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同创新机制为驱动的服饰可持续设计研究

2021-04-06 05:45琨,李
毛纺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显著性服饰样本

林 琨,李 喆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针对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1],这一表述已经成为国际认可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解释[2]。其设计导向主要分为绿色设计、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生态效益的系统设计及面向社会公平和谐的设计4个维度[3]。根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2 600万吨旧服饰被扔掉,这是对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4]。要实现服饰可持续创新设计,需从生产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尽可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此外也要依靠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设计创新机制角度出发,以服饰可持续设计为研究对象,构建服饰可持续设计协同创新机制理论模型(简称“本理论模型”)。并在本理论模型指导下通过问卷调研、数据分析结合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服饰可持续设计创新因素进行分层,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1 服饰可持续设计现状

1.1 创新出发点较为单一

目前的服饰可持续设计实践与研究中,多以“材料设计”角度为出发点。“材料设计”强调通过创新、开发、应用绿色环保材料并加快回收循环,形成对于“生态可持续性”过程的后弥补[5]。例如绿色天然纤维、绿色再生纤维、可降解合成纤维、绿色染料、环保型助剂等,但绿色环保材料的生产过程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绿色天然纤维中,彩棉相较于纯棉减少了印染工序,在特定生产方式上具备友好性,但仍然存在生产工序繁琐、生产成本较高、色牢度及品质较低的问题。而相对于绿色天然纤维,传统化学纤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则更为严重。例如,据估算每生产1吨粘胶纤维约释放150 m3气体,主要成分是硫化物气体,并排放500~1 200 t废水,其中工业废水300~500 t,对淡水植物及浮游生物具有强毒性,对生态可持续性将造成严重威胁[6]。为了弥补化学纤维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需采取清洁的生产方式控制污染排放,该方式涵盖原料、加工、提炼、产出、使用及回收处置的全过程。同时,“绿色环保材料”的生产过程也适用这一方法。可见,仅从“材料设计”角度出发就要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及新技术的协同创新驱动服饰可持续设计。以环保材料及资源循环速度为出发点的服饰可持续设计显然存在局限性[7-8]。

1.2 缺乏系统创新概念

材料作为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创新环保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环保特性,但材料环保特性不足以支撑服饰可持续创新设计。因为服饰可持续设计作为设计策略活动,涵盖了生产、流通、使用及回收各个阶段并对应不同创新主体。企业层面,企业作为生产主体,围绕服饰生产阶段及回收阶段进行可持续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效益,但容易忽视消费者潜在价值观与可持续消费行为及生活方式的关联性[9];消费者层面,良好的消费行为及生活方式对推动服饰可持续设计及发展存在积极影响,但容易忽视现阶段服饰可持续设计与消费者行为及生活方式存在不一致性[10]。可以得出,服饰可持续设计创新从不同创新主体角度出发,都具有其客观合理性。但创新出发点多从生产及回收的角度切入,重视某一方面的服饰可持续设计,是自下而上的技术创新及产品创新,忽略了服饰可持续设计涵盖生产、流通、使用及回收阶段,单一阶段的创新制约了服饰可持续设计整体创新品质的提升。

1.3 协同创新驱动服饰可持续设计

由于目前服饰可持续设计过于注重内部单一因素的创新,缺乏对整个服饰可持续设计系统的协同创新,导致了服饰可持续设计的内部可动因素(决策系统、创新系统)与外部限制因素(政策、经济、社会、技术)之间的不相匹配,从而降低了服饰可持续设计的创新品质。服饰可持续设计涵盖生产、流通、使用及回收4个阶段,对应社会、行业、企业及消费者可持续性,仅重视“过程后干预”限制了服饰可持续设计创新价值的发展及延伸。这是由于服饰可持续设计过程中偏重产品,忽视服务、偏重材料创新,忽视系统设计、注重短期效益,忽略长期影响、注重单一因素创新,忽略系统创新。从产业层次来看,产业结构的不完善、市场竞争的不规范以及法制监管的不到位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服饰可持续设计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从企业角度来说,无法理性客观的捕捉消费者核心需求使得产品决策效度下降。多因素交叉下导致了服饰可持续设计创新缺乏系统性的整合;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消费者固有的消费理念与可持续消费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矛盾,滞后于政策环境要求与企业管理实践的现实性需求,制约了服饰可持续设计的发展与延伸。可持续设计概念下的服饰可持续设计应当注重可持续设计的系统科学性,借助多元因素、多元主体,通过协同创新实现服饰可持续设计创新。

