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立医院互联网+慢病分级联动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04-04 04:36辜晓惠马丽杨凌婧温尔刚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慢性病分级医疗

辜晓惠,马丽,杨凌婧,温尔刚

1.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医务部,四川成都 610072;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四川成都 610072

近年来,围绕如何优化公立园医疗联动模式,建立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分级诊疗体系,成为推进医疗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大型公立医院在推进分级医疗模式建设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逐步建立了“互联网+慢病分级”联动管理模式,对于进一步缓解大型公立医院医疗资源不足、不均衡等问题。目前,在创新发展智慧医疗健康服务的过程中,大型公立医院依托“智慧医院”建设,深入推进“慢病分级”联动管理体系建设,将智慧+资源作为联动管理的重要载体,实现新模式、新成效[1]。因此,从目前成效来看,互联网+慢病分级联动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将改革探索更好地惠及于民。该文围绕“互联网+”背景,就如大型公立医院如何实现互联网+慢病分级联动管理模式建设。

1 建设背景

1.1 政策背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健康中国战略”构建,为构建和谐美丽的中国贡献医疗力量。从中央到地方,围绕如何现代医疗升级,加快构建信息化医疗体系做出了诸多努力。①2018 年国办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 号),明确新形势下的医疗卫生发展,要强化互联网医疗建设,从信息化、智慧化建设等维度,逐步推进分级联动管理模式的实施,实现常见病、慢病处方“在线开”,以互联网为载体构建更加便捷、互动的医疗服务新模式。②2019 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从“互联网+”为载体,加快布局新型医保服务政策体系的建设,为医保在线支付发展明确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1]。③四川省作为人口大省,加快建立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健康战略,对于提升四川省医疗服务能力至关重要。当前,四川省人民医院立足于挖掘内部潜力,充分利用“四川省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院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集中整合全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做好患者管理全链条系统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互联网能改变人,改变世界,同时也能改变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

1.2 医疗背景

(1)医保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促进慢病管理服务发展当前,基于“支大于出”情况,国家层面发布了多项医疗新在政策,旨在基于联动式的方式实现慢病基层分诊,更好地促成慢病治疗成本下降。

(2)中国商业保险(以下简称商保)缺失,缺少慢病管理有力推送者从西方国家来看,中国商保缺失明显,在慢病管理方面缺乏保障力。相对于国内而言,国外的慢病管理历经几十年改革发展,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慢病商保体系,为慢病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商保支持。相较下,国内慢病医疗个人负担过重,加之商保的缺失,难以形成慢病治疗的有效补充,慢病商保体系建设的呼声日益高涨。从国内外慢病商保体系的巨大反差分析中,主要有以下主要原因:①国内尚未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进而形成了当前医疗机构及资源相互隔离的状态;②当前医疗资源的不均衡性,主要体现在医生资源的不均衡问题上。目前基层医院缺乏优质医生,医疗服务质量与需求的不匹配性,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医疗供需问题[2];③用户传统思想固化,“择最优”的就医观念,导致三甲医院人满为患,而基层医疗机构受冷遇。其实,对于很多慢病医疗管理无需过于集中三甲医院,基层医院分流可以满足医疗管理需求。

1.3 社会背景

①人口老龄化加剧,催生慢病管理市场空间增长我国65 岁以上人口占比已高达10%,现阶段已处在老龄社会,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慢病就医需求,势必对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有更高需求。此外,中国45 岁以上居民慢病患病率持续增加,疾病年轻化趋势。

②慢病患病率持续增长,生活方式和行为是主因现代文明发展及社会经济的增长,人类的生活行为方式的就端变化,是促使慢病高发生率的原因之一。

③慢病患病率占比高,且成为国民重要致死原因据有关研究报道,在中国居民发病率的TOP10 的榜单中,常见典型慢性病就占有9 席,因慢性病死亡数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比高达86%以上,严重危害到现代人的生命健康,此外,慢病的医疗负担中,占到总疾病负担的70%之多,成为主要的就医支出[3]。

1.4 经济背景

①医疗需求增加,为慢病管理发展提供环境基础在新的时代社会环境之下,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人对于生活与医疗的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一方面,现代人在医疗费用方面的支出增长较快,特别是用于医疗保障的支出水平持续增长;另一方面,现代人对慢病医疗管理不断重视,在追求慢病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在医疗服务效率等方面有了更高要求,这为当前慢病管理建设提供了良好环境条件。

