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碳排放达峰路径分析

2021-04-05 06:39陈宇龚海华邬大为
节能与环保 2021年3期
关键词:达峰碳达峰苏州市

文_陈宇 龚海华 邬大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太仓市供电分公司

碳排放,从狭义上来说,关注的是运营维护阶段,广义上来说,指的是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目前研究大多数基于狭义角度。碳达峰,指的是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一定波动期并呈现动态下降的过程,是碳排放自增加转为下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经济增长将不再与碳排放量直接挂钩;碳中和,指的是某个地区或行业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手段吸收的量相互抵消,实现“碳”的“净零排放”。

碳中和的实现与碳达峰的程度紧密相关,达峰时间、达峰峰值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长和难度。碳排放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就越有利于达成长期碳中和目标。

当前我国距离实现2030 年碳达峰目标不足10 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也仅有40 年,相比西方国家压力更大、时间更紧。亟需明确碳排放统计标准,制定地方、行业的达峰目标和实施方案。

近年来,苏州面临经济转型,低碳发展与社会进步协调性降低、不确定性增加,给碳中和愿景带来了压力和挑战。资源禀赋不足、一次能源依赖外地调入、能源消费以煤为主、新能源发展有限且占比较低等问题,直接造成了苏州市碳排放量常年居高不下。

本文旨在对苏州地区2015 ~2020 年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判断其是否具备碳达峰条件,为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针对性建议。

1 研究方法

1.1 碳排放估算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已制定通用碳排放估算方法,苏州市2015 ~2020 年碳排放计算表达式为:

式中CE(Carbon Emission)为碳排放总量,ai为影响因子,Ei为相应源头。

1.2 碳排放强度

碳排放强度指的是每单位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所引起的碳排放总量(CE),表达式为:

式中CI为碳排放强度;CE为碳排放量;GDP为该地区 GDP 值。

1.3 脱钩弹性系数

基于弹性系数的Topia 模型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解耦关系,其系数表达式为:

式中ε为碳脱钩弹性系数。

如图1 所示,脱钩状态通常分为强脱钩、弱脱钩、增长连接、增长负脱钩、负脱钩、弱负脱钩、衰退连接、衰退负脱钩八类。举例说明:若GDP 正增长,碳排放负增长,说明地区经济增长不再与碳排放量直接挂钩;若GDP 正增长,碳排放也正增长,但系数在0.8 ~1.2 范围内,可认为地区碳排放受经济增长影响,但处于中间过渡阶段,有潜力发展到脱钩状况。

图1 基于Topia 脱钩弹性系数的碳排放和经济发展关系图

根据苏州市历年碳排放及GDP 数据,可计算得到相应年份的碳脱钩弹性系数,以此判断其低碳工作情况。

1.4 城市达峰判断依据

国际上对碳排放达峰有“历史”、“未来”两种判断方式。从历史的角度,排除极端因素影响后,要求和最新的排放清单相比,该地区的碳排放值在5 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达到最高水平,且与最新排放数据相比至少减少10%。例如,判断2014 年是否达峰时,可以比较2014 ~2019 年的碳排放数据,期间碳排放应处于动态下降的过程中,且减排要大于10%。

从未来的角度,要求要有明确的碳排放峰值目标,并保证制定减排行动方案。判断2025 年是否达峰,要明确碳排放峰值目标,并制定强力行动方案保障目标的达成。

基于此,本文结合碳排放强度、碳脱钩弹性系数理论及以上判断,认为地区碳排放总量出现峰值并伴随下降,同时碳排放和经济发展呈现强脱钩状态,并明确每年减排至少2%,则该地区处于达峰状态。

2 研究结果

本文基于苏州市2015 ~2020 年生产总值、碳排放数据,计算得出碳排放强度、碳脱钩弹性系数,结合碳达峰判断依据,分析苏州市地区低碳工作情况。

2.1 基础数据分析

2015 ~2020 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GDP)和碳排放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2015~2020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GDP)和碳排放情况表

