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平台水溶性降粘剂注入工艺设计与优化研究

2021-04-06 02:46张春娥李长伟陈瑞燕
盐科学与化工 2021年3期
关键词:稠油井口含水率

张 辉,张春娥,李长伟,冯 永,陈瑞燕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1)

随着常规石油资源储备减少,稠油作为原油资源的重要组成之一,近年来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如今海上油田面临增储上产的挑战,稠油开发也逐渐成为重大课题之一。由于稠油粘度高、流动性差,开采工艺首要改善和提高稠油流动性[1]。

目前,国内外稠油开采常用降粘方法有物理降粘法、化学降粘法、微生物降粘法,以及多种降粘工艺相结合的复合降粘法[2-4]。化学降粘法工艺流程相对简单,占地空间小,便于维护,不同稠油选择适配的化学药剂,能有效降低稠油粘度。其中水溶性降粘剂降粘率高,且使用经济[5-6],已在海洋稠油油田开发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基于乳化降粘机理,水溶性降粘剂将油水乳状液由“油包水”型转变为“水包油”型,当油水比例增大,油水乳状液存在乳化反转的风险,因此水溶性降粘剂经掺水再注入井口,保证降粘效果。

近年海上稠油油田开发速度逐渐提升,新平台稠油井口数量增多,且含水率不同,致使各井的最低配比浓度差异明显。然而面临新的形势,对水溶性降粘剂注入工艺设计和优化方法的研究很少,文章结合近期某海上油田CEPA平台水溶性降粘剂工艺流程,对注入工艺设计和注入参数进行研究和优化,为水溶性降粘剂注入流程设计提供一种可行性和经济性设计参考。

1 水溶性降粘剂注入流程

依据油田推荐开发方案,生产初期高粘井最低温度16 ℃,粘度高于10 Pa·s,之后随着油田含水率和井口温度逐年上升,可直接开采。

由于降粘剂注入周期短,掺水流程采用同一掺水管汇,代替各井分别配置掺水管线,以简化流程节省空间,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CEPA平台降粘剂注入流程Fig.1 Viscosity reducer injection process on CEPA platform

降粘剂掺水由注水系统提供,经节流降压阀组和流量计精确控制注入压力和掺水量,降粘剂通过计量泵精确控制药剂注入量[7],经计量的降粘剂与水相互混合,以统一的配比浓度经药剂注入管汇注入各井电潜泵入口,改善井底原油流动性,同时降低稠油开采举升负荷[8-9],含降粘剂的井口产液采出后进入平台原油处理系统。

2 注入参数设计与优化

在同等降粘率的条件,降粘剂注入指标随含水率不同而变化。根据指标要求,结合配产含水率,推导各井的药剂配比浓度范围,给出分组计算的优化方法,文中以第一年为例分析计算。

2.1 基础数据和设计指标

CEPA平台投产第一年的稠油井单井配产数据见表1。

表1 CEPA平台单井配产数据Tab.1 Production profile of single well on CEPA platform

降粘工艺设计指标基于掺水注入后的井口产液,具体如下:含水率不低于20%;当含水率低于30%,降粘剂浓度不低于5 000 mg/kg;当含水率不低于30%,降粘剂浓度不低于3 000 mg/kg。

2.2 设计方法

(1)当井口产液含水率不低于20%,且低于30%,降粘剂浓度不低于5 000 mg/kg,水溶性降粘剂浓度基于水量计算,即

(1)

(2)

式中:Qi——降粘剂混配溶液注入量,m3/d;Qw——生产井自产水量,m3/d;Ql——生产井自产液量,m3/d;Ci——混配溶液的配比浓度。

根据式(1)~式(2),换算得到注入量和配比浓度要求,即:

(3)

(4)

根据式(3),得出注入量极小值计算公式,即:

(5)

根据式(4),得出配比浓度和注入量计算公式,即:

(6)

(7)

(2)当井口产液含水率不低于30%,降粘剂浓度不低于3 000 mg/kg,即

(8)

(9)

根据式(8)~式(9),换算得到注入量和配比浓度要求,即:

(10)

(11)

根据式(10),得出注入量极小值计算公式,即:

(12)

根据式(11),得出配比浓度和注入量计算公式,即:

(13)

(14)

2.3 优化方法

根据降粘工艺设计指标,以含水率20%为分界点,药剂浓度指标互不相同,可应用多变量分析法,以某一变量为自变量,根据不同分组条件进行计算优化。从表1可知,各井的配产含水率差异明显,但是降粘剂掺水注入后,井口产液的含水率会高于配产含水率,而各井掺水量不同且是待定值,注入前后的含水率不宜作分组依据。据此转换思路,以各井同一配比浓度为自变量,假定浓度为某一定值,计算纯药剂量和掺水量。