②人均支出低水平状态是促使发展的重要积极因素目前研究显示,人均医疗支出的变化与人均GDP 支出有着显著性的相关性表现。我国当前的人均卫生支出总体处于低水平状态,而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决定了我国人均医疗未来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当前,我国GDP增长平稳,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庞大的经济总量、良好的经济增长势头,都可以为人均医疗卫生支撑的持续性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2 慢病管理现状

2.1 慢病已成为致亡主因

近年来,我国慢性发病率在逐年升高,慢性病已经开始成为我国居民的死亡主因。从有关报告来看[3],我国慢病病死率高达533/10 万,高于西方欧美国家。其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成为致死的主要病因。例如,我国心脑血管死亡率271.8/10 万高于癌症的144.3/10 万。在更好地解决慢病治疗管理问题的同时,医院应立足慢病诊治特点,加快建立便捷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医疗模式,这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治疗,降低病带来伤害具有重要意义。

2.2 医疗机构还没有成为我国慢病管理的主力

在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慢病的管理需要大医院及广大基层医疗机构的共同参与。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还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时间和空间优势,医患双方没有变成协同合作的平等伙伴。主要表现在基层医疗机构由于缺乏专业医疗信息系统,不能为慢性患者提供准确、有效、方便的医疗服务,导致很多慢病患者只能舍近求远地跑去大医院寻求帮助。

2.3 互联网医疗与慢病管理融合不够

慢病管理将是互联网医疗的黄金转折点,这是由于慢病特点决定的。慢病的最大特点是患病时间长,患者往往需要持续照护、长期服药、高频复检,且患者的主动参与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及依从性将会极大地影响疾病发展。医疗机构要利用互联网医疗系统,发挥自身医疗资源,增加与慢病管理需求的融合,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才能打通让患者就医买单的渠道[4]。

3 互联网+慢病分级联动管理模式

3.1 定义

以患者为中心构建上下联动的多层级、多模式联动管理机制,以促使慢病诊治在基层实现信息化、项目化等运作。分级联动管理旨在基于互联网平台,搭建全链式跟踪服务体系,让分级联动管理体制机制形成更高效、更高质的医疗新模式[5]。

3.2 内容

慢病管理包括对慢病患者的认知,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的引导,慢病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管理。

3.3 管理模式

以资源整合为抓手,强化医院医疗、学术等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建立由全科医生、专科医生等组成的慢性病管理团队,能够从饮食管理、健康指导、心理干预等方面,满足当前慢性病医疗管理需求;以慢性病筛查、风险评估为保障,落实分级联动管理工作。面向慢性病筛查全覆盖,在筛查实施、风险评估指导等方面,更好地打造医患互动的在线管理模式,能够从线上专业指导、风险评估,为患者慢性病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保障[6];坚持以“健康+管理”为主线,谋定健康要素、强化管理抓手,积极构建“一体化、个性化、精准化”的互联网医疗的慢病管理新模式,推动健康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4 互联网+慢病分级联动管理解决方案

4.1 构建跨体系的个人健康档案体系

以“跨体系”为载体,构建从“可转移”到“可延续”多系统连接的个人健康档案体系,是实现分级联动的重要载体条件,更是打破联动分割局面,促使无缝链接下高效联动诊治的实现。构建跨体系的个人健康档案体系,可连续记录慢病患者的一切就医信息,包括用药情况、体检报告等,医生时刻与慢病患者保持紧密联系,对他们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

4.2 智能硬件普及

通过远程监测平台和可穿戴设备对身体体征数据进行采集,包括睡眠、体质量、运动、心率等数据,只需将每天的病情变化记录至移动医疗设备的电子病历中,即可做到健康管理的作用。不仅如此,人们还可通过手机预约平台等设备在线预约挂号医院,第一时间获得专家医生的解答,为慢病患者提供了既放心又安全的医疗服务[7]。

4.3 依托“互联网+”,构建分级化医疗资源体系

在现代医疗资源配置中,“看病难”是资源配置最突出的问题表现,也是制约慢病优质化联动管理的重要方面。为更好地形成分级化医疗资源体系,应着力于“互联网+”,从资源上下联动到优质资源不断下沉,让上下联动成为常态化的资源导入,同时也让上级优质资源在联动下沉中更好地流向基层社区,形成良好的慢病管理格局。

