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控策略

2021-04-04 06:45何海艳
医疗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消毒污染

何海艳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 (天津 300270)

随着各类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普遍应用,耐药性菌株明显增多,加上临床各类侵入性操作的应用,医院感染事件频发,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治疗效果,加重患者的家庭负担及经济压力,而且会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管理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1]。医院感染的历史可以概括为3个阶段,依次为细菌学时代以前、细菌学时代以后、抗生素时代。全部感染是指基于某种特定环境条件,病原微生物与宿主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的病理过程[2-3]。

1 医院感染的概况

依据感染的来源可将医院感染划分为以下两类。(1)内源性感染:即自身感染,是指患者在发生医院感染前因自身免疫机能低下而引起正常菌群的感染,因此患者自身便属于病原携带者。(2)外源性感染:即由于环境或他人携带的外袭菌群所导致的感染,包括环境污染、交叉感染等,其中环境污染是指由于环境污染的水、医疗设备、空气等引发的医院感染;交叉感染是指来自体外的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感染人体,并在人体间相互传染[4-5]。

2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1 开放性损伤

2.1.1 皮肤黏膜破损

由于医务人员每天均需面对不同的患者,因此相比于普通人群,医务人员接触病原体的概率明显增高,皮肤黏膜发生破损并暴露于不同患者的体液或血液中,导致携带病毒的物质极有可能与破损的皮肤黏膜发生接触,从而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6]。

2.1.2 针刺伤或锐利器损伤

针刺伤或锐利器损伤是医疗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现象。针刺伤主要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穿刺针等造成的意外伤害,会导致皮肤深层破坏、出血,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接种到受伤者体内,会引起感染;此外,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或其他操作时可能会使用到各种锐利器,若不小心造成皮肤损伤且接触到血源性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则会引起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7]。

2.2 未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在繁忙的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的大部分工作均是通过双手完成的,因此微生物污染手部相当严重,其手部细菌数量往往比普通人群多,若操作前后洗手不规范,感染的概率将会增加。

2.3 空气污染

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也是医院感染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患者的排泄物、呼吸道分泌物等干燥后形成菌尘,通过患者讲话、打喷嚏、走动等污染空气。

2.4 广泛使用抗菌药物

住院患者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可增加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考虑到患者的病情、使用天数、药物类型等,但若长时间使用,则会减少正常菌群数量,造成耐药菌株繁殖;此外,广谱抗菌药物也会改变患者体内正常微生物的寄生状况,从而引起正常菌群失调,致使某些原来不敏感的条件致病菌与非致病菌有机会快速繁殖,引发新的感染。

3 医院感染的防控策略

医院感染的原因虽多种多样,但只要加强对感染源、临床抗菌药物、消毒灭菌、医务人员、易感染人群等的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便可有效预防。

3.1 监测

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监测、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污染监测、特殊病房监测[8],监测方式包括常规、定时、定期、定项目等,有效地监测医院感染可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具体监测措施如下:(1)医院领导亲自指导,并实施24 h 不间断监测,每日均需上报有无疑似感染病例;(2)防疫科需对每日疫情开展有效调查,并对每名医务人员的健康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医务人员一旦出现发热等情形,应及时进行隔离观察;(3)创建相应的监管部门,对各科室医院感染的防控情况进行深入、有效的监测,同时消毒供应中心室需详细记录监测情况;(4)相关工作人员需对初洗、精洗、灭菌、组装等工作环境的整洁程度、干净程度实施严格的监测处理,并对灭菌处理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质量实施严格的监测处理[9],同时每日均需对医院日常用水及清洁用水的质量、消毒剂的浓度实施有效监测,以防发生有机物污染。

3.2 消毒灭菌

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做好消毒和灭菌处理工作,具体措施如下:(1)创建健全、完善的消毒灭菌制度,明确规范灭菌物品质量的管理原则及监测标准,禁止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设备、试剂、清洁剂、消毒剂进入消毒供应中心,从而及时、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展趋势[10-11];(2)相关工作人员需了解并熟练掌握消毒灭菌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流程,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及污染物品,并对医院的病房及走廊空气实施有效的消毒处理,应用紫外线开展照射消毒,并依据实际需求使用0.2%过氧乙酸进行喷雾式消毒,尤其对供应室的墙面、桌面及地面进行重点消毒处理;(3)针对极易将微生物引入机体的相关治疗过程,医务人员需及时做好相应的灭菌、消毒工作,并对消毒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且在实施免疫抑制治疗时予以患者适当保护措施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以增强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的合理性[12-14]。

3.3 清洁和防护

(1)在污染后及时采取湿式清扫方式开展清洁工作,清洁顺序依次为污染较轻的病房、污染较重的病房、公共活动场所,重点清除污垢、灰尘,且不要扬起灰尘,以降低传染性微生物气溶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率;(2)切除医院周围的污染源,对医院的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实施合理、科学的规划,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之间必须存在一定距离的隔离屏障,确保路线、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告,禁止逆向行走;(3)医院的天花板、窗户、地板及墙壁必须耐清洗、平整、光滑;(4)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同时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以防将病菌传染给易感染人群或通过自身将病菌带出或传出[15]。

4 小结

医院感染对现阶段的医疗工作产生了极大阻碍,可直接影响医疗效果,所以医院必须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完善相应的消毒灭菌制度,根据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科室门诊,预防患者就诊前发生交叉感染,并严格执行清洁防护流程,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途径,降低感染概率。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消毒污染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