为便于计算,因纯药剂量远小于掺水量,降粘剂混配溶液注入量Qi等同于掺水量,设计过程如下:

(1)计算各井掺水量和配比浓度的取值范围。

基于指标b,设定计算前提:井口产液含水率不低于20%,且低于30%,降粘剂浓度是5 000 mg/kg,应用公式(3)和(6), 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基于指标b的降粘剂参数计算结果Tab.2 Calculation results of viscosity reducer parameters based on specification ‘b’

基于指标c,设定计算前提:井口产液含水率不低于30%,降粘剂浓度是3 000 mg/kg,应用公式(10)和(13), 计算结果见表3。

由于井2自产水量是0,井3、井11配产含水率超出20%,不做相关计算。

表3 基于指标c的降粘剂参数计算结果Tab.3 Calculation results of viscosity reducer parameters based on specification ‘c’

结果分析以表2中井1为例,若药剂配比浓度Ci小于0.637%,则井1产液的降粘剂浓度低于5 000 mg/kg,或含水率高于30%,或两项参数均产生偏离,这与指标b完全背离,此时可采用指标c设计;若Ci大于0.793%,则井1产液的降粘剂浓度高于5 000 mg/kg,或含水率低于20%,或两项参数均产生偏离,此时可反向推算,假定含水率20%为已知条件,推算降粘剂浓度,符合指标b要求。

(2)划分配比浓度节点,分组计算。

由于指标b的药剂浓度要求比指标c严格,分组设计首先参照表2,其次表3。分组原则如下,计算结果见图2。

图2 分组设计的纯药剂量和掺水量Fig.2 Chemical and blending water flowrate curve of group design

当配比浓度取值Ci大于表2某井的最大药剂配比浓度,以最小含水率20%为已知项,采用公式(5)计算最小掺水量,划归组1;当Ci处于表2某井的药剂配比浓度范围,以最小降粘剂浓度5 000 mg/kg为已知项,采用公式(7)计算相应掺水量,划归组1;组1采用指标b设计。

当Ci不大于表2某井的最小药剂配比浓度,根据表3分组。当Ci大于表3某井的最大药剂配比浓度, 以最小含水率30%为已知项,采用公式(12)计算最小掺水量,划归组2;当Ci不大于表3某井的最大药剂配比浓度, 以最小降粘剂浓度3 000 mg/kg为已知项,采用公式(14)计算相应掺水量,划归组2;组2采用指标c设计。

根据分组设计计算结果,最小纯药剂量为1.015 m3/d,相应掺水量为191.4 m3/d。

2.4 计算方法对比

按照常规设计方法,由于井3、井11配产含水率超过20%,所有稠油井统一按降粘工艺设计指标c设计,药剂配比浓度取各井口所需浓度的高值如图3。

图3 传统设计的纯药剂量和掺水量Fig.3 Chemical and water flowrate curve of conventional design

从图3可知,常规设计的最小纯药剂量为1.294 m3/d,相应掺水量为269.7 m3/d。

与常规设计相比,采用分组设计使纯药剂量减少21.5%,掺水量减少29%,由此可见,分组设计在同等的流程和降粘要求下,降低了纯药剂消耗和掺水需求,减小了降粘剂罐等设备尺寸,不仅提高经济性,而且节省平台空间。

3 结论

如今海上稠油开发过程中稠油井数量逐渐增多,由于“多线对多点”的方法在平台空间利用方面的短板愈发明显,并且随油田含水率逐年上升,稠油开发集中在生产前期,降粘开采周期短,水溶性降粘剂注入工艺更多的采用“单线对多点”,不仅节省了布置空间,也适度平衡了经济性。

在此方案基础上,给出了新的分组设计方法,以优化纯药剂用量为目的,优选适宜的混配溶液配比浓度,即掺水量不影响平台注水的情况下,计算纯药剂的最小用量。通过实例计算对比,分组设计降低了21.5%纯药剂消耗,进一步提升了“单线对多点”注入工艺的经济性,为水溶性降粘剂注入工艺优化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稠油井口含水率
我国首个海上特超稠油储量规模化开发油田投产
苹果树枝条含水率无损测量传感器研制
直接估计法预测不同层凋落物含水率的适用性分析
降雨型滑坡浅层滑动对土体含水率变化的响应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深层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汽驱实验研究
小青蛙从井底爬出来啦
稠油降粘的有效方法探讨
不同雨型下泥石流松散物源体降雨入渗及衰减规律
天原来那么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