4.4 多方面、立体协作,共同构建慢病分级联动管理体系

慢病分级联动管理的实现,是一个多方面、立体化协作的过程,这不仅涉及到现有医疗资源的整合,而且也需要在信息化平台中实现共享机制的构建。因此,医院作为慢性病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应在信息化、智慧信息资源的整合构建中,为慢病分级联动管理体系的生成提供资源保障[8]。在“互联网+”的医疗平台上,通过更加精细化的医疗模块建设,打造“在线远程咨询”等新医疗模式,以更好地满足患者慢病医疗管理需求;医生是医疗资源整合提升的重点,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生教育培养机制,提供专业知识教育;通过一体化分级联动管理体系,引入第三方医药物流平台,实现在线医院就诊、药品物流到家的联动效果;医院健康师、营养师,根据患者慢性病管理情况,通过互联网在线互动,“一对一”制订营养方案、健康指导,将整个慢病医疗管理在互联网环境下得到分级开展与下沉[9]。

4.5 病种建立慢病信息化管理平台

通过医疗云数据平台,打造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载体,以“扁平化”的信息载体效能,促使信息化管理效能的生成。患者基于平台获知医生发布的相关就诊相关信息,在线便捷式的联动模式效率高、互动性好;强化慢性病管理服务的行为和质量,对区域内慢性病发病情况与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区域慢性病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的最大化[10-11]。对于患者而言,可以实现及时的反馈咨询,进行远程会诊等。

4.6 建立团队签约服务模式

面对日益增长的新医疗服务需求,加快建立以“签约服务”为导向的医疗服务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分级联动资源的整合,促进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社区医院的联动公关,在现有全科与健康管理的模式中更好地导入全科医疗服务,让慢病防治更加全面,能够在更加精细化、优质化的专业团队服务中实现全程闭环管理模式[12]。

4.7 充分利用互联网医院开展慢病宣传

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来进行公关宣传,向慢性病患者介绍医院简介,特色科室,专家信息,传输正确的慢性病管理健康资讯和途径,改变慢性病防控观念,帮助患者建立就医信心。慢性病管理的核心是有效的患者教育和依从性管理[13]。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系统,改变慢性病患者的防控观念和就医模式,才能真正破解慢性病对医疗机构发出的挑战。

5 互联网+慢病分级联动管理的应用价值

5.1 医院方面

通过慢病分级联动管理,达到患者计划性回诊及治疗,可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提升医院床位周转率,降低药占比、耗占比,增加患者就诊满意度,院后患者连续追踪制度,以减缓病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继而影响医院在医疗,非医疗服务流程优化,降低整体医疗费用,是医院健康服务能力的一次提档升级,通过对患者提供连续性价值服务,增加患者粘性和医患信任感,真正实现患者“离院不离线”[14-15]。

5.2 医生方面

慢病患者患病人数多、病情延续时间长、病因复杂,患者依从性低,患者离院就处于“失联状态”。科室和医生管理起来事情多(缺少信息化工具和支撑,数据串联不起来,各种重复劳动),钱少(没有相应的激励制度和收费运营模式),麻烦多(患者依从性不一,认知也难统一,管理效果无法监控)[16]。

依托互联网+慢病分级联动管理平台,通过标准化的疾病管理流程、日程管理、工作流管理、辅以知识库、素材库、加上简单实用的系统工具实现、HIS 数据的共享,使医生的工作量大大减少,服务时间可控。通过对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增值服务,为医护人员创造合理阳光的经济价值、塑造医生及团队品牌、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及信任[17]。

5.3 患者方面

在慢病管理过程中,患者最核心的痛点是希望控制病情、降低费用;然而不知道怎么管理,坚持不下去;到大医院就诊难。

综上所述,通过互联网+慢病分级联动管理模式,形成“可延续、可转移”的连续个人健康档案,使对患者的健康管理不限时间及地域的贯穿诊中、诊后整个流程,通过多种沟通渠道和方式,帮助患者能够快速得到医生团队的指导及就医协助,实现双向转诊,让看病就医不再难。降低计划外的再返院、减少患者直接和间接费用,使患者获得有计划且无缝式的照护,增强患者获得感和满意度。

猜你喜欢
慢性病分级医疗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