2 服饰可持续设计协同创新机制理论模型构建

2.1 服饰可持续设计目标系统

在服饰可持续设计目标层面,将服饰可持续设计的多元主体划分为消费者、企业及社会3个层次,对应消费者价值目标、商业价值目标及社会价值目标。并由各个层次的价值目标构成“服饰可持续设计目标系统”。建立“服饰可持续设计目标系统”模型的前提是相关构成要素需求目标关系的明确。其中,相关构成要素的需求关系可以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界定。同时,在此基础上明确“服饰可持续设计目标系统消费者特征”,消费者特征在构建过程中不是由单一维度的消费者个体构成,而是在消费者个体中介入社会价值期望值,构成社会层面所期望的“总体消费者特征”。

2.2 服饰可持续设计整合创新系统

在服饰可持续设计执行层面,服饰可持续设计对应产品设计、商业设计及可持续设计3个维度,并且由这3个维度构成了“服饰可持续设计整合创新系统”。依据“服饰可持续设计目标系统”在各个阶段对创新资源进行协调整合,在同时满足社会价值、商业价值及消费者价值的基础上促使服饰可持续设计创新形成常态循环,从而提高服饰可持续设计的创新品质。

2.3 服饰可持续设计协同创新机制

服饰可持续设计的创新需要外部限制因素与内部可动因素协同配合,即丰富的内外创新资源和整合创新能力互相支撑,这决定了服饰可持续设计系统中系统创新与服饰设计之间的内在价值逻辑[11]。通过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政策、经济、社会及技术等外部环境因素驱动服饰可持续设计目标的建立,以此指导服饰可持续设计阶段性创新并加以整合,并以服饰可持续设计目标系统消费者特征画像为衔接要素。据此,提出由数据管理决策驱动服饰可持续设计目标系统的建立、服饰可持续设计阶段创新整合两方面组成的服饰可持续设计协同创新机制理论模型如图1。

图1 服饰可持续设计协同创新机制理论模型

3 服饰可持续设计协同创新机制理论模型实证研究

本研究依托北京服装学院中国生活方式设计研究院2019年服饰可持续生活方式调研所发放2 111份调研问卷(简称本数据),实际回收2 111份,本问卷通过问卷星线上发放,使用精准样本服务以确保样本有效性并通过有效性检测,数据样本有效率100%。同时,运用SPSS分析软件分析数据。结合服饰可持续设计协同创新机制理论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及策略建议。

3.1 数据驱动服饰可持续设计目标系统的确立

数据作为一种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只有经过数据挖掘、分析及处理才能显现其隐含的内在价值[12]。总体来说,传统的管理决策是以数学模型为基础辅助决策者个体进行决策行为;数据时代下管理决策是以数据为基础,挖掘数据价值以进行管理决策行为,决策模式的转变正式适应了社会快速变化的特征[13-14]。

明确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对可持续消费行为带来的价值影响,消费者样本描述性统计如表1,以此进行基于消费者核心需求的决策行为。其次,通过数据分析明确消费者价值目标,结合商业价值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的分析,从而确立“服饰可持续设计目标系统”。最后,由“服饰可持续设计目标系统”生成“服饰可持续设计目标系统总体消费者特征画像”(仅对本研究样本消费者负责),以指导服饰可持续设计进行多元主体需求分级决策[15-16]。