2015 年以来,苏州地区GDP 从1.45 万亿元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到2018 年为止基本维持6%以上的增长,近两年增速暂缓,至2020 年突破2 万亿元大关。尤其是2019 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抗疫的一年中,中国经济总量仍出现突破,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达1015986 亿元,比上年增长2.3%,预计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而苏州市GDP 达20170亿元,比上年增长5.2%。

碳排放总量,随着经济增长,在2015 ~2018 年里也保持了正相关的增速。至2019 年,开始降速,于2020 年呈现负增长,碳排放首次出现下降趋势。

2.2 碳排放强度解析

根据历年相关GDP、碳排放计算得出的碳排放强度,趋势如图2 所示。由于近几年苏州地区人口变化波动小,因此在计算碳排放强度时未考虑人口因素。可以发现,单位GDP 碳排放强度在2015 ~2018 年里出现一定波动。据悉,2018 ~2019 年碳排放强度超额完成4.73%的年度下降目标,增速暂缓,于2019年后明显降低。

图2 单位GDP 碳排放强度

2.3 碳脱钩弹性系数解析

考虑到苏州在2015 年以来5 年里GDP 保持稳定增长,因此只可能出现强脱钩、弱脱钩、增长连接和增长负脱钩4 种状态,脱钩情况如表2 所示。数据显示,2015 年以来,苏州市的绿色低碳建设卓有成效,截止2018 年,一直稳定在增长连接阶段,于2019 年得到突破,迈入脱钩阶段,呈弱脱钩状态。至2020年,苏州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正式进入强脱钩状态,经济增长不再与碳排放直接挂钩。

表2 2015~2020年苏州市碳排放和经济发展情况

2.4 碳达峰判断

通过分析苏州2015 ~2020 年碳排放总量增速、碳排放强度、碳脱钩弹性系数,发现2020 年苏州地区碳排放量呈负增长、强度最低、处于强脱钩状态,可以判断正已处于达峰状态。相信在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在保持碳排放稳定降低的情况下,地区经济恢复,GDP 能够恢复往年增速,苏州能够实现地区经济与碳排放总量的深度脱钩。

3 结论与展望

经历2015 ~2018 年碳排放治理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由连接状态向弱脱钩状态发展;低碳工作保质保量地进行中,自2019 年碳排放总量开始降低,碳排放强度也出现明显下降,脱钩系数显示至2020 年,经济发展已与碳排放呈现负相关关系。

苏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定不仅依赖于达峰期限和排放峰值的设定, 必须根据城市特点明确减排措施,保证各项指标动态下降。要把握“十四五”这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阶段,有效降低碳排放总量,为早日实现碳中和打好理论和实践基础。

应抓住碳排放难题主要矛盾,通过数据可知,工业、交通为苏州市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工业碳排放虽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占总量近80%。其中,电力和钢铁行业又是最主要的排放源。交通为苏州市仅次于工业的第二大碳排放源,且排放量及排放占比均逐年上升,占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因此,若要早日实现碳达峰,应着重关注电力、钢铁、交通三个行业的碳排放问题。

本文对苏州市“十四五”关键阶段提出以下建议:

①区外清洁电能的输入,将极大改变苏州地区供给侧结构。积极发展储能和分布式新能源,实现新能源电力高比例消纳,保障可再生并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②积极探索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环境治理水平、实现绿色发展才是根本。

③打造低碳、绿色交通,逐步控制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促进纯电汽车、充电桩建设和服务升级。

④未来还需要碳吸收、碳捕获、碳沉降等技术才能实现真正的净零排放、碳中和。

猜你喜欢
达峰碳达峰苏州市
蒋伟群:侨界“碳达峰、碳中和”追梦人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低碳生活,绿建未来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迎接人口“达峰”
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路径
基于统计学的中国典型大城市CO2排放达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