但是其宣传投入大,渗入到人们的生活,影响力不可小觑。但这些机构也不定期邀请眼视光专家组织科普课堂,丰富了眼健康知识宣教的资源。民营机构应平衡好企业的功利性和公益性,兼顾到社会效益。

2 眼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的对象

儿童青少年的眼球处于生长阶段,养成良好用眼习惯,远离近视危险因素,是预防近视的关键。近视后及时就诊,正确矫正,能有效控制近视,减少近视并发症的发生。但大多儿童青少年缺乏较好的自控能力,容易沉溺于电子产品,因此需要家长的约束和教育。近视后需要家长及时发现就诊,提高儿童佩戴镜片的依从性。但由于家长对眼健康和屈光不正等方面知识的缺乏,大多家长仍未引起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的重要因素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和户外活动时间的缺少等,因为儿童青少年的成长与学校息息相关[5]所以也需要学校的参与和干涉。视力健康档案的工作战略更是强调了学校在近视防控战线的地位。许多地区开始把视力筛查纳入到“校医培养计划”中,对在校校医和体育教师开展基础视力检查课程。

3 眼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的手段

眼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方式多样,有讲座课堂、宣传手册、相关书籍和爱眼护眼教材,动画、公众号等。

讲座规模大,受益范围广,直播讲座的开展更是提升了讲座规模。讲座为宣传者和宣传对象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虽然课堂规模小,但有更多的互动机会,更高的参与度,效率高,但对人力和物力要求更高。眼健康相关书籍和爱眼护眼教材能系统的介绍眼健康知识,但篇幅较长,读者的阅读主动性不高,效果不大;公众号文章适合当代人“轻阅读”的节奏,但知识碎片化,不利于全面的科普;门槛低,多有“标题党”与科学与严谨的科普宣教宗旨背道而驰的文章;宣传手册将书籍中知识浓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虽然内容有限,对读者知识水平要求不高,更适合全人群的科普;漫画和动画在科普中的应用,迎合了儿童青少年的喜好,能激发他们对眼健康知识的兴趣,在未成年人心中埋下爱眼护眼的种子。[6]

4 眼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的内容

目前,科普宣教的主要内容为各种屈光不正的形成机制、风险危害、临床表现、矫正手段等。

4.1以科普屈光不正的形成机制为起点 近视主要与户外运动、遗传条件、不良用眼习惯等因素有关,但机制很复杂,大多理论仍为学说阶段。因为许多近视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仍有争议,宣传者要辩证地处理这些信息不能盲目从众,比如虽然蓝光照射达到一定时间一定强度确实会对视网膜造成损害,但医学上暂时还没有充足证据证明防蓝光眼镜能够预防近视,甚至因为除去了自然发育需要的蓝光反而对眼球的正常生长有害;许多市场上的护眼贴、护眼仪虽然能缓解视疲劳,缓解长期近距离用眼造成的假性近视,但是眼睛得到放松本身就会缓解假性近视,因此合理用眼时间才是从根本远离近视。这些打着近视“治愈”口号实为缓解视疲劳的工具仍不可替代正规的医疗光学矫正。

4.2以科普屈光不正的风险危害为关键 屈光不正会给个人正常生活带来不便,重度远视和近视可能会导致弱视,并发许多眼底疾病,甚至致盲。除了给个人带来危害外,近视甚至会危害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如消防员、警察等,空军招飞和征兵计划也一再降低标准。因此强调屈光不正的危害,提高人们的危机意识是十分必要的。[7]

4.3以科普屈光不正的临床表现为途径 科普屈光不正的临床表现能帮助儿童青少年和家长及时发现问题。比如说,近视的临床表现除了看远处物体模糊外,还会有眯眼、斜眼视物等表现有利于家长尽早发现孩子近视问题。

4.4 以科普屈光不正的矫正手段为目的 《近视防治指南》中指出睫状肌麻痹验光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建议1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验光,或有远视、斜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一定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8]但是因为睫状肌麻痹剂作为药物具有副作用,接受度比较低,增强这方面的普及,更有利于屈光不正检查的高效率开展。但眼镜店等机构很少应用睫状肌麻痹验光,有些机构甚至把电脑验光的结果作为近视的度数和配镜的处方。指南还指出确诊近视需要配镜的儿童需要定期复查验光。科普宣传中要强调定期视力检查的重要性,杜绝眼镜不合适时才去检查的坏习惯。

目前近视仍无治愈的方法,光学矫正仍为主流手段。佩戴OK镜是很好的光学矫正手段。但因OK镜的不正确使用会增加眼部感染的机会,而且OK镜的佩戴需要儿童具有较强的依从性。所以除了宣传OK镜的功效外,还要普及OK镜的适用人群、适用时的并发症等。近几年来,屈光不正手术飞速发展,虽然技术不断升级,但医患矛盾也日益凸显,这与患者对屈光手术的了解不够透彻息息相关,因此屈光不正手术需要全面系统的科普宣教,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更有利于手术的预后。[9]

猜你喜欢
护眼屈光矫正
护眼“ABC”
正确用眼、护眼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爱眼护眼,知识和行动一个都不能少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护眼有新招 缓解视疲劳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