3.1.1 消费者价值目标确定

消费者服饰核心需求频次见表2,数据样本对象在选购服饰时最为关注项的是服饰的品质,占比72%;其次是款式,占比71.53%;选购服饰时关注品牌的占比37.71%;服饰选购参考因素为价格、舒适性,分别占比36.48%、30.55%。再次是,色彩及材质方面,可持续性在数据中有体现,但关注程度较低。依据消费者选购服饰时最为关注项的选择频次分析得出,消费者核心需求倾向于服饰的品质、款式与品牌。

消费者服饰核心需求及影响要素分析见表3,样本消费者在服饰品质需求方面:样本消费者性别与服饰品质需求具有显著性,p值为0.029,小于0.05。样本消费者出生年代与服饰品质需求具备高度显著性,p值为0.000,小于0.01。其余各项与服饰品质需求均不具备显著性,p值均大于0.05。样本消费者在服饰款式需求方面:样本消费者性别与服饰款式需求具备高度显著性,p值为0.000,小于0.01。样本消费者出生年代与服饰款式需求具备高度显著性,p值为0.011,小于0.01。样本消费者职业与服饰款式需求具备高度显著性,p值为0.001,小于0.01。样本消费者学历与款式具备高度显著性,p值为0.002,小于0.01。样本消费者收入与服饰款式需求不具备显著性,p值为0.871,大于0.05。样本消费者在服饰品牌需求方面:样本消费者性别、收入及学历与服饰品牌需求具备高度显著性,p值均为0.000,小于0.01;样本消费者职业与服饰品牌需求具备高度显著性,p值为0.05,小于0.01;样本消费者出生年代与服饰品牌需求不具备显著性,p值为0.120,大于0.05。样本消费者各影响要素与服饰可持续性需求方面:样本消费者收入水平与服饰可持续性需求具有显著性,p值为0.012,p值小于0.05。其余各项与服饰可持续性需求均不具备显著性。

表1 消费者样本描述性统计

表2 消费者服饰核心需求频次

表3 消费者服饰核心需求及影响要素分析

注:*为p<0.05 表示具备显著性,**为p<0.01表示具备高度显著性

综合上述分析,样本消费者在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影响对服饰设计的需求[17-20]。依据数据结果,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消费者对于服饰可持续设计的核心需求为品质、款式与品牌,并随着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及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服饰设计与消费者间的需求关系也不同。消费者对于服饰可持续性的需求在频次分析仅占比8.12%,虽然交叉分析及卡方检验中显示服饰可持续性的需求与样本消费者收入水平呈现显著性,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当样本消费者收入水平越高时,在服饰需求中可持续性需求越加突出。可见,消费者现阶段对于服饰可持续设计的认知前提仍然是基于服饰设计的品质、款式与品牌,服饰可持续性在现阶段不属于样本消费者核心需求的范围。

3.1.2 商业价值目标确定

在消费者实际消费过程中,本数据表明消费者的月可支配收入主体分布在3 000~5 000元、5 000~7 000元,总占比43.82%。服饰消费占月收入的比例集中在11%~30%,占比达64.52%。消费者平均每年购买服饰的频次以每年4~6次占比最大,为39.7%。同时,有18.05%的消费者平均每年购买服饰的频率达到一年10次以上。可见,消费者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服饰消费占比月可支配收入比例较大,消费者服饰购买频率较高。并且,本研究数据显示其消费者普遍愿意为可持续性服饰支付小于10%的产品溢价。同时,国家统计局2020年1月17日发布数据统计,2019年末中国人口达140 005万人[21]。以服装市场为例,中国高达14亿多的人口,组成1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而且规模逐年扩大。仅2018年中国成人服装市场规模约15 717亿元,同比增长7.8%。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7 258亿元[22]。

可见,服饰行业现有规模大,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其对高品质服饰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服饰行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可持续服饰与同类型产品相较之下具有一定程度的溢价能力,消费者也愿意为可持续服饰支付额外的产品溢价。商业价值目标维度中意味着服饰可持续设计要服务于商业价值创新,从而提升服饰企业在行业内部的竞争力以获得超额利润。

3.1.3 社会价值目标确定

社会政策方面:2016年,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绿色消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明确了促进绿色消费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23],指出:“到2020年,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共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奢侈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基本形成”。消费者价值观方面:数据表明13.83%的消费者认为可持续消费理念非常影响生活,认为可持续消费理念比较影响生活的消费者占比49.36%,消费者中的26.43%认为可持续消费理念可能影响生活,认为可持续消费理念不会影响生活的消费者仅占比10.37%,89.63%的消费者不同程度的认为可持续消费理念将会影响生活,可见在消费者潜在消费价值观中,对服饰可持续消费理念持肯定态度。

通过社会政策及反映社会结构本质及体现社会总体的价值指向。体现以社会价值目标为核心的可持续价值体系,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产生引导和制约的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要求企业可持续生产,也要培养消费者可持续消费行为,并形成对可持续价值体系的认同,从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1.4 服饰可持续设计目标系统消费者特征画像

通过以上分析,依托本数据构建以服饰可持续设计目标系统为基础的 “服饰可持续设计目标系统消费者特征画像”(基于对本数据样本分析)[24]。“其中,消费者基本信息为:性别分布上以女性居多,以出生在 1980—1999 年的中青年为主体,拥有本科及以上高学历,职业多为企业员工,具有中高等收入水平,服饰消费占比占月收入的11%~30%,服饰需求以品质、款式及品牌为核心需求,平均每年购买时尚服饰的频率集中在 4~6 次,自我认知的消费类型倾向于计划型和节约型,闲置服饰约占服饰总量的20%~40%,对于闲置服饰的处理方式以捐赠、送给亲戚朋友及堆积家中为主要处理方式,对于二手服饰的主要参考因素以服饰损耗程度、款式美观时尚度及价格合理度为首要参考因素。样本消费者期望值为:收入水平越高时,对服饰需求中可持续性需求越加突出。同时,对服饰可持续设计普遍具有10%以内的溢价支付能力、并以社会价值目标为消费导向,践行服饰可持续消费行为。

总体而言,以社会价值导向为前提、消费者需求为核心转换要素、商业价值为必要条件,促使了“服饰可持续设计目标系统”的构建及“消费者画像”的生成。其中,“消费者画像”的确立,将有助于服饰企业对社会、企业及消费者需求分级并进行决策判断,评估服饰可持续设计的范围。通过明确“服饰可持续设计”的具体范围,并实现了服饰可持续设计目标的量化描述,从而带动服饰可持续设计有效创新。

3.2 服饰可持续设计阶段创新整合系统构建

现阶段服饰可持续设计忽略了服饰可持续设计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闭环设计系统。而本文所建立的理论模型,是基于服饰可持续设计系统对应产品设计阶段、商品设计阶段及可持续设计阶段3个阶段来展开,由此构成了“服饰可持续设计阶段创新整合系统”。通过在各个阶段进行可持续设计流程、要素、价值的创新整合,在此过程当中将社会、企业与消费者共同纳入服饰可持续设计阶段创新整合系统中,对应技术创新、消费创新及循环创新三大创新要素范围,从而实现服饰可持续设计创新常态。

3.2.1 产品设计阶段

消费者服饰材料偏好如图2。消费者选择布艺材质占比高达57.08%,其次为人造革占比49.27%,棉麻材料占比42.02%,环保面料的选择在数据中有积极体现占比37.47%,动物皮革及塑料材质分别占比32.4%、6.21%。可见,消费者在服饰材料选择中对环保面料的态度呈正向,而对动物皮革的选择占比相较于其他材料较低,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抵制动物皮革的使用及人造革作为动物皮革替代品,其相对于动物皮革较高的性价比导致这一现象的产生。同时,布艺、棉麻材料所占比重较高,但布艺及棉麻的主要原材料为植物纤维。其中,以麻纤维为代表,麻纤维可以不经漂泊、染色等工序,其天然的色泽十分美观,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并且,服饰公司在纺织品材料选择中也可以全部或部分使用绿色纺织品材料来替代普通材料。

图2 消费者服饰材料偏好

产品设计阶段是通过运用技术设备,制造产品的阶段,并且通过满足消费者核心需求使得服饰产品具有转化为服饰商品的潜在价值。但是在该阶段服饰生产过程中,不当的生产工艺、生产材料及设备的因素所导致排放废渣、废气、废水等对环境所造成源头污染。产品设计阶段的可持续性是从生产源头上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有利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充分利用原材料,减少对材料资源及能源的浪费,通过构建环境成本评估标准,对环境成本进行精确量化,有助于实现产品设计阶段的可持续技术创新。

3.2.2 商品设计阶段

在服饰消费行为中,数据表明:消费者自我认知的消费类型倾向于计划型与节约型总占比67.27%,消费者自我认知的消费类型以计划型居多占比37%,其次是节约型占比30.27%,随意型占比达到了26.2%,超前型占比仅6.54%。进一步分析可得,本数据样本中消费者虽然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但是消费者自我认知的计划型、节约型消费行为是以消费额度为衡量标准的消费类型主观判断。同时,消费者消费类型的自我认知中随意型、超前型消费总占比达32.74%,这2种消费类型的总量占比数据样本总量的1/3。可见,近年来我国的人均收入不断提升,使得广大民众的消费能力得到了升,尤其是在电子商务技术的推动下,服饰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导致消费者购买服饰的数量、品类、种类、频率、金额方面的提升。

在固有服饰消费观的推动下,消费者会陷入非理性消费中,通过可持续服饰标志引导消费者进行可持续消费具有现实意义。服饰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消费者进行服饰可持续消费行为,将可持续消费观念从消费源头开始贯彻,实现商品设计层面的可持续消费创新。从现实中讲,实现社会经济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人们的价值观及消费观的变革,因此不能一味的否定现有的“生产消费模式”。设计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通过设计可以达到刺激消费者消费的目的,也可以运用设计的转化作用倡导、培养其可持续的消费行为,是商品设计阶段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具象表现。

3.2.3 可持续设计阶段

在消费者服饰总量中,消费者废旧服饰占比较高,且对于废旧服饰的处理方式较为局限,本数据表明消费者普遍有20%~40%的闲置服饰,且在处理闲置服饰的方式中,有59.5%的数据样本选择将闲置服饰堆积家中或直接当垃圾处理,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与个体消费者相比,企业的处理能力更强、更专业而且选择方式更多,可以承担将资源回收再利用以及带动社会发展的责任。同时,该阶段局限性在于过程后,本质上是对环境污染的部分弥补作用,这一阶段的创新核心在于企业如何将消费者闲置的废旧服装高效的集中回收处理。

可持续设计阶段是在产品经过商品、用品进入销毁回收阶段的环保生态型设计阶段,遵循再使用、再循环原则,加速资源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损耗,即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产品及零部件便于分类回收及可再生循环使用。在这一过程中服饰企业要充分承担社会责任,专业高效的回收废旧服饰。同时,将废旧服饰所产生的部分经济效益让渡给消费者,提高消费者配合服饰企业积极高效的回收废旧服饰的积极性,以实现可持续设计阶段的循环创新。

4 结束语

目前,服饰可持续设计多以服饰生产阶段及回收阶段为出发点,重视以“材料设计”为主的技术创新,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造成了服饰可持续设计创新缺乏合理性。本文基于文献研究、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及实证分析,提出构建“服饰可持续设计协同创新机制”以驱动服饰可持续设计创新。一方面,依据数据决策设计目标系统,明确服饰可持续设计的消费者核心需求、商业溢价能力及社会责任导向,以规范的、限定的管理决策指导服饰可持续设计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运用整合创新的方式明确产品设计阶段、商品设计阶段及可持续设计阶段的创新要点,形成常态循环,并以此构建服饰可持续设计创新整合系统。通过对服饰可持续设计目标系统及服饰可持续设计整合创新系统的结合运用,形成以结果导向、资源整合导向、创新导向的服饰可持续设计协同创新机制,为提高服饰可持续设计创新品质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显著性服饰样本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动物“闯”入服饰界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规划·样本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